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中华短肠蕨

中华短肠为蹄盖蕨类植物植株高50-80cm或更高。横生,端密被线状披针鳞片全缘。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可供药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袪湿。治黄疸炎,性感冒等。”百科 中华短肠为蹄盖蕨类植物植株高50-80cm或更高。横生,端密被线状披针鳞片全缘。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可供药用......
目录

中华短肠蕨

百科

中华短肠为蹄盖蕨类植物植株高50-80cm或更高。横生,端密被线状披针鳞片全缘。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可供药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袪湿。治黄疸炎,性感冒等。”
中文称:中华短肠(植物分类报)
华双盖(台湾植物志)
植物
蕨类植物
亚门亚门
纲:薄囊
水龙骨
蹄盖
短肠
分类系统秦仁昌,系统,1978


  

形态特征


  中华短肠Allantodia chinensis (Bak.) Ching)夏绿中型植物横走,直径5-8毫米,黑褐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褐色黑褐色,披针,先端长渐尖,长5-8毫米,全缘,膜质;近生。能育长达1米左右;叶柄长20-50厘米,直径2-3毫米,基部黑褐色,疏被鳞片,向上变为深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沟;叶片三角,长30-60厘米,基部宽25-40厘米,羽裂渐尖的部以下二回羽状一小羽片羽状深裂至全裂;侧生羽片达13对,斜展,多数互生,不对称(下侧小羽片较大),先端羽裂渐尖,基部1对最大,近对生或对生,披针,长20-30厘米,宽10-12厘米,柄长1-3.5厘米,近叶片部的几对缩小,呈披针,羽状深裂,略有短柄或无柄;侧生小羽片约达13对,平展,多数互生,对称或近对称,略有短柄或无柄,披针,长5-8厘米,宽1.5-2厘米,羽状深裂达中肋,裂以狭翅相连,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浅心形;小羽片的裂达15对,略斜向上,下部小羽片的稍疏离,上部小羽片的接近或密接,至线状披针,先端钝急尖,边缘有粗齿,或下部几对羽状半裂;叶脉羽状,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在小羽片的裂上小6-8对,斜向上,多数二叉或单一,少数三叉或羽状。草质,干后呈草绿色或褐绿色,两面光滑;叶轴羽轴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沟。孢子囊群细短线形,偶有长,在小羽片的裂上达5-6对,生于小中部或接近,多数单生于小上侧,部分双生,其长多数超过小长度的1/2-2/3;囊群盖成熟时浅褐色,膜质,从一侧张,宿存或部分残留。孢子,周壁不明显,表面具不规则的刺状纹饰。染色体数2n=82, 164。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0-800米的山谷林下溪沟边、石隙及公园荫处沟边、砌石隙。

地理分布


  分布于江苏南部(太湖洞山)、上海(孔庙)、安徽(祁县、休宁)、浙江(杭州、宁波、鄞县、诸暨、金华、丽水、乐清)、江西(庐山、高安、德兴大茅山、井冈山、定南)、福建(武夷山、泰宁、福州、南靖)、广西(百色)、四川(成都、峨眉山、雅安)、重庆(酉阳)、贵州(安顺)。也分布于韩国(济州岛)、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琉球)及越南北部(谅山)。

药用价值


  【中药中华短肠
  【药材基源】为蹄盖植物中华短肠Allantodia chinensis (Bak.) Ching的
  【性味归经】微苦;涩;凉。归肝经
  【功效治】清热;祛湿黄疸炎;性感冒等。
  【用法用量】服:汤,15-30g。
中华短肠蕨图册中华短肠蕨图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突眼症

下一篇 瞳孔大小不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