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结肠

结肠图片 结肠在右髂窝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母“M”,将小肠包围在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1)升结肠:下端接盲肠,上缘在下与横结肠相连,长12~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使其固定于后壁及侧壁;前小肠网膜前壁;后借疏松......
目录

分布

(1)升结肠:下端接盲肠,上缘在下与横结肠相连,长12~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使其固定于后壁及侧壁;前小肠网膜前壁;后借疏松结缔组织后壁相连,由上向下有右筋膜侧有十二指肠降部、右输尿管,手术分离较困难。

(2)横结肠: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长40~50cm,在与升结肠相接,在与降结肠连接,位置一般较为高,横结肠,下小肠,后借结肠系膜附着腺,前网膜所覆盖。横结肠活动度较大,有时可降至盆腔。

(3)降结肠:上自与横结肠相接,下在髂嵴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长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借疏松结缔组织与左下外侧、膜起点及相接触。自左季肋部及部沿左外侧缘向下,至左下极,略转向侧至侧缘,然后在之间下至髂嵴水平而移为乙状结肠

(4)乙状结肠:在盆腔,位于降结肠直肠之间,上段较短,称为髂结肠,下段较长,称为盆结肠,长度差异较大,为20~70cm;肠管呈“乙”而得乙状结肠系膜多较长,活动度大,有时可发生肠扭转,系膜的后面附着于后壁,后面有向下的乙状结肠间隐窝。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应据其状,顺其自然弯进镜。

左结肠动脉分支

结肠程变化较大,有12例占17%左结肠动脉升支较短末达到结肠的缘动脉要由中结肠动脉的右支末端或副中结肠动脉左支末端成。此时中结肠动脉左支较长,越过与左结肠动脉的升支在升结肠的起始或上1/3处成缘动脉。此处全长外径较小,为0.8-1.0mm,我们把管外径小于1.0mm称为不良。结肠处有20例占28%缘动脉处外径小于1.0mm,且从缘动脉发出的分布到结肠的终动脉长支和短支数较其它区少。此时结肠液供应较差。除此之外在回结肠动脉升支与右结肠动脉降支间有14例占20%左右不良。右结肠动脉升支与中结肠动脉右支之间有11例占15%左右不良。中结肠动脉左支与左结肠升支间不良有20例占25%。直肠动脉与最下乙状动脉间末支有49例占7000,故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供较差。缘动脉管外径平均为1.4±0.4mm。

分布到结肠的动脉

源于缘动脉,是终动脉,分长、短两组分支与肠轴呈垂直向进人肠壁。长支发出后很快分为前后两支,沿结肠的系膜缘前、后浆膜层与层之间走至对系膜缘,穿过层达粘膜下层。前、后两支在对系膜缘处的极不充分,即使有处的管极细,因此对系膜缘处供较差。短支大都起于长支,小部分起于缘动脉,但分布到结肠去的短支数较多,短支发出后即刻在结肠系膜带附近穿人肠壁,要分布到结肠系膜缘附近的前后壁。结肠系膜缘附近的肠壁要由长支和短支共同分布的,因此供较丰富。除了在粘膜下层外,动脉终支之间很少发现有支。右半结肠的长支、短支数较多于左半结肠,因此右半结肠供较左半结肠丰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阑尾

下一篇 直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