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青叶(拉丁学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别名:蓝腚叶),唇形目十字花科被子植物。它主产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其植株高50~100cm,根肥厚,近圆锥形,表面土黄[阅读全文]
摘要: 大青木又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属于落叶灌木;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治感冒头痛,发热,麻疹并发肺炎,[阅读全文]
摘要: 该品晶体通常为立方体,集合体成疏松或致密的晶粒状和块状,晶面特具漏斗状之阶梯凹。纯净的石盐为无色透明或白色,但常染成各种颜色,如灰色(染色质常为泥质油点)、黄色(氢氧化铁)、红色(无水氧化铁)、褐色或黑[阅读全文]
摘要: 大青草,中药名。分布于浙江、湖南、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时行热毒,丹毒,口舌生疮,黄疸。为爵床科植物 水蓑衣的 全草。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1.杜根藤 直立或披散状草本,高达5[阅读全文]
摘要: 木蓝为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茎直立,小枝被银白色丁字毛。大靛根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3cm,宽0.5~1.5cm,先端钝圆,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字毛,叶平时常带[阅读全文]
摘要: 大风子(拉丁学名: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us Pierre),别称驱虫大风子、大枫子、麻疯子,是青钟麻科大风子属常绿大乔木。大风子株高7至20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小枝粗[阅读全文]
摘要: 大风艾(拉丁学名:Blumea balsamifera L. DC.),俗名为艾纳香,是菊科艾纳香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物种。大风艾茎被黄褐色密柔毛;下部叶宽椭圆形[阅读全文]
摘要: 大风药,中药名。别名又为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Rhamnusnapalensis(Wall.)Laws.的根、茎。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阅读全文]
摘要: 大风药叶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的叶。尼泊尔鼠李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台湾有引种。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药名】大风药叶【类别】清热解毒[阅读全文]
摘要: 大飞扬,大戟科, 大戟属,马鞍叶羊蹄甲小灌木,叶互生,花期5~6月。生于溪边、沟旁、山谷、疏林下或灌丛中。别称: 乳籽草、飞相草、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马鞍叶羊蹄甲(《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蝴[阅读全文]
摘要: 大飞扬草为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inn.的干燥全草,一年生草本,大飞扬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有利尿和中度致泻作用。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阅读全文]
摘要: 大香附子为莎草科植物砖子苗的全草或根。砖子苗植物根状茎短,秆疏丛生,高10~50厘米,锐三棱形。叶短于秆或与秆等长,宽3~6毫米;叶鞘褐色或红棕色。叶状苞片5~8枚,长于花序;伞形花序具6~12个辐射枝[阅读全文]
摘要: 大马哈鱼(学名Oncorhynchus keta)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别称马哈鱼、麻哈鱼。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泅游鱼类,幼鱼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江河产卵。头后肩部至背鳍[阅读全文]
摘要: 大马哈鱼籽为鲑科动物大麻哈鱼的卵。主治消化不良。大马哈鱼籽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被公认为宴席珍膳。大马哈鱼籽是东北知名的土特产,主要分布在抚远以及乌苏里江流域。大马哈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阅读全文]
摘要: 大马蓼,别称植物酸模叶蓼,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辛、苦,凉。清 热解毒,利湿止痒。用于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颈淋巴结结核。0.5~1两。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阅读全文]
摘要: 【别名】马蹄蕨、马蹄根、观音座莲 【来源】蕨类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植物大莲座蕨Angiopteris magna Ching,以带叶柄的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研粉备用。 【性味归经】苦、涩,[阅读全文]
摘要: 千锤打花十分细小,只有3毫米,为茜草科植物千锤打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全草。千锤打的药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阅读全文]
摘要: 为爵床科植物黑叶接骨草Gendarussa ventricosa(Wall.)Nees的干燥带叶嫩枝,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采收嫩枝叶切段,晒干。【植物形态】黑叶爵床常绿灌木,寓可达2.5米,除花序稍被微[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