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靛根

木蓝为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直立,小银白色丁毛。大靛叶片卵状长或倒卵状,长1.5~3cm,宽0.5~1.5cm,先端钝,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毛,平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长2.5~5cm,通常腋生,有约20朵。荚果线状,直或稍弯,长约2.5~3cm,种子间有缢缩,外珠,有毛或无毛。有种子5~10颗。种子,长约1.5mm。期5~10月......
目录

基本信息

大靛

(《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 豆科植物 木蓝植物态详"木蓝"条。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平。"

【功用治】《生草药性备要》:"解虫毒。"

【选】治丹毒木蓝一两。水服。(《福建草药》)

植物形态

木蓝灌木,高50~80cm,罕更高。直立,小银白色丁毛。互生;叶柄长1.3~2.5cm;托叶小,锥;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对生,小9~13叶片卵状长或倒卵状,长1.5~3cm,宽0.5~1.5cm,先端钝,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毛,平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长2.5~5cm,通常腋生,无较为短,疏生,有约20朵;萼钟,斜,被银白色丁毛,5齿裂;花冠,红黄色,长约0.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外面有毛,翼瓣,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爪上有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直或稍弯,长约2.5~3cm,种子间有缢缩,外珠,有毛或无毛。有种子5~10颗。种子,长约1.5mm。

产地

生态环境:野生于山坡草丛中,南部各省时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 湖北、 湖南广东、 广西、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含 黄酮类化芹菜素(apigenin), 山柰酚(kaempferol), 木犀草素(luteolin)和 槲皮素(quercetin)。

性味

苦;平

归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痛。 丹毒疮疡;蛇虫咬伤,解虫毒。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

木蓝

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本草图》 ),亦作槐蓝、 马刺,是一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广泛生长,可作染料的豆科植物。它亦是中国传统服饰所使用的染料大成蓝所使用的色。 拉丁:Indigofera L.

英文:Indigo

:槐蓝( 《本草拾遗》 ),大蓝、大蓝青( 《生草药性备要》 ),水蓝( 《岭南采药录》 ),小青印度蓝( 《中国树木分类》 ),青仔草、野青靛( 《福建草药》 )。

药材来源:为豆科木蓝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以或全株

入药。夏季采制成 青黛用。夏、秋采收全株,切碎晒干备用。

成分:全草含靛甙,水解后生成3-羟基吲哚,此成分氧化生成靛败。种子含多糖。

性味:微苦,

功能治:清热解毒。用于防治流性 乙型炎, 腮腺炎;外用治疖肿毒, 丹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捣烂绞汁涂患处。

记载: 《全国草药汇编》

灌木多年生草本,常被丁毛或单毛,稀无毛。奇数羽状复叶,稀3小或单小,小全缘,先端常有尖,托叶小,有刚毛状小托叶总状花序腋生;萼5裂;雄蕊两体,药隔端常有腺体。果裂。

约800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约100种。

所有种类:

木蓝木蓝 苍山木蓝木蓝

齿木蓝 陈氏木蓝 川西木蓝 垂序木蓝

刺序木蓝 稻城木蓝木蓝木蓝

木蓝 甘肃木蓝木蓝 海南木蓝

河北木蓝木蓝 亨利木蓝 木蓝(吉氏木蓝)

华东木蓝

华东木蓝 华西木蓝 木蓝 灰色木蓝

木蓝大青蓝 尖瓣木蓝齿木蓝

景东木蓝 绢毛木蓝 康定木蓝 昆明木蓝

丽江木蓝木蓝 马棘 木蓝

毛瓣木蓝 毛萼木蓝 湄公木蓝 蒙自山蚂蝗

密果木蓝谷木蓝 敏感木蓝 木蓝

木里木蓝 南京木蓝 拟垂序木蓝 拟垂宇木蓝

宁波木蓝 屏东木蓝 黔滇木蓝 茸毛木蓝

陕甘木蓝 深紫木蓝 四川木蓝 苏木蓝

腾冲木蓝 藤 椭木蓝木蓝

威氏木蓝木蓝 西南木蓝 腺毛木蓝

兴山木蓝 野青树 宜昌木蓝木蓝

木蓝 浙江木蓝(巴克木蓝)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风子

下一篇 大青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