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杜衡(拉丁学名:Asarum forbesii Maxim.),俗名水马蹄、马辛、土细辛,是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植物。杜衡叶宽心形或肾状心形,长3-8厘米,先端钝[阅读全文]
摘要: 杜香(拉丁学名:Ledum palustreL.)杜鹃花科杜香属灌木。高可达50厘米。枝纤细,叶线形,边缘强烈反卷,花小型多数,乳白色;密生锈色茸毛;萼片卵圆形,蒴果卵形,花果期6~8月。分布区域:黑龙[阅读全文]
摘要: 杜鹃兰,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的假鳞茎。杜鹃兰为卵球形或近球形,外观呈紫红色。分布于陕西及西南、东南诸地。有清热解毒、[阅读全文]
摘要: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别称映山红、山石榴等,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落叶灌木。杜鹃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主产东亚和东南亚,杜鹃花喜酸性肥沃土壤。耐荫凉[阅读全文]
摘要: 杜鹃花叶来源于双子叶植物药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叶,有药用效用。杜鹃花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嫩叶,植物形态详杜鹃花条。 【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阅读全文]
摘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药材原料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果实。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阅读全文]
摘要: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很广泛。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中国以杜鹃种[阅读全文]
摘要: 棣棠花(拉丁学名:Kerria japonica(L.) DC.),别名黄度梅、蜂棠花等,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叶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重锯齿,上面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下面[阅读全文]
摘要: 椴叶独活:多年生草本,高1—2米。【药名】椴叶独活 【别名】独活、前胡 【汉语拼音】duanyeduhu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tillifoliumWolff 【来源】药材基源:为[阅读全文]
摘要: 椴树(拉丁学名:Tilia tuan Szyszyl.),别名火绳树,是一种锦葵目椴树科乔木植物,是中国珍贵的重点保护植物。椴树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喜光、耐寒、抗毒性强,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土[阅读全文]
摘要: 椴树根和落叶的浸出液对林木种子萌发刺激作用的初探,椴树是我国的重要用材和绿化树种之一,材质洁白柔软,枝叶茂盛,根系发达。椴树根,中药材,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咳的功效,椴树根为椴树科植物椴树的根。椴树([阅读全文]
摘要: 毒根斑鸠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Benth.的藤茎、根。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阅读全文]
摘要: 毒芹(学名:Cicuta virosa L.),伞形科毒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毒芹,茎单生,中空,具分枝,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边缘具尖锯齿状,基生叶具抱茎的膜质叶鞘。毒芹乃剧毒植物之一,其分布在北温带[阅读全文]
摘要: 毒芹根为多年生草本,生水湿之处,分布我国北部及东北等地,乃剧毒植物之一,其毒性主要集中于根和根茎,药用可作为治疗某些皮肤病及痛风或风湿、神经痛等的止痛剂。【英文名】European Waterhemlo[阅读全文]
摘要: 毒蛆草,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透骨草科透骨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80-2800米阴湿山谷或林下。民间用全草入药,治感冒、跌打损伤,外用治毒疮、湿疹、疥疮。多年生草本,高(10-) 30-[阅读全文]
摘要: 毒鱼藤,别名白药根、雷公藤蹄,为豆科植物毛蕊鸡血藤的根、茎、叶,生长于山坡或溪边灌丛中或疏林中。茎有纵,纹和 皮孔,嫩枝被柔毛。单数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1,倒卵形、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6厘米[阅读全文]
摘要: 淡味当药,出自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当药,又名:兴安獐牙菜。 1~2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根黄色。茎直立,多分枝,近方形,淡黄色,有时带暗紫色。叶对生;下部叶狭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上部叶倒披针形至长[阅读全文]
摘要: 淡竹叶(拉丁学名: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别名山鸡米、竹叶卷心,是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秆高40-80厘米,5-6节;叶鞘平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