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Benign cephalic histiocytosis,BCH)为一种自愈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971年首先由Gianotti等报道。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阅读全文]
摘要: 【拼音名】 Lú Cí Chì Yǔ 【英文名】 Cormorant feathers 【名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动物形态详"鸬鹚"条。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原形态】[阅读全文]
摘要: 鸬鹚肉 (《雷公炮炙论》) 【异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肉。鸬鹚,体长约80厘米。嘴狭长呈圆锥形,上嘴两侧有沟,[阅读全文]
摘要: 鸬鹚骨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具有化骨鲠、去面斑等功效。鸬鹚,中型鸟类,体长80cm。颊、颏和上喉均为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头、羽冠、颈等为黑色,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并有白色丝状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羽[阅读全文]
摘要: 镰刀菌病又称镰孢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皮肤、角膜或系统性感染,属于无色丝孢霉病。镰刀菌(fusarium)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真菌,多为腐生,极易侵犯田间的谷物和仓库贮存的各种粮食。镰刀菌病又称是由镰刀菌[阅读全文]
摘要: 为茜草科植物松叶耳草的全草。别名:鹩哥利(《陆川本草》),鸟舌草(《广西中药志》)。松叶耳草一年生纤弱草本,长15~30厘米。 茎四角形,有分枝,下部被微毛。 叶对生,无柄;叶片狭线形,长1~4厘米,宽[阅读全文]
摘要: 淋巴瘤样肉芽肿(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G)是血管炎和肉芽肿反应的一种少见类型。本病的特征是各种组织均发生血管营养性,血管破坏性病变和肉芽肿反应,并伴以广泛的非典型性淋[阅读全文]
摘要: 白鹭(陆玑《诗疏》),又名:舂鉏(《尔雅》),鹭鸶(《本经》),白鸟(陆玑《诗疏》),丝禽(陆龟蒙),雪客(李昉),一杯鹭、小白鹭、白鹭鸶。体长约54厘米。嘴侧扁而直,较头为长,先端尖锐,黑色,下嘴基部[阅读全文]
摘要: 鹭鸶兰,为百合科植物鹭鸶兰的根。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短,生多条根。花葶直立,少数有分枝。叶较宽,宽条形,长17-67cm,宽1.3-3.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阅读全文]
摘要: 鹿仙草(luxiancao),别名:不上莲、通天蜡烛、石上莲、山菠萝。拉丁名: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筒鞘蛇菰,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阅读全文]
摘要: 类丹毒(erysipeloid)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此菌可引起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传染给人。损害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胀,红或紫红色,边际稍隆起,中间稍下陷,向周边发展,可伴低热。偶有[阅读全文]
摘要: 里尔黑变病(Riehl melanosis)为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到深褐色色素沉着病,通常呈钱币样大小,可伴有明显的皮肤瘙痒症状,瘙痒严重的患者,可因皮肤抓挠造成皮肤破溃。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有长期[阅读全文]
摘要: 鹿头肉是梅花鹿或马鹿头上的肉。【出处】《千金·食治》【性味】《千金·食治》:"平。"①《千金·食治》:"主消渴,多梦妄见者。"②《日华子本草》:"治烦满[阅读全文]
摘要: 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又称裤口毒、裙边疮。相当于西医的小腿慢性溃疡。本病多继发于恶脉(下肢静脉曲张)和丹毒等病。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前内外侧,溃疡发生前患部长期皮肤瘀斑、粗[阅读全文]
摘要: 鹿寿草干燥茎淡棕色,近于圆形,有纵纹。叶3~5片,多皱缩,卷曲或破碎不全,完整的叶呈广卵圆形,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齿,上面暗绿色,下面及叶柄紫绿色。以叶上面色绿、下面色紫者为佳。叶含鹿蹄草亭、熊果酚甙、梅笠[阅读全文]
摘要: 鹿尾是鹿是尾巴,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cm,外有棕黄色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常带有少数皱沟。质坚硬,气微腥。[阅读全文]
摘要: 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又称「流痰结瓜」。是毒邪流走不定,并无定处而变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 类化脓性[阅读全文]
摘要: 瘰疬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组织培养在暗处可产生黄色素为其特点,在30℃及37℃ 2~3周在罗氏培养基上产生菌落,25℃以下不生长。若先在37[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