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樱桃
物种起源
野樱桃,生云南。树纹如桃,叶类朱樱。春开长柄粉红花,似垂丝海棠;瓣微长,多少无定,内淡外深,附干攒开,朵朵下垂。田塍篱落,绛霞弥望。园丁种以接樱桃。《滇志》云:红花者谓之苦樱,或云此即山海棠。阮相国所谓富民县多有者,俗以接樱桃树,故名。其苦樱以小雪节开,谚云:樱桃花开治年酒。盖滇樱以春初熟也。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20米,树皮灰黑色。小枝灰褐色,嫩枝紫色或绿色,无毛或多少被疏柔毛。冬芽卵形,无毛。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6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边有单锯齿或重锯齿,齿渐尖,齿端有小腺体或不明显,上面绿色,疏被短柔毛或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侧脉7-12对;叶柄长0.8-1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托叶披针形,边有腺齿或有羽状分裂腺齿。花序伞形或近伞形。
分布范围
繁殖栽培
野樱桃种子出苗率高,扦插易生根,主要采用播种、扦插繁殖,此外也可用分株、高压和嫁接的方法繁殖。
播种
应选择优良单株,采集充分成熟的种子,苗圃地宜选择沙质壤土,播后适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出苗率。播后30d左右开始出苗,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扦插从4月中旬到9月份均可进行,采集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在阴凉处将枝条剪成15-20cm,有5-6片正常叶的插穗。插条随采随插,也可用吲哚丁酸100 mg/L的溶液浸泡插穗,提高生根率。插后注意遮阴和喷水,一般30~35d后即可生根。
野樱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透气、排水良好、能保持湿润的沙壤土为最理想。苗木可秋植或春植,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并培土保墒或用地膜覆盖树盘,这样有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和植株早期生长。株行距依树冠大小而异,一般在4-5 m。野樱桃是喜光树种,光照条件好时树体健壮,果枝寿命长,花芽充实,坐果率高,果实成熟早,着色好。野樱桃干性不强而分枝多,在栽培中一般可根据应用需要修剪成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和中心主干形等树形。施肥应根据花果生长期早而短的特点,以采后肥及冬前基肥为主,以促进花芽分化,增加树体的贮藏营养。此外,在开花着果期间要适当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和根外追肥(花期喷0.1%-0.3%尿素或600倍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着果率和促进枝叶生长有明显效果。土壤缺水常引起落果,从开花后至采收前如遇干旱,应适量灌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保墒;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工作,注意防涝。
采收储藏
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