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皮肤过敏

敏感性皮肤的确切含义尚未达成一致。一般认为敏感性皮肤是一种高度不耐受的皮肤状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激惹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症状的多因子综征,皮肤外观正常或伴有轻度的屑、红斑和干。敏感性皮肤与“皮肤过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皮肤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由变应原进入机体后,促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发抗原抗体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团等临床客观体征,常伴瘙痒。而敏感性皮肤通常是对刺激的......
目录

病因介绍

敏感性皮肤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源性因素如种族、年龄、性、遗传、分泌因素、某些疾病等,以及外源性因素如化物质刺激、环境因素、生活式、理因素等。

1.源性因素

(1)种族由于不同人种角质层数及细胞间的粘附力、黑素的量和体积等的不同,导致皮肤敏感性有差异。

(2)年龄青年比老年容易出现皮肤敏感,可能由于老年人的皮肤存在感觉神经功能减退、神经分布减少。

(3)性一般女性对于皮肤刺激较男性敏感,可能由于女性皮肤pH值较高,对于刺激缓冲力较差。

(4)遗传敏感性皮肤个体大部分有敏感性皮肤家族史。

(5)分泌因素月经周期会影响皮肤的敏感性。

(6)疾病某些皮肤病可使皮肤敏感性增高,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鳞病等。

2.外源性因素

(1)化因素如化妆品、肥皂、清洁等。

(2)环境因素如冷、热与温度的迅速改变,季的变化、空污染、日光等。

(3)生活辛辣刺激饮食、可加重皮肤反应。

(4)理因素压力的增加、情绪的机动等常激发或加剧皮肤的反应。

临床表现

敏感性皮肤患者多表现为痒、刺痛感、针刺感、烧灼感、紧绷感。其严重程度不一,有个体差异。在用化妆品后,不适感加重,有的甚至不能耐受任何护肤品。可在用后数分钟出现,也可在数小时,甚至数天后出现。有时可见皮肤干、面部红斑、细小鳞屑。面部容易潮红。临床类型可分为:

1.环境型

常见于肤色白、干、薄的皮肤,要对环境因素出现反应,如对冷、热、快速的温度变化等敏感。可频繁的出现面部潮红。

2.化妆品型

要对化妆品出现反应。

3.非常敏感型

对外源性的因素如化妆品、环境因素和源性因素都可出现严重的反应。

疾病检查

属于皮肤化测试验,包括乳酸试验、十二烷基硫酸钠试验、氯仿-甲醇混液试验、二甲基亚砜试验、乙酰胺验、水洗激发试验、辣椒素试验。具代表性的乳酸试验有两种法:①10%乳酸水溶液在室温下用棉签抹在沟和面颊部;②让受试者在42℃、相对湿度80%的小室,充分出汗,接着涂5%乳酸水溶液在沟和面颊部。在2分半钟和5分钟时用4分法评判刺痛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试验阳性的个体并不一定就是敏感性皮肤。

借助于生物医工程技术,用非创伤性技术测量生物物理参数评价皮肤微小程度的改变,如用皮肤水分发测量仪测量皮肤表皮的失水量,硅复制和鳞屑测量仪评价皮肤二维或三维表面结构,皮肤色度分光仪测量皮肤色,激光多普勒流仪测量皮肤流情况,A型超声仪检查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的厚度改变。测量皮肤表皮失水量是最典的指标。

治疗方式

对一般敏感性皮肤的处理,首先是避免再刺激,尽量减少脸、按摩、去角质等美容措施。可选用针对敏感性皮肤设计的化妆品,其常含有维生素B5、羧甲基β-葡聚糖等。由于皮肤比较干,可使用含有适比例脂质的保湿产品。对自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可服抗组胺药物,外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以缓解症状

疾病预防

对敏感性皮肤的个体尽可能使用成分简单、少含或不含致敏物和刺激物的化妆品。日常皮肤护理时,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使用温和、无刺激成分的清洗和保湿剂;保持皮肤有维持健康角质层功能的水分;补充皮肤油脂以加固皮肤屏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皮下脂肪消失

下一篇 皮肤硬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