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季节性手脱皮

性手脱皮是种常见现象,大多数人发生在春夏及秋冬季变化时,先是有灼热、刺痛,继而出现红色小斑点,再变成针头大白点,而后变为空疱状角质剥离,逐渐向四周扩大。季转换,空流动加快,使皮肤水分迅速失,表皮水分的供应相对减少,皮肤自然变得干。当皮肤失去水分,会出现以下现象:表皮细胞像干过度的纸一样,边缘都卷起来, 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尽量少接触碱性洗涤性手脱皮是种常见现象,大多数人......
目录

概述

性手脱皮是种常见现象,大多数人发生在春夏及秋冬季变化时,先是有灼热、刺痛,继而出现红色小斑点,再变成针头大白点,而后变为空疱状角质剥离,逐渐向四周扩大,不断剥薄纸样鳞屑,皮损互相融,再加上人为的撕扯,角质层一层层剥,发展较快通常累及整个手掌,局部无炎症变化。平素出汗较多,当脱皮时出汗反而减少,有些人过二、三个月恢复正常, 正因如此,许多人忽略了治疗,但每年到某个季就容易复发,且有逐年加重趋势,脱皮面积不断增大,并向深层扩展,最终出鲜 嫩肉色,出现伤,极易造成感染。

性手脱皮的特点】

1、双手对称性;

2、无炎症、非真菌造成(真菌检查呈阴性)。

出现因素

1、家族遗传;

2、手多汗;

3、季温变化对手的损伤;

4、碱性肥皂、洗涤的不良刺激;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6、多种因素造成;

7、中医认为是由于热、湿毒外泄所致。

危害

1、极易造成创伤及感染,由于手掌表皮落,手的表面减少了一层天然屏障,增加了接触性感染的机会,一些病菌病 毒(乙、性 病等)就会乘虚而入,极易造成创伤及感染;

2、影响社交和美观。手是人的第二张脸,随着现代人交往的增加,人们握手、就餐时,手脱皮给您带来尴尬和不便;

3、有刺痛感。手脱皮严重者,生活中的一般性磨擦就有刺痛感,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

治疗

手掌脱皮有季性,可有自愈倾向,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者,西医药多采用镇静、抗组织胺类药物以及抗碱类药物治疗.

1、水疱阶段应以收敛、止痒为,可用中药肤康洁涂液外搽,也可用10%明矾溶液浸泡.

2、脱皮阶段以外用药保护新生长表皮,可以肤康洁软膏外涂.

3、皮肤干角质增厚有小裂的患者,可采用保湿防裂的“肤康美软膏”外搽.另外要注意不要去撕尚未完全剥离的角质层,以免起疼痛或流.

4、较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服用六味地黄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将上加水后服用.一般情况下3-5即可见效.

5、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2次,3天一个疗程.对皮损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6、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尽量少接触碱性洗涤.可防止该症的发生.

7、生姜切碎放白24小时后涂在患处,每天1—2次,疗效十分显著.

8、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2次,3天一个疗程.一般一至2个疗程即可痊愈.

9、可服用六味地黄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将上加水后服用.一般情况下3即可见效,个患者需服用5.

10、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尽量少接触碱性洗涤.可防止该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1、减少与碱性物质(肥皂、洗涤)接触

2、避免手部过度的冷热刺激。手太热时,不要马上触摸凉的物品(如管、块等);手太凉时不要拿太热的物品

3、尽量减少与水的接触

4、保持良好的情绪

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诊断:与一般性脱皮脱皮可见于全身很多部位,要是手部、脚部、面部、嘴,以及因季变化而起的脱皮,不同部位发生的脱皮起的原因和治疗法也稍有不同。

诊断:发生在春夏及秋冬季变化时,先是有灼热、刺痛,继而出现红色小斑点,再变成针头大白点,而后变为空疱状角质剥离,逐渐向四周扩大,不断剥薄纸样鳞屑,皮损互相融,再加上人为的撕扯,角质层一层层剥,发展较快通常累及整个手掌,局部无炎症变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肩节后脱位

下一篇 肩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