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头部震颤

头部震颤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病因:患有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诊断: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
目录

病因

病因:患有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

诊断

诊断: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多数病人发病后即为震颤,也有单震颤,手部震颤,影响细动作、书写和餐饮。其次为头部震颤,表现为细小的点头或摇头动作,有的病人仅仅表现为头摇,而无手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部分病人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症状。本病起病后缓慢进展,症状逐年加重,严重时可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书写等带来诸多不便。

鉴别

诊断:

1.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

2.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又称为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常有家族史,故又称为遗传性震颤或家族性震颤。1887年Dana首次描述了该病,100多年来,尽管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诸面进了大量研究,前仍确诊困难,治疗无非常有效办法。

预防

1、药物治疗

①β-受体阻滞得安40-120mg,分2次服,需要不定期服用,如预期在特定的场震颤严重,可临时得安40-120mg;

阿尔马尔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在临床上更常用,常用量:10mg每天两次,早晨及下午服用;服药前应电图,排除慢律及传导阻滞等的β-受体阻滞

②扑痫酮也有效,但特发性震颤患者对此药常很敏感,不可治疗癫痫用药,应自小量50mg/d始,每2周增加日用量50mg,直至有效或出现副反应;通常有效量为100-150mg,3次/d;

③偶有患者用阿普唑仑有效,最大量3mg/d分次服用。

2、少数症状严重、以一侧为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损毁术,丘深部电刺激(DBS)是有效的替代疗法。

DBS技术比以往的手术法有其突出的优点。

首先 ,DBS是可逆的和可调的。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 ,只是使其暂时处于电麻痹状态 ,改善神经功能 ,神经核团麻痹的程度、范围可通过设定深部电极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电极位置等多个因素来调。在术后漫长日子里,还可随病情变化而不断调 ,可以长期控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发性震颤症状。其次 ,DBS是可体验的。手术植入电极后 ,可通过临时刺激的法 ,让病人切身适应、体验和观察,再决定最终和最佳的电极植入位点。再次,DBS是可发展的。手术保留正常组织神经功能 ,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新法创造条件 ,也就保留了患者获得新生的权利和希望。最后 ,DBS是双侧的。对双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症状都可达到有效控制的的,而毁损双侧苍白球或丘 ,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加之DBS很少出现副作用 ,这是病人乐于接受的重要原因。正由于上述优点,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已很少人去做毁损术 ,接受起搏器治疗的特发性震颤患者越来越多,在国, 第四军医大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是率先始用起搏器治疗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医院,已治疗了相当多成功的病例。

起搏器系统的电池一般可以使用 5~10年,如果电池耗竭 ,需要更换冲发生器 ,电极和导线不需更换。这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科手术进更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体内水钠潴留

下一篇 童样痴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