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岩藿香

岩藿香多年生上升草本。生于海拔830-1500(-2300)m的山坡湿地上。要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味辛;苦;性凉。能祛清热;活解毒。冒暑湿风热咳嗽湿痹痛;痱子;跌打损伤;蜂螫伤等。 服,外用均可。多年生 草本;,密生须根,在上生匍上升,高30-70厘米,锐四棱,略具四槽,被上微柔毛,但沿棱上较密集,下部1/3处常无,常带紫色具柄,柄长3-1......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 草本;,密生须根,在上生匍上升,高30-70厘米,锐四棱,略具四槽,被上微柔毛,但沿棱上较密集,下部1/3处常无,常带紫色具柄,柄长3-10毫米,凸,被微柔毛;叶片草质,卵至卵披针,长1.5-3(4.5)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 基部宽 楔形、近截形心形,边缘每侧具3-4个大牙齿,上面绿色,疏被微柔毛,但在边缘处较密,下面淡绿或带紫色,沿中脉侧脉被微柔毛,余无毛, 侧脉2-3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多少显著。总状花序中部以上腋生,长(1)2-9厘米,下部的最长,向上渐短,花序下部具不育,其复有极短枝花梗长2-3毫米,与序轴被上微柔毛,间或被具腺短柔毛;苞片状,细小,长过花梗,具柄,中部者全缘苞片成对生于花梗下部1/3处,线形,细小,长约0.5毫米。花萼时长约2.5毫米,被微柔毛,布腺点,或被具腺短柔毛,盾片高1.5毫米,果时花萼长4毫米,盾片高3毫米。花冠紫色,长达2.5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面无毛;冠筒基部膝,微囊状增大,宽1.5毫米,向上渐宽,至部宽达4毫米;冠檐2,上盔状,凹,先端微缺,下中裂三角状卵,近全缘,宽达4毫米,2侧 裂,宽3毫米,先端微缺雄蕊4,前对较长,微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藏,其全药, 药室裂均具髯毛;丝扁平,前对侧后对两侧被小疏柔毛。 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稍隆起,后延伸成长0.5毫米的子房柄。 子房4裂,后对裂较发达。小 坚果黑色,卵球,径0.5毫米,具突,面基部具果脐。期6-7月。

岩藿香图册岩藿香图册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湿地上,海拔830-1500(2300)米。

物种分布

产湖北 西部(巴东),四川东部(江、城、奉、南川及綦江),贵州东北部(梵净山)及中部(瓮安),以及陕西南部(秦岭)。

药用价值

功能

清热;活解毒。冒暑湿风热咳嗽湿痹痛;痱子;跌打损伤;蜂螫伤

用法用量

服:汤,3-15g。外用:适量,捣;或汤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髌骨疼痛

下一篇 步态不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