摘要: 角翅卫矛(学名:Euonymus cornutus Hemsl.)是卫矛科卫矛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陕西、湖北、甘肃、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900米至3,600米的山地灌丛中。角翅卫[阅读全文]
摘要: 咽外部的刺伤或切伤多见于口咽部和喉咽部,伤口多在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以利刃刎颈的切伤多为横行,锐利兵器所致的刺伤、切伤和割伤多为盲管伤,皮肤刺入口较小,向内刺入较深,或为贯通伤。挫伤为钝器的击伤,可致深[阅读全文]
摘要: 角翅卫矛果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的果实。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祛风除湿;化痰止咳。【药名】角翅卫矛果【类别】祛风除湿药;化痰止咳药【拼音】jiǎo chì wèi máo guǒ【别名】[阅读全文]
摘要: 角翅卫矛根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的根,具有舒筋、活血等功效。【药用部位】根【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600m的山谷林内。【基源形态】角翅卫矛:半常[阅读全文]
摘要: 多年生草本,无块根。基生叶约,有长柄;叶片五角形或五角状肾形,总状花序;轴无毛;小苞片,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萼片蓝紫色,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瓣无毛;退化雄蕊紫色,子房有淡黄色柔毛。种子倒金字塔状四面[阅读全文]
摘要: 咽喉异物为耳鼻喉科门急诊常见疾病之一。异物种类很多,包括动物骨骼、假牙以及其他异物。此病如果诊断明确,处理得当,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如果异物种类较为特殊,症状不典型,或者异物由咽喉部坠入气管内或者食[阅读全文]
摘要: 角花胡颓子,拉丁文名:Elaeagnus gonyanthes Benth.,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攀援灌木,长达4米以上;幼枝纤细伸长,密被棕红色或灰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灰褐色或黑色。叶革质,椭[阅读全文]
摘要: 咽后壁憩室较常见,多位于喉咽部咽下缩肌的甲咽肌与环咽肌之间的黏膜与黏膜下层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样组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有口臭、咽部梗阻感、异物感、食物反流等症状。咽后壁憩室发生的原因在于咽壁薄弱及咽腔[阅读全文]
摘要: 咽囊炎又称Thornwaldt病、鼻咽囊肿、鼻咽脓肿、鼻咽沿液囊炎和鼻咽中部瘘管。咽囊炎,又名咽粘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患者自觉呼吸时有臭味,用力吸[阅读全文]
摘要: 咽部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肺外结核病变,多为肺结核病人痰中结核杆菌接触损伤的咽部粘膜而发病,或由喉结核向上蔓延而来,也可发生于结核杆菌的血行播散。单独的咽部结核较喉结核为少。各个器官可受[阅读全文]
摘要: 角茴香别名:山黄连、野茴香。为罂粟科植物直立角茴香的根或全草。春季开花前挖根及全草,晒干。生于干燥山坡、草地、沙地、砾质碎石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西藏。主治:清热解毒;镇咳止痛。主感冒[阅读全文]
摘要: 中耳炎感染侵入硬脑膜下,使一部分蛛网膜和软脑膜坏死形成脓肿。此症不易局限化,很易扩散为弥漫脑膜炎而死亡,故临床上比较少见。疾病名称: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脓肿 (急性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化脓性感染) 所属部位[阅读全文]
摘要: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伴有血栓形成的乙状窦静脉炎右侧较多见,为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该病是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因此防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本症多由于中耳乳突化脓性病变直接侵蚀乙[阅读全文]
摘要: 角蒿(拉丁学名:Incarvillea sinensis Lam.),别名为从枝角蒿、华角蒿、角草等,俗名为萝蒿、莪蒿等,紫葳科角蒿属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植物。角蒿高达80厘米,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细裂,[阅读全文]
摘要: 麻风病(Leorsy,Lepra)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给流行区人民[阅读全文]
摘要: 角螺,(学名:Neptunea cumingi Crosse)又名响螺、金丝螺,有螺中之王的称呼。角螺贝壳近菱形,壳质较坚硬,高134毫米,宽77毫米。螺层约7层,缝合线明显。它属于腹足纲蛾螺科软体动物[阅读全文]
摘要: 管角螺,贝壳呈号角状,质坚厚,一般壳高163-180mm,宽90-107mm,螺层约9层,螺旋部短锥形,其高度不及壳高的1/3。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3层开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膨大,前[阅读全文]
摘要: 豇豆(拉丁学名:Vigna unguiculata (Linn.) Walp.),别名角豆,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其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茎近无毛,高达80厘米;羽状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