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角蒿

角蒿 角蒿(拉丁:Incarvillea sinensis Lam.),为从角蒿、华角蒿、角草等,俗为萝蒿、莪蒿等,紫葳科角蒿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角蒿高达80厘米,互生,二至三回羽状细裂,小不规则细裂,小裂线状披针,具细齿全缘总状花序,疏蒴果淡绿种子期5-9月,果期10-11月。产于东北、河北河南等地,生于山坡、田野,海拔500-3850米。变种有黄......
目录

植物简介

  所属卷:Incarvillea Juss.

  所属科:Bignoniaceae non conserv.

  中文角蒿

  其它中文:马先篙(本),烂石草(录),马新蒿(唐本草注、嘉佑本草、陆矾诗疏),猪菜(救荒本草),冰糖四川、大金)。

文献来源

Incarvillea sinensis Lam.(1769); Grierson(1961); 图鉴(1975)*.

  ssp. variabilis (Batal.)Grierson(1961); 图鉴(1975)*.

  Incarvillea variabilis Batalin(1892)c um var. latifolia, et var. fumariaefolia Batalin; Incarvillea sinensis H.-M. (1936), non Lam.   

描述字段

多年生草本,具分枝,高达80厘米。互生,二—三回羽状细裂,长4—6厘米,态多变,小不规则细裂呈线状披针总状花序,长达20厘米,疏花冠红色微带紫、钟状漏斗,基部实收缩成细管,花冠,长约4厘米,径约2.5厘米;花萼绿色微红,长约5毫米,端平萼齿钻状,基部膨大成腺体,长约5毫米;雄蕊藏;花柱淡黄色,柱头扁平扇形花柄短,长不足5毫米;苞片绿色线形,长约5毫米。蒴果淡绿色,细长,端长尾状渐尖,长约3.5厘米,径约5毫米;种子,细小,径约2毫米,四周具透明膜质翅。期5—9月,果期9—11月。

分布及生境

云南丽江、德钦,生长于海拔1900—3850米地区。分布四川西部、北部、甘肃西部、陕西西藏东南部等地。

  原亚种见于东北、华北、蒙及陕、甘、青、川北等处。

生长习性

性喜湿润的砂质壤土

园林用途

可作盆栽观赏或植于坛。

繁殖培育

种子自播繁殖

化学成分

角蒿植物其地上部分含有熊果酸、卅一烷、氯化钾及一种未知的白色针状结晶。

性味功能

中药味辛、苦,性温。祛湿,活止痛,解毒。

蒙药味苦、微甘,性凉、轻、稀、柔。止咳,止痛,镇“赫依”,“希日乌素”,润肠,通便。

功能主治

中药治湿关节痛,筋拘挛;外用治湿疹疮,疮肿毒。

蒙药治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脓肿中耳炎,“希日乌素”病,“症”,腹胀,大便干

用量用法

中药5一15克,水服;外用适量,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凋患处。

蒙药多入

药材鉴别

性状,表面淡黄色至灰绿色,有纵向的细棱线。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纸质,易剥落,木部狭窄,黄绿色,部宽广,海绵状,白色常皱缩破碎,灰绿色,质脆。蒴果长角状,弯,表面黄棕色或褐绿色,常沿缝线裂,纵隔棕黄色,有具膜翅的种子残留。微,味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