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鳞草、臭草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因其搓碎后有腥味而得鱼腥草呈扁,扭,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明显,下部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生,黄棕色。其常生长于......
目录

植物学史

鱼腥草鱼腥草见《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荞麦而肥,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中谓之菹菜,有腥,故俗称:鱼腥草。"见《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荞麦而肥,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中谓之菹菜,有腥,故俗称:鱼腥草。"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入田间规模种植,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成中国最大折种植基地。

鱼腥草岑草(《吴越春秋》),蕺(《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鱼腥草(《履巉本草》),紫蕺(《救急易》),葅子(《纲》),臭猪巢(《医林纂要》),侧(《遵义府志》),猪孔(《天宝本草》),莲(《岭南采药录》),重药(《现代实用中药》),狗贴(《广州植物志》),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鳞真珠草、猪姆(《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臭草、野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药》),臭腥草(《泉州本草》),牡丹灵丹辣子草、奶头草(《湖南药物志》),草摄、红桔朝、臭蕺(《闽东本草》)。

形态特征

鱼腥草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上轮生小互生,薄纸质,有腺点,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基部心形全缘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小,夏季,无花被,排成与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蒴果近球,直径2~3毫米,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期5-6月,果期10-11月。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入药

本品为三白草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干地上部分。夏季茂盛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去净杂质,除去残,洗净切段,晒干。

药性论述

性味

  1. 录》:味辛,微温。
  2. 《履巉本草》:性凉,无毒
  3. 《滇南本草》:性,味苦辛。
  4. 《纲》:辛,微温,有小毒
  5. 医林纂要》:甘辛咸。

归经

  1. 《本草疏》:入手太阴
  2. 《本草再新》:入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肿,痔疮肛,湿疹秃疮,疥癣。

用法用量

服: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水熏洗或捣

用药忌宜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1. 录》:多食令人气喘
  2. 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消

应用选

复方应用

  1. 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等分汤服之。(《滇南本草》)
  2. 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疏》)
  3. 病毒性肺炎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4. 肺病咳嗽盗汗:侧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置肚子汤服。每日一,连用三。(《贵州民间方药集》)
  5. 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楂炭二钱。水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6. 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服。(《江西民间草药》)
  7. 痔疮鱼腥草汤点水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8. 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数次。另用蕺菜七钱,水服。(《陕西草药》)
  9. 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未成脓者能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10. 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
  11. 治妇女外阴瘙痒,肛鱼腥草适量,汤熏洗。(《上海常用草药》)
  12. 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草决明。一处杵烂之。(《救急易》)

临床应用

  1. 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蜂蜜服。
  2. 感冒发烧:细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每0.3克,每日3次,每次3~4,小儿酌减。
  3. 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患处,以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4. 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服或研末冲服。也可鲜草洗净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服。
  5. 急性黄疸炎:鲜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服,每日1,连服5~10
  6. 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浸泡10~12分钟后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
  7. 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30克,服。
  8. 急性气管炎、结核、咳嗽中带:用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服。
  9. 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或服,均有清热消肿、除止痒的作用。用全草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癣。
  10. 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熟,取出捣烂,涂患处。
  11. 子宫膜炎、宫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30~6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服。
  12. 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2.5克,盐肤木31.25克,黄仔l5.6克,扬草31.5克,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
  13. 治疗痔疮:把鱼腥草洗干净(量的多少据锅的大小定,没有特定要求,但越多越好)。放在锅里用水,然后把水和鱼腥草放到盂里,直接坐在上面。等水快凉的时候用水洗一下痔疮患处,效果非常好,长期使用不容易复发。

各家论述

  1. 录》:蠼螋溺疮。
  2. 《日华子本草》:淡竹筒恶疮白秃。
  3. 《履巉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4. 《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5. 《本草纲》:热毒肿,疮肛,断店疾,解硇毒。
  6. 医林纂要》:水,攻坚,去瘴,解。疗蛇虫毒,治脚,溃,去瘀血
  7. 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8. 《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9. 《岭南采药录》:恶毒大疮,能消毒;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10. 《现代实用中药》:生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痛等可作汤料。生嚼其,防止冠病的绞痛发作。
  11. 《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
  12. 《常用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13. 《常用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民族用药

鱼腥草炒腊肉

饮料

鱼腥草蒸鸡做法体炎、咽炎:鲜鱼腥草水当饮,或烹食熟当菜吃。咳嗽多、黄:鱼腥草洗净(量多少随人定),放入干净的锅里放水(水不要让太多,若一碗放入两碗清水)时放入适量的冰糖,小五分钟,。放凉了倒出汁水。有化痰之效。

临床报道鱼腥草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脓疡、癌性胸水肺癌、宫颈糜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炎、腮腺炎等多种病症。国外还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日本鱼腥草受到应用,除采用传统汉、药膳食疗外,还以功能性保健食品(、饮料等)式应用。

药理药性

增强免疫力

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清备解素,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时,鱼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清备解素明显升高。家兔每日肉注射鱼腥草素8mg。连续给药3天后,清中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抗菌作用

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人工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成的鱼腥草素。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新色腥草素,体外实验对多种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及耐青霉素MIC为62.5~80mcg/ml,对流感杆菌为1.25mg/ml。普拜氏液体培养基上对结核杆菌H37RY株为16mcg/ml。在改良的苏通氏半固体培养基上则为25mcg/ml,其钾盐为12.5mcg/ml。成的鱼腥草素异烟腙对TB杆菌有较强的作用,其MIC为0.78~3.1mcg/ml,对感染TB的小。能明显的延长生存时间,每1mg腔注射能使小存活期延长62天,拌食喂饲疗效更好。

病毒作用

鱼腥草用人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朱宇同报道:用乙醇提取得到几个非挥发油部份。其中鱼腥草素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对EMC和HSVⅡ作用不明显,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l)对复流感病毒感染的小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而对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并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不在挥发油部分,而在非挥发物中。体外实验鱼腥草水提液可以抑制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具体机理为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转录因子活性。

利尿作用

鱼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或蛙蹼,能使毛细管扩张,增加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死亡—裂解,亦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的发病期。

和TMP配伍作用

和TMP配伍作用的研究,张永恒报道,0.75mg/ml鱼腥草组和0.75mg/ml鱼腥草-7.5mg/mlTMP配伍组对比(t=5.6)P<0.001,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性。0.75mg/ml鱼腥草素-7.5mg/mlTMP配伍组与7.5mg/mlTMP组对比(t=2.78)P<0.01,差异显着。说明二者用的抑菌作用比单用为优,二者有协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无抑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7.5mg/mlTMP配伍组和7.5mg/mlTMP组对比(t=4.2)P<0.001,有极显着拮抗作用,说明鱼腥草挥发油能降低TMP的抑菌作用。但亦有例外,二者配伍能增强抗伤寒及宋痢疾杆菌的作用,故在肯定拮抗作用的同时,亦不应忽视对个菌株有协同作用。

病原微生物作用

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加热后作用减弱.体外试验明,鱼腥草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如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油状物, 对各种微生物(尤其对霉菌和酵母)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认为, 鱼腥草抗菌作用不甚明显。

鱼腥草要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对多种细菌、抗酸杆菌及真菌等均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但该种化物性质不稳定.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则性质稳定而又保留其抗菌活性.中国人工成的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鱼腥草素, 在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以金黄葡萄球菌及其耐青霉素株、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较为敏感, 卡他球菌、伤寒杆菌次之,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痢疾杆菌不甚敏感.对于小的结核菌感染, 鱼腥草素能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另外,对白色鱼腥草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菌、着色霉菌、红色癣菌、叠瓦癣菌、石膏孢子菌、铁锈孢子菌、鲨癣菌等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人工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则称为新鱼腥草素, 在体外对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孢子丝菌等也有抑制作用.成崐的鱼腥草素异烟腙在体外及体对结核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鱼腥草在试管对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死亡-裂解, 并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的发病期。

用人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 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实验明: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在非挥发物中.鱼腥草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用灌和滴给药途径均有明显效果;但对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鱼腥草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外周白细胞吞噬金黄葡萄球菌的能力.鱼腥草素能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提高家兔及患者清备解素水平。

抗肿作用

鱼腥草素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效果可能与提高癌细胞中的 cAMP 水平有.实验表明:在不同时间对小腔注射不同量的新鱼腥草素,其癌细胞总数、癌细胞分裂指数、腹水量均有明显降低, 而癌细胞的 cAMP 水平却有增高。

抗炎作用

鱼腥草对大甲醛性脚肿有显著抗炎作用,亦能显著抑制人γ-球蛋白在Cu++存在下的热变性;鱼腥草素能显著抑制巴豆油、二甲苯所致小肿胀、皮肤毛细管通透性增加, 对HCA起的毛细管染料渗出也有显著抑制作用.鱼腥草所含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物亦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管亢进。

其它作用

凉拌鱼腥草鱼腥草油能明显拮抗慢反应物质(SRS-A)对离体豚回肠的作用, 能明显抑制致敏豚离体回肠过敏性收缩,拮抗组胺、乙酰碱对豚回肠的收缩, 并对豚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鱼腥草水溶液皮下注射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能抑制小的自发运动, 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所致惊厥;20~40mg/kg 静注于犬可使其压下降40~50mmHg(5.32~6.65kPa), 并能抑制离体蟾蜍心脏鱼腥草能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并有镇痛、止作用.腔注射对氨水喷雾所致的小咳嗽有止咳作用,但无祛平喘作用。

鱼腥草尚有镇痛、镇咳、止、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伤愈促进红皮病、银屑病的好转等作用,蕺菜碱有刺激皮肤发泡的作用。皮下注射鱼腥草水溶物还具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能抑制小的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所致的惊厥,20~40mg/kg 注射于犬可使压下降40~50mmHg。

食用价值

凉拌鱼腥草鱼腥草鸡、鱼腥草鸡蛋、鱼腥草肉丝、鱼腥草猪肺鱼腥草粥、腊味小鱼腥草鱼腥草猪肺汤、鱼腥草腊肉,总而言之,鱼腥草是南地区的常用料,其亦可食用。

印度,东南亚尤其是泰国地区,鱼腥草的嫩子是一种常见的凉拌菜料。

植物研究

成分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销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含槲皮甙(qUercitrin),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药材鉴定

性状鉴

,皱缩而弯,长20~30cm;表面黄棕色,具纵棱,明显,下部处有须根残存;质脆,易折断。互生。多皱缩。展平后心形,长3~5,宽3~4.5cm;上面暗绿或黄绿色,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成鞘状。穗状花序项生。搓碎有,味微涩。以多、色绿、有穗、浓者为佳。

显微鉴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有较密的波状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油细胞在,类,周围7-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腺毛无柄,头部3-4个细胞含淡棕色物,部细胞常已无分泌物、或皱缩。非腺毛叶脉处)2~4(-10)个细胞,长180~200μm,基部直径约40μm表面有条状纹理。下表皮气孔、非腺毛较多。组织中有小簇晶微在.直径6~10μm。

理化鉴

  1. 取本品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红色或红紫色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滴,置水中加热,显红色
  3. 薄层色谱①取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洪试液。另取金丝甙少许,甲醇溶解后作对照液。分取供试品及对照品适量点于同一硅G上,以乙醚-甲醇-水(4.5:1:1.5)展,用1%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淡黄色斑点,紫外光灯下呈暗棕色斑点。②取本品粉末2g,加水10ml及8%氢氧化钠8滴,冷浸2h,不断搅拌,滤过。滤液置于分流漏斗中,加酸乙酯10ml,7%盐酸溶液6滴,振摇5min,静置,分取酸乙酯提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癸酸乙醛对照品,加酸乙酯溶解制成每1ml含2mg溶液,作对照液。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点于同一硅G上,以苯-无水乙醇(7:2)展,喷以5%三氯化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斑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脊髓梗死

下一篇 脊神经根受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