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竹节树

竹节树 竹节树(拉丁:Carallia brachiata (Lour.) Merr.),俗为山竹犁、山竹公、气管木等,红树科竹节树乔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无危物种。竹节树高达10米,树干基部有时具支柱、倒披针或近聚伞花序腋生,花瓣白色,近;果近球,径4到5毫米,端有三角宿存萼齿期冬季至翌年春季,果期春夏季。产于中国广东、广西及沿......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7-10米,胸径20-25厘米,基部有时具支柱树皮光滑,很少具裂纹,灰褐色叶形变化很大,至倒披针或近端短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全缘,稀具锯齿叶柄长6-8毫米,粗而扁。

花序腋生,有长8-12毫米的总花梗分枝短,每一分枝2-5朵,有时退化为1朵;小,基部有浅碟状的苞片花萼6-7裂,稀5或8裂,钟,长3-4毫米,裂三角,短尖;花瓣白色,近,连柄长l.8-2毫米,宽1.5-1.8毫米,边缘撕裂状;雄蕊长短不一;柱头盘状,4-8浅裂。果实近球,直径4-5毫米,端冠以短三角萼齿期冬季至次年春季,果期春夏季。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及沿海岛屿;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生长在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丛或山谷杂木林中,有时村落附近也有生长

繁殖方法

选种

种子采集和贮藏:果实在中国尖峰岭林区1-2月成熟,成熟果实呈浅红色,即可采集。9年生母树产果量4-6千克,出种率一般为l6%-20%。因果实果皮和果肉富含糖份与淀粉等多种养分,易遭病菌为害。固此,采回的果实,应及时除去果皮和果肉,将种子洗净干。种子湿藏,作法是:用含水量30%左右的椰渣或细沙与种子1:1均匀混和,装入黑色塑料袋中,置于阴凉通处,可贮藏5-7个月。

播种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季应园地而异。中国海南岛南部秋、冬季为宜;北半部春、秋季为宜;中国广东省北纬20°以南地区一般在春季为宜。苗圃地要选择在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含沙量较大的田地。播种可用条播和撒播。条播20-25厘米。每条约10粒,每亩用种量15-20千克;撤播每亩用种量20-25千克。

苗期管理:种子播种后15-20天发出土。发率可达85%以上。苗高8-10厘米后,可进间苗,留苗株20厘米×20-25厘米,间出的苗可移入养袋中培育。幼苗每隔10-20天施一次稀薄氮肥水肥。苗高1米可出圃造林,或1米×1米移植于圃地中,培育绿化大苗。

移栽

首先,要从保护资源出发,在天然更新苗木过密的地选苗。

第二,带土团移栽。选取高2-2.4米(切干高),地径4-8米的大苗,带土团挖起,土团大小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直径约40米,长35厘米左右,把土团放进尼龙袋捆扎,供运输;

第三,假植。把苗木运出置于有荫棚的苗圃中,式排列,然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淋透土团,消毒杀菌。

第四,管理。假植后应勤浇水,每天早、中、晚用喷雾器各喷水一次。管理得当,成活率一般达90%以上。25-30天假植,苗木始萌蘖。50-70天能长出新,100-120天即可出圃。

栽培技术

造林:播种苗高1米时可出圃造林。荒山造林,以状造林为宽30厘米×30厘米×35厘米,株2.5米×2.5米或3米×2米,每亩110株左右。造林季海南岛北半部春季或秋季。南半部雨季(7-9月)造林。

绿化:城市道路绿化时,栽植以株5米为宜。四旁绿化,宜用大苗。苗高3-3.5米。地径4-8厘米,需带土移栽。若园圃地为壤土,不能挖成土团,则可裸起苗,但最好把苗木装入40厘米×35厘米×50厘米的尼龙袋,如野生苗假植那样,假植60-70天后再移出定植能取得高的成活率。

从苗圃移栽绿化大苗,起苗时必须剪去60%的,以减少水份腾。绿化季海南一般以春、秋季为好,但冬季也可以进

主要价值

竹节树生长较慢,偏阳性,对土壤要求不苛,在石裸的溪傍也能生长正常。木材质硬而重,纹理交错,结构颇粗,心材大,暗红棕色而带黄,边材色淡而带红,有光泽,色调不鲜明,干后容易裂,不甚耐腐,可作乐器、饰木、门窗、器具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