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角螺

角螺 角螺,(:Neptunea cumingi Crosse)又响螺、金丝螺,有螺中之王的称呼。角螺贝壳近菱形,壳质较坚硬,高134毫米,宽77毫米。螺层约7层,缝线明显。它属于足纲蛾螺科软体动物,为中国特有种,产于黄海、渤海,要分布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区。角螺有发达的唾液腺,能分泌蛋白分解酶,它栖息于潮下带较深泥沙质海底为肉食性或腐食性,要食物为双壳类,喜食底栖性贝类或死亡的......
目录

角螺信息

称:角螺

拼音: Jiǎo Luó

英语:Trumpet shell whelk

:响螺、号螺、海螺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1.Hemifusus tuba(Gmelin)[Semifusus tuba Gmelin]2.Hemifusus ternatanus(Gmeli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得后取肉,鲜用。

形态特征

角螺1、管角螺,贝壳呈号角状,质坚厚,一般壳高163-180mm,宽90-107mm,螺层约9层,螺旋部短锥,其高度不及壳高的1/3。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3层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3层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有1裂随着螺层旋转的结突起和细密的肋纹,突起和肋纹愈向

则愈强大,至体螺层成三角棘突。壳表被黄褐色壳皮,上有黄褐色或淡棕色茸毛,细密,成纵排列,死后茸毛易落。壳长大,后部较宽,前沟很长。肉色,有光泽。钊较厚,于肩角部外扩成棘,边缘完整;薄,贴附于体螺层上,无脐。厣有质,较厚,,前端尖,棕色,核位于前端外侧,生长线粗糙呈皱褶状。

2、天狗角螺,贝壳长纺锤,质坚厚,一般高220-305mm,宽 95-110mm,螺约9层缝线明显,自上而下逐渐增宽。螺旋部短,约为壳高的1/3。每一螺层中部扩张,略呈隆起,肩部有较弱的结。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比管角螺更为狭长。壳面具有粗细相间的螺肋,并被有带细茸毛的黄褐色壳皮,茸毛落后出淡肉色的壳面。壳比前种更狭长,壳面为淡肉红色,外稍厚,边缘完整;薄,贴附于体螺层上,无脐。前沟成细长的水管沟。厣角质,棕黑色。较粗糙,有皱褶。

生活习性

角螺有发达的唾液腺,能分泌蛋白分解酶,它栖息于潮下带较深砂泥质海底,海底拖网常采到。其为肉食性或腐食性,要食物为双壳类,喜食底栖性贝类或死亡的类。雌雄异体,交尾受,交尾后不久即可产卵。在夏季,会在海底产下大型卵块,且索饵或产卵时可作短离移动。平时较分,产卵时特集中。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角螺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10-50m深的泥沙质海底。

2、生活于近海10-70m深的泥沙质海底。

生长与寿命

角螺的寿命不长,一般大约可以活到三年。天冷则生长缓慢,水温热生长快速,衰老也快速些。第一年是生长得最快的,以后则会长得较慢,而老了以后,螺壳的色会发暗,据水质的情况,壳上有可能长青苔,也有可能结白垢。

行动与感官

角螺动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活跃的。冬天角螺常一动不动,而季适的时候,不仅能够贴着缸底和缸壁觅食,还能够让自己的壳里充,在水中浮动。也常仰面朝天的到水面游动觅食。不过无论何时,螺类的运动速度是快不起来的。 角螺感觉器官不太发达,要依靠一对触须。而且没有壳盖,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跟比较凶猛的斗、慈鲷类混养时,触须偶尔会被啄掉。不过角螺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将它单独饲养一段时间,触须还能长好。

习性与食物

角螺角螺对水温、水质等水文条件并不挑剔,只要注意三点:

1、角螺在水中溶氧量不足的时候,就向上爬到水线处呼吸。

2、水中含有刺激性化物的时候,角螺发黄,一动不动,进一步就死亡。

3、角螺需要比较硬的水质,帮助发育外壳。因此可以在水中放入一点珊瑚砂或者贝壳。

角螺的食物要是缸中附着的藻类,它也可以吃缸中残余的观赏饲料。因此在没有藻类的情况下,也很容易人工饲养。

资源分布

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化学成份

原蛋白组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角螺厣

下一篇 麻风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