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镰刀菌病

镰刀菌病又称镰孢霉病,是由镰刀菌起的皮肤、角膜或系统性感染,属于无色丝孢霉病。镰刀菌(fusarium)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真菌,多为腐生,极易侵犯田间的谷物和仓库贮存的各种粮食。镰刀菌病又称是由镰刀菌起的皮肤、角膜或系统性感染。镰刀菌是一种腐生菌,与免疫力正常宿组织感染、角膜炎、甲真菌病有。由于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病以及器官移植增多,侵袭性和播性镰刀菌感染病例近20年逐年增多,......
目录

概述

镰刀菌病又称是由镰刀菌起的皮肤、角膜或系统性感染。镰刀菌是一种腐生菌,与免疫力正常宿组织感染、角膜炎、甲真菌病有。由于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病以及器官移植增多,侵袭性和播性镰刀菌感染病例近20年逐年增多,镰刀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部位起感染,感染可局限也可播,播镰刀菌病几乎仅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

病因

镰刀菌为条件致病菌,皮肤损伤和人体免疫力下降易致病,病原菌常见的有珠镰刀菌(F.moniliforme),病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等,镰刀菌是角膜炎,角膜溃疡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还可眼炎,骨髓炎,关节炎,鼻窦感染,甲真菌病和足菌肿等,在烧伤皮肤上镰刀菌能在痂和组织碎屑上大量繁殖,但一般不侵入周围组织,偶可起播性感染。

临床表现

要表现为慢性肿,早期表现为红斑、丘疹、结,其后损害可融肿,有时肿可破溃,愈后无明显瘢痕。皮损可有痒痛。

诊断

据临床表现,取皮屑、脓液、甲屑,角膜溃疡刮取物、活体组织等,显微镜下可见分枝,分隔的菌丝,类似霉的镜下特征,在沙堡培养基上,生菌丝丰富,镜下可见大、小分生孢子态多样,诊断不难。

治疗

可用酮康唑康唑至少治疗一年以上,而且量要大。治疗量视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情况。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鹩哥舌

下一篇 鸬鹚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