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阑尾

阑尾(vermiform appendix)是一个单一管状器官,在部的右下,位于盲肠回肠之间,是细长而弯的盲管,远端锁。阑尾变化较复杂,分为阑尾部、近侧部分、远侧部分。人类阑尾的平均长度为11cm,但范围从2cm至20cm都有。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向,据国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一般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最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此外,还可有下位和左下位等。阑......
目录

基本介绍

阑尾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向,据国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一般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最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此外,还可有下位和左下位等。阑尾的长度平均7~9厘米,也可变动于2~20厘米之间,上端盲肠处也有不太明显的半月粘膜皱襞。阑尾外径介于0.5~1.0厘米,管腔的径狭小,静止时仅有0.2厘米。

阑尾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位置,附于其后侧壁,随盲肠位置而变异,通常位于右下。其基底部位置一般固定于盲肠三条结肠带的汇处。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表示。

阑尾运来自阑尾动脉,它是一个无侧支的终末动脉,是肠系膜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因此,一旦发生环障碍,易使阑尾发生坏死。阑尾回流是阑尾、回结肠肠系膜上静、门静。因此,当阑尾发生化脓性感染时,细菌栓子可起门炎和脓肿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其淋巴液回流向与静回流相一致,可达回结肠淋巴结阑尾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始出现,12~20岁达高峰,以后渐减少,60岁后渐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阑尾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腔丛和脏小神经传入,因其传入的脊髓段在第10、11胸,所以急性阑尾炎发病始时,常有第10神经所分布的脐周围牵涉痛

基本结构

阑尾(appendix)

阑尾观察标本 阑尾横切(H.E染色)

肉眼观察 阑尾的横切面为管状,腔较小,并可见容物填充.管壁由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层及外膜.腔面无绒毛,无皱襞. 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分为三层.

①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较多,上皮常落不完整.

②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肠腺较少,淋巴小结和弥淋巴组织发达,常突破粘膜与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相连.

③粘膜层:较薄,粘膜层常常不完整.

(2)粘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3)层:较薄,为和外纵两层平滑.

(4)外膜:为浆膜.

功能介绍

一般认为儿童和青年时期阑尾具有发达的淋巴组织,能转输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故阑尾可称为免疫器官之一,到成年人后,这种免疫功能已被全身淋巴结脾脏所代替。

此外,阑尾粘膜有分泌功能,阑尾壁也有蠕动功能。

阑尾和盲肠由此看来,阑尾的功能似乎是使白细胞接触肠道里的大量抗原,即外来物质.因此,阑尾可以帮助抑制具有潜在破坏作用的体液性抗体反应,同时能够提供局部的免疫作用.阑尾吸收肠道的抗原并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局部的免疫系统在生理免疫反应以及对食物,药物,细菌或病毒性抗原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家正在对这些局部免疫反应与炎症性肠疾病以及自体免疫反应之间的系进研究......

美国者:阑尾并非无作用 切莫轻易切除

阑尾回肠盲肠交界处的一条蚯蚓状突起,有时会发炎,称为阑尾炎,老百姓称作“盲肠炎”。过去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的一段没有生理作用的肠子,还要发炎,招来疾病,所以一发炎就通过手术将其切除。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生理教授劳伦·马丁通过研究指出,阑尾胎儿和青少年时期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胚胎发育到第11周左右,在阑尾中就已出现了分泌细胞胎儿阑尾的这些分泌细胞,已产生了种种生物氨和肽激素,以及有助于生物控制(自我平衡)机制的化物。

胎儿出生后,淋巴组织始少量积聚阑尾中,在20-30岁时达到最高峰,以后迅速下降,到了60岁后完全消失。在人类的发育早期,阑尾作为一种淋巴器官,有助于B淋巴细胞的成熟。B淋巴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并产生一种称为免疫球蛋白(I-gA)的抗体。研究人员还发现,阑尾还参与产生一种分子,这种分子能直接帮助淋巴细胞移 动至身体的其他部位。

阑尾的功能还包括使白细胞对各种抗原或存在于肠道的异物产生影响,这样阑尾就有可能抑制破坏液和淋巴产生的体液抗体反应,促进了局部的免疫功能。阑尾又像肠道其它部位很薄的派尔淋巴集结构———从肠道容物中吸收抗原并对这些容物产生反应。这个局部免疫系统在生物及控制食物、药品、微生物和病毒抗原面均起了至重要的作用。这些局部免疫系统和肠道炎症,以及附属于全身免疫系统的自体免疫反应的系,还在研究之中。

鉴于阑尾尚具的这些生理作用,科家呼吁人们善待阑尾,切莫轻易切除。

相关病症

阑尾

阑尾炎是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阑尾炎病人能及时就医,获得良好治疗。但是,有时没有起足够的重视或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20-30岁为发病高峰。

典型阑尾炎有下列一些症状

l.右疼痛;

2.恶心呕吐

3.便秘腹泻

4.低烧;

5.食欲不振腹胀等。

阑尾炎的腹痛始的部位多在上部、剑突下或肚脐周围,约6-8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部。咳嗽打喷嚏压时,右下都会疼痛。有上述症状,应该立即就近看医生,不要掉以轻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二个要因素。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阑尾壁富于神经装置(如神经丛等),阑尾部并有类似括约结构,故受刺激时易于收缩使管腔更为狭窄。阑尾动脉为回结肠动脉的终末分支,是一条终动脉,故因刺激发生挛缩或有阻塞时,常招致阑尾的缺甚至坏死。 阑尾炎因细菌感染起,但无特定的病原菌。通常在阑尾能找到大肠杆菌、肠球菌及链球菌等,但必须在阑尾粘膜发生损害之后,这些细菌才能侵入阑尾炎。阑尾腔可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种刺激阑尾痉挛,阑尾壁的环障碍造成粘膜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而阑尾炎。

特殊人群阑尾

小儿急性阑尾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一岁以婴儿的急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两岁以为70%-80%,五岁时为50%。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高10倍。而且,小儿检查时常不作,部是否有压痛的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综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老年急性阑尾

随着中国人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老年人常患有各种要脏器疾病如冠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硬化,大约1/3的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另外,老年人反应能力低,部压痛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已萎缩,即使阑尾炎已穿孔,部压痛也不明显,很容易误诊。

妊娠急性阑尾

由于孕妇生理面的变化,一旦发生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据统计,妊娠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为2%,比一般人高10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20%。

妊娠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发病者,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期患者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妊娠晚期阑尾炎,约50%孕妇可能早产胎儿的死亡率较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阑尾炎的腹痛始的部位多在上部、剑突下或肚脐周围,约6-8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部。咳嗽打喷嚏压时,右下都会疼痛。有上述症状,应该立即就近看医生,不要掉以轻

变异畸形

阑尾盲肠后壁附着的一个细长盲管,长约5-8cm,直径约0.5-0.8cm,其基底部在盲肠后侧,回盲瓣下约2.5cm处,由于腹膜包绕阑尾成的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故阑尾态弯,状似蚯蚓,亦“蚓突”。阑尾基底相对固定,而体及尖部则较游离(有时阑尾体、尖部可部分固定于腹膜后),可指向各个向。

(一)位置的变异。阑尾比任何其他器官的位置变化都要大。

阑尾与其他阑尾的位置变化很大,其在的位置,取决于盲肠的位置和态。Collins(1955)收集了5万例阑尾资料,位于右下部95.48%,右上部0.58%,左下部0.03%。在右下阑尾对于盲肠的相对位置,各家统计不一,这是由于阑尾部虽较恒定在位于盲肠后壁三条结肠带汇集处,但大多数人的阑尾有其独立的系膜而极易游移之故,这就使得阑尾的尖部可指向任何向,不仅在个体之间有差异,而且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下也可不同,而在发炎时其体部位置或尖端指向的不同则可能因累及邻近组织脏器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或体征。徐金木(1991)统计6077例国人阑尾回肠前位27.2%,盲肠后位23.4%,盲肠位18.7%,回肠后位12.0%,盲肠外位8.2%,盲肠前位4.5%,盲肠下位3.8%,回肠下位1.7%。其中盲肠后位包括三种情况:(1)盲肠腹膜位;(2)盲肠腹膜外位;(3)盲肠腹膜位,阑尾贴于盲肠后浆膜下。无论是盲肠前位,还是盲肠后位的阑尾,都以腹膜位者占绝大多数,腹膜外位者极少,盲肠浆膜下位者罕见。但是,长的阑尾能伸到升结肠之后,接近右十二指肠降部,这时阑尾远端可位于腹膜外。

一般临床所谓“阑尾异位”包括八种情况:(1)左位阑尾阑尾正中线左侧任何位置;(2)高位阑尾阑尾在脐水平线以上的位置;(3)低位阑尾阑尾在髂前上棘水平线以下的盆腔;(4)疝阑尾阑尾位于外疝囊;(5)腹膜阑尾阑尾腹膜壁层外位;(6)壁阑尾阑尾位于回盲肠组织中;(7)腔阑尾阑尾位于盲肠肠腔;(8)错位阑尾阑尾部在盲肠下极结肠带汇集点以外任一肠袢位置。

(二)阑尾发育异常

1、段性阑尾,实为多发性阑尾锁;

2、阑尾憩室;

3、阑尾过长,>20cm;

4、阑尾过粗,直径>2cm,可达5cm;

5、短小阑尾,<1cm;

6、阑尾缺如,极罕见,故手术中未找到阑尾时切不可轻率认定为阑尾缺如。

(三)阑尾

1、阑尾部分重复;

2、阑尾完全重复;

3、袢状阑尾;

4、阑尾盲肠重复。

(四)阑尾异位组织

1、阑尾子宫膜异位;

2、阑尾异位腺;

3、阑尾粘膜异位;

4、阑尾食管粘膜异位。

相关知识

认识误区

阑尾的传统的错误观念应该彻底纠正:1.阑尾炎就是盲肠炎。由于阑尾紧紧挨着盲肠,所以许多人把阑尾炎与盲肠炎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2.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无重要生理功能,切除阑尾对机体无不良影响。现代医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特是免疫和移植外科的发展,给临床外科医生提示:应严格掌握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对附带的阑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态度。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它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最新研究成果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和与生长激素等。

正确对待

阑尾炎属于诱因多而且较顽固的疾病,一定要及早发现治疗。

发现右下不适、常感觉疲乏、吃刺激性食物时导致右下至右上有不适感、吃锅烧烤之类食物之后腹泻、情绪波动时疼痛感等,都应该怀疑是阑尾炎,应该及时去看中医中医的汤药对阑尾炎的疗效很明显,也可同时配以针灸疗法。

相关手术

认识手术

阑尾手术不可轻做,阑尾手术更不可轻做。原因如下:

首先,手术有险,不要迷信所谓的“小手术”。求知欲比较强的朋友可以看一下89年版的《实用外科手术》,书中在阑尾切除术一章篇便明确说明“不要把阑尾手术当做小手术,它带来的问题很多”。

其次,术后并发症和医疗水平的原因。术后并发症有肠粘连肠梗阻神经损伤、感染、阑尾残端炎、疤痕增生等。这些并发症大都与医生的水平和责任。说明一点,疤痕增生带来的痛苦远比手术的其他痛苦要大。所以,疤痕体质者对手术一定要慎重。

第三,手术并发症的说明和手术误切。

1.肠粘连:肠粘膜与腹膜壁不必要的粘连,会腹痛便秘症状

2.肠梗阻:由肠粘连发,就是严重的便秘,严重的还需要手术。

3.神经损伤:不需过多解释,手术的必然后果。

4.感染:阑尾炎本身即为感染性疾病,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肠球菌等细菌,手术切为II类或III类切,为可疑污染伤或污染伤(视化脓程度及是否穿孔而定)。感染严重者伤长期不愈,甚至成窦道。

5.阑尾残端炎:阑尾没有切除干净,留下了超过1cm的残端,继续发炎,需二次手术。

6.疤痕增生:疤痕体质者专属后遗症,一般体质者3个月即可痊愈,疤痕体质者则可影响半年至数年。疤痕增生疼痛可影响全身,长期疼痛可导致情抑郁、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他疾病,造成二次后遗症。情绪波动、天变化、刺激性食物均可以起疤痕疼痛。

手术误切

医疗实践中出现过将子宫卵巢当做阑尾误切的实例。

阑尾穴位

阑尾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

[位置]

体表定位:足三里下2,胫上,当胫腓两之间。

法:于膝下5,胫外侧陷中取之。

[解剖]

肉:在胫中。

管:有胫前动、静

神经: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治]

阑尾炎,肠痈暴痛。

[配伍]

近人处:配池、谷,治阑尾炎高热。配大巨、水道,治阑尾腹痛。配,治胸闷泛恶

[操作]

角度:直刺,从前向后刺入。

深度:针1~15分,久留针

[归经] 足阳明

[出处] 《针灸》之《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盲肠

下一篇 结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