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毒蛆草

毒蛆草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透骨草透骨草植物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80-2800米阴湿山谷或林下。民间用全草入药,治感冒、跌打损伤,外用治毒疮、湿疹疥疮多年生草本,高(10-) 30-80 (-100)厘米。直立,4棱,不分枝或于上部有带花序分枝分枝绿色或淡紫色,遍布倒生短柔毛或于上部有展的短柔毛,少数近无毛。对生;叶片卵状长、卵状披针、卵状至卵状......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 30-80 (-100)厘米。直立,4棱,不分枝或于上部有带花序分枝分枝绿色或淡紫色,遍布倒生短柔毛或于上部有展的短柔毛,少数近无毛。对生;叶片卵状长、卵状披针、卵状至卵状三角或宽卵形,草质,长(1-)3-11(-16)厘米,宽(1-)2-8厘米,先端渐尖、尾状急尖急尖,稀近,基部楔形截形,中、下部叶基部常下延,边缘有 (3-)5至多数钝锯齿齿齿牙齿,两面生但沿被较密的短柔毛;侧脉每侧4-6条;叶柄长0.5-4厘米,被短柔毛,有时上部叶柄极短或无柄。穗状花序及侧端,被微柔毛或短柔毛;花序梗长3-20厘米;花序轴纤细,长(5-)10-30厘米;苞片线形,长1-2.5毫米;苞片2,生于花梗基部,与苞片但较小,长0.5-2毫米。通常多数,疏离,出自苞腋,在序轴上对生或于下部互生,具短梗,于蕾期直立,放时斜展至平展,后反折。花萼筒状,有5纵棱,外面常有微柔毛,面无毛,萼齿直立;期萼筒长2.5-3.2毫米;上萼齿3,钻,长1.2-2.3毫米,先端多少钩状,下萼齿2,三角,长约0.3毫米。花冠漏斗状筒,长6.5-7.5毫米,蓝紫色、淡红色白色,外面无毛,面于筒部远轴面被短柔毛;筒部长4-4.5毫米,口部直径约1.5毫米,基部上直径约0.7毫米;檐部2,上直立,长1.3-2毫米,先端2浅裂,下平伸,长2.5-3毫米,3浅裂,中央裂较大。雄蕊4,着生于冠筒面基部上2.5-3毫米处,无毛;丝狭线形,长1.5-1.8毫米,远轴2枚较长;花药,长0.3-0.4毫米,宽约0.5毫米。雌蕊无毛;子房斜长披针,长1.9-2.2毫米;花柱细长,长3-3.5毫米;柱头2,下较长,长瘦果,包藏于棒状宿存花萼,反折并贴近花序轴,萼筒长4.5-6毫米,上3萼齿长1.2-2.3毫米。种子1,基生,种皮薄膜质,与果皮合生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吉隆、波密)。生于海拔380-2800米阴湿山谷或林下。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越南北部、印度(卡西山)、尼泊尔、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北部也有分布。

功能用途

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民间用全草入药,治感冒、跌打损伤,外用治毒疮、湿疹疥疮的鲜汁或水液对菜粉蝶、家蝇和三带库蚊的幼虫有强烈的毒性。透骨草素(phrymarolin )及透骨草醇乙酸酯(leptostachyol acetate),后者为杀虫成分。民间用全草水消灭蝇蛆和菜青虫。

药理作用

【化成份】毒蛆草素(phrymarolin)Ⅰ、Ⅱ,前者分子式为C24H24O11.

性味】涩,凉。

【功能治】清热利湿,活消肿。治黄水疮,疥疮湿疹,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适量,捣烂患处。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毒鱼藤

下一篇 毒芹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