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角茴香

角茴香 茴香:山黄连、野茴香。为罂粟植物直立茴香或全草。春季前挖及全草,晒干。生于干山坡、草地、沙地、砾质碎石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西藏治:清热解毒;镇咳止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肝热目赤炎;胆囊炎;痢疾关节疼痛。出处:出自《河南草药手册》。 拼音:JiǎoHuíXiānɡ 英文:RootofErectHypecoum 拉丁植物:Hypec......
目录

简介

  出处:出自《河南草药手册》。 拼音JiǎoHuíXiānɡ

  英文RootofErectHypecoum

  拉丁植物HypecoumerectumL.[Chiazospermumerectum(L.)Bernh.]

  性味

  苦辛,凉。

  ①《河南草药手册》:苦,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辛,凉。

  归经大肠肝经

  用法用量:服:汤,6-9g;研末,1-1.5g。

  摘录:《中华本草》

原形态

图片

  直立茴香一年生草本,高5-30cm。,二歧式分枝。基生多数,丛生;叶柄细长,基部扩大成鞘;叶片披针,长3-8cm,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线形

与基生,但较小,裂丝状,无柄。二歧聚伞花序具多大;苞片萼片2,狭卵形花瓣4,淡黄色,外面2枚倒卵形或近楔形,先端宽,3浅裂,面2枚倒三角,自中部以上3分裂,侧裂宽,先端微缺,中裂狭,匙,先端雄蕊4,丝宽线形,扁平,中部以下连,膜质,上部分离,丝状,花药狭长黄色雌蕊雄蕊近等长,子房条花柱2。蒴果角果状,先端渐尖,两侧压扁,成熟时分裂成2果瓣,种子多数,近四棱,两面具十突起,深褐色期5-6月,果期7-8月。

科属介绍

  罂粟科Papaveraceae

  简述:草本,很少灌木,常有乳白色黄色汁液;互生,很少上部对生或轮生,全缘或分裂,无托叶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组成花序总状花序聚伞花序,稀

花序式排列;萼片2-3,早落;花瓣4-6,稀更多或无花瓣落,覆瓦状排列,常有皱纹;雄蕊多数,离生或4或6枚,有时合生成2束;雌蕊由2至数合生心皮所组成;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花柱短或无,柱头心皮同数;蒴果瓣裂裂。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重要毒品原植物,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植物

  罂粟科家族中共有28属,250多个品种(其中只有鸦片罂粟和包鳞罂粟能产生鸦片,现在金三角地区栽培的就是鸦片罂粟)。罂粟罂粟罂粟属中的栽培种,PapaversomniferumL.,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古罂子粟、阿芙蓉。罂粟幼株、果实的乳汁和果壳供药用。原产欧洲南部及亚洲伊朗、土其等地。公元7世纪时由波斯地区传入中国。

  罂粟株高60-100cm。平滑,被有白粉。互生,灰绿色,无柄,抱,长花芽常下垂,单生,时直立,大而艳丽,萼片2枚,绿色,早落;花瓣4枚,有红色黄色白色红色紫色等,可能是吗啡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原因,罂粟施放出一不同于其它香的气味吸入腑会产生异样的冲动。罂粟果长或壶状,黄褐色或淡褐色,平滑,具纵纹。种子多数,,细小。期4月至5月,果期6月至8月。

  乳汁(即鸦片)中含多种生物碱、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与蒂巴因(Thebaine),对中枢神经有兴奋、镇痛、镇咳和催眠作用。罂粟碱(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对平滑有明显的解痉作用;罂粟果壳(即米壳)性微,味酸涩,有小毒,含低量吗啡等生物碱。有敛、涩肠、止痛的作用。用于久咳、久泻、肛、脘疼痛。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

化学成份

  全草含茴香碱(hypecorine),茴香酮碱(hypecorinine),原阿碱(protopine),黄连碱(coptisine),隐品碱(allocryptopine),刻紫堇胺(corydamine

),左旋的N-甲基四氧小檗碱(N-methylcanadine),直立茴香碱(hyperectine)。果实含黄酮类化物,有:槲皮素-3-O-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槲皮素-3-O-木糖甙(quercetin-3-O-xyl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glucoside),山奈酚-3-O-半乳糖甙(Kaempferol-3-O-balactoside),山奈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1],还含有机酸类化物,有3-,或4-,或5-咖啡奎宁酸(caf-feoylquinicacid),3-,或4-,或5-阿魏奎宁酸(feruloylauinicacid),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oicacid][2],羟基桂皮酸(hydroxycinnamicacid),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acid)[3]等。又含挥发油,其中成分是反式茴香(anethole),还有对丙烯基苯基异戊烯醚(foeni-culin),α-及β-蒎烯(pinene),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a-phellandrene),α-柠檬烯(α-limonene),3-蒈烯(3-carene),素(cineole),4(10)-侧柏烯[4(10)-thuj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芳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4-松油醇(4-terPineol),爱草(estragole),顺式茴香茴香醛(anisaldehyde),α-香油烯(α-bergamotene),顺式-β-合欢烯(Z-β-farnesene),仅式丁香烯(caryophyllene),对苯二醛(tereph-thaldehyd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薄草烯(α-humulene),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ethyl3-methoxyenzoate),β-芹子烯(β-se-li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对甲氧基苯-2-丙酮(p-methoxyphenylpropan-2-one),δ-及γ-荜澄烯(cadinene),β-愈创木烯(β-guaiene),橙叔醇(nerolidol),榄香醇(elemol),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isoeugenol),β-橄榄烯(β-maaliene),胡萝卜次醇(carotol),柏木醇(cedrol)[4],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本品水对人型结核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之抑茵作用与青霉素钾盐20单位/ml相似;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茵及伤寒伤寒痢疾杆菌等)之抑菌作用与硫酸链霉素50单位/ml相似;对真菌之抑菌作用大于1%的苯甲酸水杨酸

  2.刺激作用挥发油中的茴香醚具有刺激作用,能促进肠蠕动,可缓解部疼痛;对呼吸道分泌细胞有刺激作用而促进分泌。可用于祛

  3.升白细胞作用本品提取物甲基胡椒酚,给正常家兔和猴iml00mg/只,给药后24小时白细胞为给药前150%(P<0.05=,正常犬im300mg/只,给药后24小时出现升白现象,连续用药白细胞连续增加,停药后2小时白细胞仍为用药前的157%,骨髓细胞数为用药前188%,骨髓有核细胞呈活跃状态。正常犬1次po肠200mg/只,24小时白细胞升高,48小时为用药前的161%P<0.05。手术直接灌入肠道,6-24小时出现明显白细胞升高现象,为用药前的166-181%(P<0.01)。犬用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若同时服用甲基胡椒酚则可使犬全部存活,白细胞下降慢,恢复快。对化疗和放疗病人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4.具激素活性本品所含茴香具有激素活性,其活性为50小M.U./ml或100大单位(R.U./ml)。

各家论述

  1、《河南草药手册》:清热,消炎,止痛。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泻,解热,镇咳。

  3、《宝本草》:膀胱间冷盲肠,调中止痛,呕吐

  4、《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肾劳疝气下食('食'一作''),治膀胱痛,阴疼。

  5、李杲:补命门不足。

  6、《伤寒蕴要》:暖丹田

  7、《揪药解》:治水土湿痛脚固瘕寒疝

  8、《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

  9、《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肉腥臊冷滞诸毒。

  10《中药验鉴法》:治慢性气管炎。

  11、《吉林草药》:止痛。治疝气腹痛痛,痛,遗尿

附方

  ①治急性咽喉炎(肿喉咙、缠喉风):茴香三钱,水服。(《河南草药手册》)

  ②治眼红肿:茴香一至三钱,水服或。(《河南草药手册》)

  ③治气管咳嗽茴香全草、甘草各二钱,杏仁一钱五分,水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④治菌痢:茴香适量,水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⑤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促:大麻子(,去壳)半两,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汤,调五苓服。(《永类钤》)

  ⑥治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无力,皮肉焮热:茴香)、地龙(去土,)、川乌头(,去皮尖)、乌药(锉)、牵牛()各一两。研杵匀细,糊为,如梧桐子大。每服空盐汤下十五,日二。(《脚治法总要》茴香

  ⑦治小肠坠: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服取汗。(《仁斋直指》)

  ⑧治疝气偏坠: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系定罐,以烂,连胞捣如梧子大。每服五十,白汤下。(《卫生杂兴》)

  ⑨治重刺胀:茴香,为末,食前服二钱。(《仁斋直指》)

  ⑩治痛如刺:茴香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栽培

生物特性

  喜温暖、潮湿气候,产区多在北纬25°以南,年降水量需1000mm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冬、春旱季有、雾,年平均温19~23℃,最冷月平均温10℃以上。幼树喜荫,成年树喜光。忌强光和干旱,怕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二十年生以上植株结实多,含油量高无病虫害的作留种树。9~10月采收果皮绿色黄褐色的成熟果实,随采随播,或用湿沙层积贮藏至第2年1~2月播种。

条播,15~20cm条沟,沟深4cm,3~4cm播种子1粒,用草灰拌细上覆盖,厚度约3cm,再用稻草或茅草覆盖。在幼苗出土前,要常淋水,促进发。出苗后撤去覆盖物,立即插树或搭棚遮荫,至11月再拆去。苗床要常松土除草,结施肥,早期以氮肥为,后期以磷、钾肥为。移苗造林季在2月新未萌动前进。实用林用2年生苗,一般各为5m左右,每1hm2390株;用林用3年生苗,各为1.33m左右,每1hm25625株。

田间管理

  定植后3年宜有天然荫树遮荫,可与农作物间作,3年后要求全光照。每年中耕除草2次,均在收果前,第1次在1~2月,第2次在7~8月。追肥2次,在采果后可施绿肥、厩肥及过磷酸钙等肥料。每隔3~5年垦复施肥1次,要及时干打、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病,可喷1:1:120波尔多液防治。虫害有八角蠖,在幼龄期喷马拉松1000倍液防治。另外还有金虫为害。

生药材鉴别

性状鉴

  果约由8个(稀5-13个)(艹)英果聚成,各分果近等大,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艹)(艹突)果长1-2cm,高0.5-1cm,外表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有不规则皱纹,端钝或钝尖,果皮较厚,上侧多裂成小艇表面淡棕色,有光泽。每个(艹)(艹突)果含种子1粒,扁卵红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泽。果梗长3-4cm,弯,常落。芳香,味辛、甜。

  以个大、色红、油性大、香浓者为佳。

显微鉴

  果实横切面:①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外被不规则小突起的角质层。②果皮为多层厚用细胞,其为薄壁细胞,有在的油细胞、维管束;在缝线处有数列厚壁细胞。③果皮为1列排列整齐的柱状细胞,在缝线部分为石细胞石细胞层从缝线向逐渐加长,与柱状细胞层衔接。④种皮表皮细胞为1列排列紧密的长石细胞,其外壁与侧壁呈U增厚;其为数层养层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粉末特征

  红褐色。①果皮表皮细胞类多角,壁厚,角质纹理致密。气孔不定式,长,直径40-45μm,副卫细胞4-8个。②缝线石细胞类长或多角,长至260μm,有孔沟及纹孔。③油细胞多已破碎,完整者类,直径150-180μm。④果皮柱状细胞直径50-80μm,长达500μm,壁较薄,木化,多具单斜纹孔或十纹孔对。⑤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色,,宽50-80μm,长达180μm。⑤纤维较粗长,宽40-90μm,长达1000μm,纹孔明显,木化。

化学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栅状细胞长柱,长200~546μm,壁稍厚,纹孔状或人状。种皮石细胞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壁极厚,波状,胞腔分枝状,棕黑色物;断面观长,壁不均匀增厚。果皮石细胞类长、长分枝状,壁厚。纤维长,单个在或成束,直径29~60μm,壁木化,有纹孔果皮细胞红棕色,有油细胞。胚乳细胞多角,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60~90℃)-乙醚(1:1)混液15ml,密塞,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于热水上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点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G薄层上,挥干,再点加间苯三酚盐酸试液约2μl,即显红色紫红色的环。

  (3)密吸取[鉴](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l,置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A)测定,在25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取茴香对照药材1g,照[鉴](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茴香醛对照品20μl,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鉴](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G薄层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酸乙酯(19:1:1)为展,展,取出,晾干,喷以间苯三酚盐酸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至橙红色斑点。

临床应用

  1、治疗嵌小肠茴香3~5钱(小儿酌减),用水冲汤,乘热顿服,如15~30分钟后尚未见效,同量再服1次。或成人每次1~2钱,小儿每次5分左右,用冲服,间隔10分钟后,同量再服1次。服后仰卧40分钟,下肢并拢,膝关节半屈。一般半小时左右可见嵌顿容自复位,疼痛消失。若1小时左右仍不见嵌顿缓解,须立即考虑手术治疗。曾治疗嵌2小时至3日的患者26例,治愈22例,无效4例(其中3例是网膜嵌顿,1例是肠壁坏死)。

  据临床观察,本品治疗嵌顿疝,发病时间愈短,效果愈好;如嵌顿时间较久,有坏死、穿孔可能,则不宜轻易应用;如系网膜嵌顿,则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2、治疗鞘膜积液阴囊象皮肿取本品5钱、食盐1.5钱同焦,研为细末。打入青壳蛋1~2只同为饼,临睡前用温米酒送服。连服四日为一疗程,间隔2~5日,再服第二疗程。如有必要可续服数疗程。

  64例鞘膜积液患者,1~6个疗程治疗,治愈59例,进步1例,无效4例。阴囊象皮肿患者,多数须四个疗程始能见效;除阴囊坚硬如石无效外,一般疗效尚佳,且无不良反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