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山楂

野山楂 野山楂(拉丁:Crataegus cuneata Siebold & Zucc.),又红果子、小山楂、南山楂蔷薇山楂植物野山楂为落灌木,高达15米,分枝密,通常具细刺,刺长5-8毫米;小细弱,,有稜,幼时被柔毛,一年生褐色,无毛,老褐色生长皮孔;冬三角卵形,先端钝,无毛,紫褐色果实近球或扁球,直径1—1.2厘米,红色黄色,小核4—5个,面两......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密生,有细刺,幼有柔毛。卵形,长2~6cm,宽0.8~2.5cm,先端常3裂,基部狭楔形下延至柄,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伞房花序,总花梗花梗均有柔毛,白色梨果红色黄色,直径约1~2cm,宿萼较大,反折。期5~6月,果实成熟期8~10月。果实较小,类球,直径 0.8~1.4cm,有的压成饼状。山楂果表面棕色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灌木,高达1.5米。条有长5~8毫米的刺针;幼有短柔毛。阔倒卵形与倒卵状长,基部渐狭而接近于短叶柄,长 2~6厘米,宽1~3厘米,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锯齿端常为3裂,表面平滑无毛,面有疏毛,上亦稍有毛,托叶近于卵形,有牙齿白色伞房花序,3~7丛生,萼片5花瓣5雄蕊20枚,花药红色, 子房下位,3~5室。 梨果红色黄色,萼宿存而向外反

生长习性

适宜生长在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多生于海拔250m~2000m米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

地理分布

产我国北部、中部至南部各省;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适应地区:江苏、浙江云南四川河南安徽、湖北.

山楂─野山楂图册山楂─野山楂图册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沙参山楂

功效:益养阴活健脾清心

材料:沙参山药莲子、生山楂均20克,糖适量, 粳米50克。

制作:先将山药切成小,与莲子、生山楂沙参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沸后,再用小成粥。

山楂薏苡仁粥

功效:清热活、祛湿

材料:生山楂30克, 绿豆50克, 薏苡仁30克,白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把绿豆、薏苡仁、 白米洗净,粥,待熟后再加入 冰糖,拌匀即可食用。

药用价值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落灌木

【观赏分类】:观果类

【景观用途】: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干或直接干

【药用部分】:果实及果核均供药用,果实于9~11月,随时可采,春夏秋季采收。

性味】:酸甘,微温。

【功能】:健消积,收 敛止瘀止痛。

【用途】:果实性味酸、甘,微温,无毒。消积瘀,补脾,化块,活。核化食磨积。治反胃,小儿麻疹,产妇痛,妇人崩带, 疝气,老人痛。消积。漆疮。用量:果10~20克,50~100克。

成分

有机酸类三萜类成分,如熊果酸(urso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其他酸类成分,如山楂酸(crataegolicacid,maslinicacid)、苹果酸、绿原酸、石酸、琥珀酸、咖啡酸、柠檬酸(及其甲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牡荆素(vitexin)、芦丁(rutin)、牡荆素-47一鼠李苷、金丝苷(hyperoside)。其他成分苦杏仁苷、表儿茶[(z)-epicatechin]、皂苷、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鞣酐等。有机酸为消食导滞有效成分,黄酮类为防治心血管病及降脂的有效成分,山楂三萜酸为降压、降脂和强的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①对心脏的作用:山楂的多种提取物对蟾蜍心脏均有一定强作用;较小量注射对麻醉猫、兔、小有降压作用。总黄酮有增加冠流量、抗实验性缺氧、抗律不齐等作用。牡荆素鼠李苷有保护损伤作用。

②降脂作用:山楂浸膏可使家兔血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降低。

③助消化作用:山楂中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山楂酸等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④抗菌作用:山楂和乙醇提取物对福氏痢疾杆菌、宋痢疾杆菌、变杆菌、大肠埃希菌均有抗菌作用。

⑤防癌作用:山楂提取液能阻止亚硝胺的成。防止癌细胞生长

【常用配

①治食积腹胀山楂鲜果洗净,直接嚼服;或果实各10克,水服。

②治泻痢腹痛野山楂鸡屎藤各10克,水服。

③治压病头晕眩:野山楂、歪头草各20克,水服。

④治冻疮肿痛:野山楂桂枝各l0克,100毫升,外搽患处。

【食用法】

果实成熟采摘、洗净,直接生食。干品加工制成山楂糕()、糖葫芦等食用;或切浸泡饮服,或作为汤用配料。

【喜食度】

常食。

栽培技术

山楂不易滋生病害,少有腐病和白粉病发生。腐病为害叶片、新稍和果,可在清园的基础上于萌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展后喷布波美0.4度石流合剂或700倍50%甲基托布津药,同时兼防白粉病。虫害要有金龟子类和刺蛾为害,要伤及叶片器,具体防治中可参照苹果和树的虫害发生规律进防治。

繁殖方法

野山楂繁殖式可采用嫁接繁殖和播种繁殖

嫁接繁殖时,最佳嫁接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砧木同为山楂树,嫁接式采用接。接后7天进检查,接新鲜未皱缩、叶柄落或呈绿色一触即落者为成活;如接变黑,皱缩,叶柄僵死在上即未成活,应马上补接。嫁接后的第二年早春树液流动前,对所有接上0.4厘米处剪砧,剪要平滑并向接面稍倾斜。解除塑料绑条。砧冠剪除后,砧末基部将发出大量萌孽,尽早抹除。

播种繁殖时,为了使野生山楂果提早采种出苗快,可在种子生理成熟即进采收。8月中旬至9月上旬,山楂果实初着色期进采果。这时种子基本成熟,而种核还没有完全质化,缝线也不太紧,利于出苗。种子沙藏后,少数萌动发,即可播种。播种后一般7—10天出苗。幼苗长出2~3时揭去地膜,3—4时,10厘米的株定苗,保每亩留苗2万株以上当幼苗出齐和定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松土不宜过深,以免伤。幼苗长到15~20厘米,结浇水每亩施尿素10千克。此后每月追肥一次,并浇透水,在嫁接前5天灌一次大水。当小苗长到20厘米时摘,并尽早摘去苗木基部10厘米以下生的分枝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脐带血循环障碍

下一篇 野大豆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