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脑神经

脑神经 神经亦称“颅神经”。从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神经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神经,其中三叉神经由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组成。12对神经连接着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具体是:嗅神经过筛进入颅腔;视神经神经管进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
目录

基本介绍

脑神经12对神经连接着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具体是:嗅神经过筛进入颅腔;视神经神经管进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神经眶上裂进入颅腔;上颌神经孔,下颌神经孔进入颅腔;面神经、位听神经内耳门进入颅腔;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颈静孔进入颅腔;神经神经进入颅腔。这些神经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器官。各神经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所含纤维的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可把神经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

2、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外展、副和神经

3、混神经,包括三叉、面、和迷走神经。研究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含有传出纤维。许多运动性神经,含有传入纤维神经的运动纤维,由脑干运动神经核发出的轴突构成;感觉纤维是由神经的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构成,其中枢突与脑干的感觉神经成突触。

1894年以来,先后在除类及鸟类以外的椎动物中发现第“0”对神经(端神经)。在人类由1—7条神经纤维束组成神经丛,自此发出神经纤维的网孔进入鼻腔要分布于嗅区上皮的管和腺体。

生理功能

脑神经人体共有十二对颅神经

第一对叫做嗅神经要负责子的嗅觉。

第二对叫做视神经管眼睛的视物功能。

第三对动眼神经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的缩小。

第四对滑车神经管眼球向外下的运动。

第五对三叉神经,此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大的感觉神经又分为三支:

第一支叫做眼支,要负责眼裂以上之皮肤、粘膜的感觉,如部皮肤、睑结膜、角膜等处的感觉。

第二支叫做上颌支、管眼、之间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颊部、上颌部皮肤、鼻腔粘膜、口腔粘膜上部及上的感觉。

第三支叫做下颌支,以下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下颌部皮肤、口腔粘膜下部及下的感觉。

第六对外展神经管眼球向外向的运动。

第七对面神经管面部表情的运动,此外还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前三分之二的味觉感觉。

第八对位听神经,也称前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对声音的感受.另一部分叫做前神经,其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第九对神经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亦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咽喉肉的运动。

第十对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神经一起咽喉肉的运动外,还负责心脏管、肠道平滑的运动。

第十一对副神经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第十二对神经运动。

以上就是人体十二对颅神经称和它们的要功能。当任何一个颅神经受到损伤时,就会表现出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此外,还应强调一点,即十二对颅神经都是在人体最高司令部一一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进工作的,从而保了它们的工作能各尽其能而又有条不紊。

相互区别

脑神经神经差异

神经神经在基本面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具体差要有:

① 每一对神经都是混性的(除第一对外),但神经有感觉性、运动性和混性三种。

② 头部分化出特殊的感觉器,随之也出现了与之相联系的Ⅰ、Ⅱ、Ⅶ对神经

神经中的脏运动纤维,属于副交感成分,且仅Ⅲ、Ⅶ、Ⅸ、Ⅹ四对神经中含有。而神经所含有的脏运动纤维要是交感成分,且每对神经中都有,仅在第2—4骶神经中含有副交感成分。

神经中的躯体感觉和脏感觉纤维的胞体绝大多数是假单极神经元,在外聚集成神经,有Ⅴ三叉神经、Ⅶ膝神经、Ⅸ和Ⅹ的上神经、下神经。其性质与神经相同。由双极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有Ⅷ前神经和蜗神经,它们是与平衡、听感觉传入相神经

与Ⅲ、Ⅶ、Ⅸ对神经中的脏运动纤维相连属的有四对副交感神经,它们是脏运动性的。脏运动纤维由中枢发出后,先终止于这些副交感神经神经元再发轴突分布于平滑和腺体。与第X对神经脏运动纤维相连属的副交感神经多位于所支配器官的壁

记忆口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十迷一副下转。

Ⅰ嗅Ⅱ视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

Ⅹ迷走Ⅺ副Ⅻ下 完

神经损害

12对神经中除嗅、神经外,其余10对神经均可受损,其中最常累及者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一般为双侧对称性,也有单侧性,表现为视力障碍复视症状

神经损害症状:如视力下降、视物成双、眼睑下垂、眼球位置偏斜、面部麻木眼歪斜、流涎听力下降困难、饮水呛咳、发音异常等。可为脑干、颅神经及颅底邻近部位病变如动脉、垂体神经等所致。

下面将对各种神经损害做较为详细的介绍。

嗅觉损害

人的嗅神经始于鼻腔的嗅粘膜。嗅细胞的中枢突先在粘膜并交织成丛,再由丛成15~20条嗅丝。嗅丝离嗅粘膜,向上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嗅神经鞘,其表面包着由硬膜和蛛网膜成的双层“套鞘”。颅网膜下腔可此鞘下的间隙延至嗅粘膜。因而有些颅压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现自鼻腔外漏液的情况。颅前窝骨折时,嗅丝可撕嗅觉障碍

视觉损害

神经属于中枢性传导束,视神经损害系视神经传导通路某种病因所致传导功能障碍的疾病。

病因和机理

起视神经损害的病因甚多,常见的病因外伤、缺中毒脱髓鞘、肿压迫、炎症、代谢、梅毒等。其共同的发病机理是起视神经的传导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视神经1、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要的临床表现,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继之症状加重,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

2、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①双颞侧偏盲:如为肿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网膜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肿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②同向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视束与中枢出现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后者光反射存在;前者偏盲完整,而后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观感觉症状较后者显著,后者多无自觉症状;后者视野中视力保存在,呈黄斑回避现象

诊断

一、视力减退或丧失

(一)损伤(craniocerebralinjury) 当颅底骨折过蝶突或骨折损伤动脉时,可产生动脉—海绵窦瘘,表现为头部或眶部连续性杂音,搏动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和视力进性减退等。据有明确的外伤史,X光颅底骨折管造影检查临床诊断不难。

(二)神经脊髓炎(opticnearomyelitis) 病前几天至两星期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首先从眼症状脊髓症状始,亦可两者同时发生,通常一眼首先受累,几小时至几星期后,另一眼亦发病。视力减退一般发展很快,有中暗点,偶而发展为几乎完全失明。眼的病变可以是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神经炎。如系前者即将出现视乳头水肿,如系后者则视乳头正常。

脊髓症状出现在眼部症状之后,首先症状多为痛或肩痛,放射至上或胸部。随即出现下肢和部感觉异常,进下肢无力和尿潴留。最初虽然反射减弱,但反射仍为双侧伸性。感觉丧失异常上或至中胸段。周围白细胞增多,沉轻度增快。

(三)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 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临床表现式多种多样,可以视力减退为首发,表现为单眼(有时双眼)视力减退。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炎改变。小脑征、锥体束征和后索功能损害都常见。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以及反射伸性。共济失调、构间障碍和意向性震颤三者同时出现时,即构成所谓夏科(charcot)三联征。本病病程典型者的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诱发电位、CT或MRI可发现一些尚无临床表现的脱髓鞘病灶,液免疫球蛋白增高,蛋白质定量正常上限或稍高。

脑垂体瘤(四)神经炎(opticneuritis) 可分为视乳头炎与球后神经炎两种。要表现急速视力减退或失明,眼球疼痛,视野中出现中暗点,生理盲点扩大,瞳孔扩大,直接光反应消失,交感光反应存在,多为单侧。视乳头炎具有视乳头改变,其边缘不清、色红、静充盈或纡,可有小,视乳头高起显著。视乳头炎极似视乳头水肿,前者具有早期迅速视力减退、畏光、眼球疼痛、中暗点及视乳头高起小于屈光度等特点,易与后者相鉴球后神经炎与视乳头炎相似,但无视乳头改变。

(五)神经萎缩(opticatrophy)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症状为视力减退,视乳头色变苍白与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原发性神经萎缩为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因肿、炎症、损伤、中毒管疾病等原因而阻断视觉传导所致。继发性神经萎缩为视乳头水肿,视乳头炎与球后神经炎造成。

(六)急性缺性视神经病(acuteischemicopticnearitis) 是指视神经梗塞所致的视力丧失,起病突然,视力减退常立即达到高峰。视力减退的程度决定于梗塞的分布。眼底检查可有视乳头水肿和视乳头周围线状出。常继发于红细胞增多症头痛肠道大出后,动脉炎及糖尿病,更多的是压和动脉硬化据原发疾病及急剧视力减退临床诊断较易。

(七)慢性中毒(chronicalcoholism) 视力减退呈亚急性,同时伴有中毒症状,如言语不清,走不稳及共济运动障碍,严重时可出现中毒精神障碍。

(八)(见视野缺损

二、视野缺损

(一)双颞侧偏盲

1、垂体(pituitaryadenoma)早期垂体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此时病人在路上走时易碰撞路边人或障碍物。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垂体除有视力视野改变外,最常见的为分泌症状,如生长激素细胞发生腺瘤,临床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如果发生在青春期以前,可呈现巨人症。如催乳素细胞发生腺瘤,在女病人可出现闭经、泌乳、不育等。垂体病人X光多有蝶鞍扩大、鞍底破坏、头颅CT、MRI可见肿生长分泌检查各种激素增高。

滑车神经2、(craniopharyngioma)要表现为儿童期生长发育迟缓、压增高。当压迫视神经时出现视力视野障碍。由于肿生长向常不规律,压迫两侧视神经程度不同,故两侧视力减退程度多不相同。视野改变亦不一致,约半数表现为双颞侧偏盲,早期肿向上压迫视交叉可表现为双颞上象限盲。肿发生于鞍上向下压迫者可表现为双颞下象限盲。肿偏一侧者可表现为单眼颞侧偏盲颅骨钙化及CT、MRI检查和分泌功能测定,临床多能明确诊断。

3、鞍结(tuberdeofsellaearachnoidfibroblastoma)临床表现以视力减退与头痛症状比较常见。视力障碍呈慢性进展。最先出现一侧视力下降或两侧不对称性的视力下降,同时出现一侧或两颞侧视野缺损,之后发展为双颞侧偏盲,最后可致失明。眼底有原发性神经萎缩的征象。晚期病例压增高症状。CT扫描,鞍结的典型征象是在鞍上区显示造影增强的团块影像。密度均匀一致。

(二)同向偏盲视束及视放射的损害可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多见于囊区的梗塞及出出现对侧同向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和颞侧压迫视束及视放射而起对侧同向偏盲。上述疾病多能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

眼球损害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害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支配眼、和眼球运动,称眼球运动神经,由于其解剖系十分密切,并常同时受累,故一并叙述。

病因和机理

常见的病因有动眼、滑车与外展神经本身炎症而致的麻痹,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继发于头面部急、慢性炎症而海绵窦成,眶上裂与眶尖综征,动脉其它如结核、霉菌、梅毒与化脓性炎症起的颅底膜炎等。由于病因不同,其发病机理亦各不相同,如肿的直接压迫所致,原发性炎症时,动眼、滑车与外展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等。

临床表现

1、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下、同侧向运动障碍,瞳孔大,对光反应及调反应消失,头向健侧歪斜。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向运动,伴有复视,下楼时复视明显,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头呈特殊位,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斜视,不能外展,并有复视

诊断

一、动眼神经麻痹

(一)核性及束性麻痹,因动眼神经核在中脑占据的范围较大,故核性损害多起不全麻痹,且多为两侧性,可见有神经梅毒,腊肠中毒白喉等。束性损害多起一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同侧瞳孔扩大,调机能丧失及睑下垂,眼球被外直及上斜拉向外侧并稍向下

1、脑干(tumorsofthebrainstem):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出现交叉性麻痹,即病变段同侧的核及核下性神经损害及段下对侧的锥体束征。颅神经症状因病变段水平和范围不同而异。如中脑病变多表现为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桥脑病变可表现为病变侧眼球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延髓病变可出现病变侧麻痹咽喉麻痹后1/3味觉消失等。脑干诱发电位、CT、MRI可明确诊断。

2、脑干损伤(injuryofthebrainstem):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长时间的昏迷,且有眼球运动障碍等,诊断不难。

3、颅底骨折(fractureofthebaseoftheskull):颅外伤后可损伤动脉,产生动脉—海绵窦瘘出现眼球运动受限和视力减退,同时可有头部或眶部连续性杂音,搏动性眼球突出

(二)周围性麻痹

1、颅底动脉(aneurysmofthebaseoftheskull):动眼神经麻痹单独出现时,常见于颅底动脉而罕见于其他肿。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多有慢性头痛网膜下腔出病史,亦可以单独的动眼神经麻痹出现。管造影多能明确诊断。

2、占位性病变(intracranialspaceoccupyinglesion):在损伤压增高及晚期,一般皆表示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表现为病侧瞳孔扩大及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可出现瘫痪,继之对侧瞳孔也出现扩大,同时伴有意识障碍据病史及头颅CT检查多能明确诊断。

3、海绵窦成及窦动脉(carernoussinasthoomlosisandintercavernoussinasaneurysm):可表现为海绵窦综征,除了动眼神经瘫痪外,还有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眶组织,上下眼睑、球结膜、部头皮及部充水肿眼球突出视乳头水肿,炎症所致者常伴有全身感染症状,结眶部X线椎穿刺及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

4、眶上裂与眶尖综征(superiororbitalfissureandorbitalapexsyndrome):前者具有动眼、滑车、外展神经与三叉神经第一支功能障碍,后者除此3对神经损害外,常伴有视力障碍,结眶部视神经孔X线液化验、眶部CT等多能明确诊断。

5、膜炎(cephalitismeningitis):膜炎起的动眼神经损害多为双侧性,且多与滑车、外展神经同时受累。液检查细胞数、蛋白定量增高。

二、滑车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很少单独出现,多与其他2对颅神经同时受累。滑车神经麻痹时,如不进复视检查则不易识。其鉴诊断参见动眼神经麻痹

三、外展神经麻痹

(一)及肿(pontinehaemonhageandtumour)因与面神经桥脑系密切,这两个神经的核性或束性麻痹常同时存在,表现为病侧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称为Millard-Gubler氏征群。起病常较突然并迅速昏迷,双瞳孔针尖样改变。据临床表现结CT、MRI检查诊断不难确立。

(二)尖综征(radenigo’ssyndrome)急性中耳炎的尖部局限性炎症及起外展神经麻痹,并伴有听力减退及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疼痛,称为Gradenigo氏征群;X线摄可发现该处质破坏或炎症性改变。结合病史及CT检查可确立诊断。

(三)鼻咽癌(nasopharyngedcarcinoma)外展神经在颅底前部被侵犯的原因以鼻咽癌最为多见,其次为海绵窦动脉及眶上裂区肿。中年病人出现单独的外展神经麻痹或同时有海绵窦征群的其它表现时,应首先考虑鼻咽癌的存在。常伴有鼻衄鼻塞,可出现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可确诊。

三叉损害

在三叉神经损害的疾病中,以三叉神经痛为常见,单独三叉神经破坏性损害少见,多同时伴有其他颅神经受累。

病因和机理

三叉神经1、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异位动脉或静、动静动脉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扭转,桥小脑角或半月部位的肿,蛛网膜炎所致的粘连、增厚、颅、转移癌等。

2、三叉神经麻痹:三叉神经麻痹可由脑干、颅底或颅外病变起。如脑干、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等。

由于病因不同,其发病机理亦不同。炎症所致者,三叉神经纤维有炎细胞浸润、脱髓鞘改变等;良性肿者,细胞分化成熟,肿压迫三叉神经纤维,使纤维变性;恶性肿转移至三叉神经,造成三叉神经纤维破坏性改变。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1、三叉神经痛:特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放射性疼痛,性质剧烈,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持续数秒至1~2分钟,突发突停,每次疼痛情况相同。疼痛可由的运动或外来的刺激起,如说话、吃饭、刷、洗脸、甚至眨眼、打呵欠,其它如受震动、吹等。疼痛发作常有一触发点或称扳机点,多在上、下部、翼、角、颊部和等处,稍加以触动即起疼痛发作。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流涎。偶有面部表情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称为“痛性抽搐”。起初每次疼痛发作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以后疼痛时间渐加长面间隔时间缩短,以致终日不止。

2、三叉神经麻痹要表现为咀嚼瘫痪,受累的肉可萎缩。咀嚼力弱,患者常述咬食无力,咀嚼困难,张时下颌向患侧偏斜。有时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同侧角膜反射的减弱与消失。

诊断

一、三叉神经

(一)三叉神经炎(trigeminalneuritis)病程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的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鼻窦炎后发病。

(二)小脑桥脑角肿(cerebellopontineangletumours)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年青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桥脑其它症状和体征。以脂瘤多见,神经等次之,后两者其它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特殊造影、CT等可协助确诊。

(三)颅底转移癌(metastaticcarcinomaofbeaeofskull)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出现多数神经麻痹颈部淋巴结肿大,作部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可确诊。

(四)三叉神经半月(trigeminalgangliontumours)可见神经细胞等,可有持续性疼痛,患者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质破坏等改变。二、三叉神经麻痹单独出现较少,常与三叉神经疼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同时出现。于三叉神经麻痹的鉴诊断参见三叉神经痛。

面部损害

神经由支配面部表现的运动纤维和中间神经两部分组成。中间神经由感觉和副交感纤维组成。面部损害的部位可在脑干、颅底、面神经管及其远端。因展神经核及桥侧视中枢与面神经核相邻。故涉及面神经脑干病变常伴有眼外展或侧视麻痹组成的交叉性瘫痪。面神经损害要表现为面神经周围性瘫痪痉挛。

病因和机理

神经损害的病因常见有,急性非化脓性神经炎、带状疱疹外伤、肿管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中耳炎及管畸管扭转压迫等。其发病机理与病因有密切的系,神经炎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神经纤维水肿、受压与缺等,外伤、手术多为压迫和手术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

面神经1、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麻痹纹消失或表浅,不能皱蹙眉,眼裂不能不全,试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转动,白色巩膜,称贝现象。病侧沟变浅,角下垂,面颊部被牵向健侧,眼、齿、鼓颊、吹哨等动作失灵,或完全不能完成。因颊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如侵及鼓束神经时,会出现前2/3味觉障碍。

2、痉挛:痉挛的患者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略多。多由一侧眼部始,逐渐延及及全部面较少受累,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阔。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几秒钟,以后逐渐延长可达5分钟或更长,而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严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角向同侧严重歪斜,无法说话。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诊断

一、面神经麻痹

(一)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lpalsy)又称贝(Bell)麻痹,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要表现为单侧典型的面神经麻痹。病前有面吹受凉病史。据急性起病及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常无困难。

(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acuteinflammatorypolyradiculoneuritis)又称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征。常有面神经的损害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此病具有四肢远端对称性瘫痪,并可波及躯干,严重病例可累及肋间及隔肋而致呼吸麻痹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子型。液典型改变是蛋白质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三)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 可并发源性面神经麻痹,但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病史,如中耳炎或有耳痛外耳道异常分泌物;迷路炎而出现迷路水肿致眩晕、呕吐等,乳突炎则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改变。

(四)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acuteinfectionslymphocytosis)除有面神经周围性麻痹外,还有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厌食等,周围单核细胞显著增多。

(五)颅外伤(craniocerebralinjury)颅外伤颅骨骨折可致面神经麻痹,具有明确的外伤史,有面部表情瘫痪的特点,颅骨(或颅底)X线摄可协助诊断。乳突治术较易损伤面神经据手术情况即可明确诊断。

(六)肿(tumors)脑干小脑桥脑角的肿除有面部表情瘫痪外,要有听神经损害或其它神经同时受累、小脑共济失调与上发底视乳头水肿、及长束受累的症状及体征。脑干诱发电位、X线、CT扫描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七)膜炎(cerebralmeningitis)大多起病缓慢,且具有其他颅神经受损,液检查多有阳性发现。

二、痉挛

(一)面神经麻痹(facialparalysis)多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史,加上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二)三叉神经痛(trigminalneuralgia)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起反射性抽搐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流涎,称痛性抽搐据典型三叉神经痛状易于鉴

(三)肿与运动神经元病(tumourandmotorneurondisease)小脑桥脑角肿、面神经桥脑延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病等均可痉挛,多伴有其它神经或长束受累的症状与体征,必要时进液、起声波、X线、XT、MRI扫描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外展损害

有许多发生在老年人与糖尿病患者中的外展神经瘫痪可能是由小管的病变所起。在特发的病例中,不发生其他颅神经的障碍,而且应该在2个月出现病情的改善。有一个可以加以明确的病因,即外展神经在海绵窦受到起源于鼻咽部的肿的压迫。

典型地,还发生头部剧烈的疼痛以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域的感觉消失。任何可以移位的病变或因素都能起对第6神经的牵,因为它是以锐角的姿势进入Dorello管道的。

因此,远离外展神经的巨大脑,颅压的增高或穿都可能导致第6神经瘫痪糖尿病性梗塞是较为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他的病因包括不足以颅底骨折的头部外伤,累及膜的感染或肿,Wernicke脑病动脉以及多发性硬化

在没有压增高征象的儿童中,第6神经瘫痪可以由呼吸道感染起,而且可以为复发性。完全性第6颅神经瘫痪的诊断很容易,但要确定其病因则有一定的难度。

排除高压与视乳头水肿(眼底检查时注意有无网膜搏动)很重要.MRI或CT有助于排除占位性病变,积水以及眶,海绵窦以及颅底病变。穿可测定液的初压,可发现软膜炎症,感染,或癌肿浸润的线索。

对结缔组织管病变的筛查有助于排除管病变性过程。在许多病例中,一旦原发的疾病过治疗以后第6神经瘫痪亦缓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神经

下一篇 脊神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