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分泌系统,解剖术语,简称分泌系统。指全身分泌腺而言,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机能调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在结构上独立存在的肉眼可见器官,即分泌器官,如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上腺等;二为分存在于其它器官组织中的分泌细胞团,即分泌组织,如胰岛睾丸的间质细胞,卵巢的卵细胞及黄体细胞。部分分泌器及组织参与人类性活动,对人类性活动影响较大,如性腺—......
目录

基本简介

内分泌系统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管丰富。

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其化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分泌含氨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含有与激素的粗面质网和高尔基复体,以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含有与成类固醇激素的丰富的滑面质网,但不成分泌颗粒;线粒体较多,其嵴多呈管状;胞质还有较多的脂滴,其中的固醇等为激素的原料。

每种激素作用于一定器官器官的某类细胞,称为激素的靶器官(target organ)或靶细胞(target cell)。靶细胞具有与相应激素相结的受体,受体与相应激素后产生效应。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而类固醇激素受体一般位于靶细胞的胞质

许多器官虽非分泌腺体。但含有分泌功能的组织或细胞,例如腓肽、泌素,释放因子等),管紧素原,25羟化成固醇等),脏(素,前列腺素,1,25羟成固醇等)等。同一种激素可以在不同组织器官成,如生长抑素(下丘胰岛肠等),多肽性生长因子(神经系统、皮细胞、等)。神经系统与分泌系统生理系密切,例如下丘中部即为神经分泌组织,可以成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等,沿轴突贮存于垂体后鸦片多肽既作用于神经系统(属神经递质性质),又作用于垂体(属激素性质)。二者在维持机体环境稳定面又互相影响和协调,例如保持糖稳定的机制中,即有分泌面的激素胰岛素、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上腺皮质激素等的作用,也有神经系统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参与。所以只有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均正常时,才能使机体环境维持最佳状态。

人体要的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性腺等。

内分泌激素

激素的调

内分泌系统为了保持机体激素间的平衡,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有一套复杂系统。激素一般以相对恒定速度(如甲状腺素)或一定律(如皮质醇,性激素)释放,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激素的基础性分泌,也由传感器监测和调激素水平。反馈调系统是分泌系统中的重要自我调机制,图6-1-1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过下丘,垂体到达外周腺体,由靶细胞发挥生理效应,其中任何一段均受正或负反馈调的控制。

激素的传输

肽类激素环中要呈游离式,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除醛固醇酮外)均与高亲和力的特异浆蛋白结,仅少量(约1-10%)呈有生物活笥的游离状态。这种对结与游离比例控制可以助性地调腺体功能,既可以调生物活性,又可以调半衰期。

激素与受体

激素需与特异的受体结以启动其生理活性。不同激素可有不同的过程;多肽激素儿茶酚胺与细胞表面受体结,通过对基因的影响发挥其生物效应;胰岛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后共同进入细胞体素-受体复物,再与第二受体结产生生物效应,激素与受体的结为特异性的,并且是可逆性的,符质量与作用定律。

甲状腺

甲状腺甲状腺位于气管上端的两侧,呈蝴蝶。分左右两,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横跨第二、三气管的前,正常人在吞甲状腺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前面仅有少数肉和筋膜覆盖,故稍肿大时可在体表摸到。

甲状腺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滤组成。滤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它们是腺体的分泌细胞腔有状物,为腺体细胞分泌的贮存物。滤之间有丰富的毛细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

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可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效应。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增高35%左右;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5%左右。

②对三大养物质代谢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是促进蛋白质成,特是使等蛋白质成明显增加。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特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因而消瘦无力。在糖代谢面,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糖的吸收,糖原分解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总之,它加速了糖和脂肪代谢,特是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促进生长发育

要是促进代谢过程,而使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特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如儿童在生长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发育不全,智力迟钝,身体矮小,临床上称为呆小症。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特是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最为明显,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使收缩力增强,率加快。所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常表现为容易激动、失眠动过速和多汗。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有四颗,位于甲状腺两侧的后缘,左右各两个,总重量约100毫克。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起调机体钙磷代谢的作用,它一面抑制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另一面促进细胞放出磷和钙进入液,这样提高液中钙的含量,所以甲状旁腺的正常分泌使液中的钙不致过低,磷不致过高,因而使液中钙与磷保持适宜的比例。

脑垂体

脑垂体垂体是一个的小体,重不足1克。位于颅底垂体窝,借垂体柄与丘下部相连,分腺体部和神经部。它分泌多种激素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生长,幼年时期如缺乏,则使长生长中断,成侏儒症;如过剩,则使全身长发育过盛,巨人症

催乳素

催乳素可以催进乳腺增殖和乳汁生成及分泌。

性腺激素

性腺激素包括卵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可促进雄、激素的分泌,卵精子的成熟。

上腺皮质激素

上腺皮质激素要作用于上腺皮质的束、网状带,促使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该激素缺乏,将出现与阿锹森氏病相同的症状,但无皮肤色素沉着现象。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增大,甲状腺素的生成与分泌增多。该激素缺乏,将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利尿激素

利尿激素是下丘某些神经细胞产生,并运输贮藏在垂体的一种激素。它作用于脏,促进水的重吸收,调水的代谢。缺乏这种激素时,发生多尿,称为尿崩症。在大量时,它能使管收缩,压升高,所以又称管加压素。

催产素

催产素与抗利尿激素相似,也由下丘某些神经细胞产生。它能刺激子宫收缩,并促进乳汁排出。

其它

除上述激素外,垂体还分泌有促甲状旁腺激素,促黑激素等等。

胰岛

胰岛胰岛腺腺之间的细胞团。仅占腺总体积的1%~2%。胰岛细胞要分为五种,其中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约25%,分泌糖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分泌胰岛素。D细胞数量较少分泌生长抑素。另外还有PP细胞及D_1细胞,它们的数量均很少,PP细胞分泌多肽。

胰岛素的要作用是调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它能促进全身各组织,尤其能加速细胞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且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细胞和细胞大量吸收葡萄糖后,一面将其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或在细胞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另一面促进葡萄糖氧化生成高能磷酸化物作为能量来源。

胰岛素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细胞成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不仅用于成脂肪酸,而且要使其转化成α-磷酸甘油,并与脂肪酸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此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时糖不能被贮存利用,不仅糖尿病,而且还可起脂肪代谢紊乱,出现脂升高,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病变。

胰岛素对于蛋白质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然后直接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的成。它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对机体生长过程十分重要。

糖浓度是调胰岛素分泌的最基本的因素。糖浓度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可促进糖素分泌增加,使糖水平上升。另外,氨基酸、脂肪酸也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许多肠道激素以及糖素都有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作用。

糖素作用与胰岛相反,它促进肝脏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使糖明显升高。它还能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增多。

糖浓度调糖素分泌的重要因素。当糖浓度降低时,糖素的分泌增加;升高时,则分泌减少。氨基酸则升高时也促进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可以由于使糖浓度降低而促进糖素的分泌,但胰岛素可以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抑制糖素的分泌。

支配胰岛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糖素分泌的作用和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完全相反。即迷走神经兴奋抑制糖素的分泌;而交感兴奋则促进其分泌。

肾上腺

肾上腺上腺位于脏上,左右各一。上腺分为两部分:外周部分为皮质,占大部分;中部为质,占小部分。皮质是腺垂体的一个靶腺,而质则受交感神经纤维直接支配。

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层。球状带腺细胞要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与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还分泌少量性激素

上腺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一面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中转变为糖原;另一面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使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对四肢脂肪组织分解增加,使、面、两肩及部脂肪成增加。因此,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服用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出现满月脸、水牛等“肥胖”等体特征。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促使蛋白质分解,使蛋白质的分解更新不能平衡,分解多于成,造成无力

糖皮质激素对水盐代谢也有一定作用,它要对排除水有影响,缺乏时会出现排水困难。同时它还能增强骨髓对红细胞和的造功能,使红细胞及数量增加,使中性粒细胞增加,促进网状皮系统吞噬嗜酸性粒细胞,抑制淋巴组织增生,使中嗜酸性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在对管反应面既可以使上腺素和去甲上腺素降解减慢;又可以提高管平滑去甲上腺素的敏感性,另外还有降低毛细管的通透性的作用。当机体遇到创伤、感染、中毒等有害刺激时,糖皮质激素还具备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的作用。由于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上的种种作用和功能,已广泛用于抗炎、抗中毒、抗休克和抗过敏等治疗。

上腺盐皮质激素要作用为调水、盐代谢。在这类激素中以醛固酮作用最强,氧皮质酮次之。这些激素面作用于脏,促进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并促进钾的排泄,另一面影响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使细胞的钠和水向细胞外转移,并促进细胞外液中的钾向细胞移动。因此,在皮质机能不足的时候,钠、浆量和细胞外液都减少。而钾、细胞钾和细胞液量都增加。由于浆减少,因而压下降,严重时可环衰竭。

上腺皮质分泌的性激素以雄激素,可促进性成熟。少量的雄性激素对妇女的性为甚为重要。雄性激素分泌过量时可使女性男性化

上腺质位于上腺中。分泌两种激素上腺素和去甲上腺素,它们的生物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紧密联系,作用很广泛。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如恐惧、惊吓、焦虑创伤或失等情况,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质分泌上腺素和去甲上腺素急剧增加。使跳加强加快,输出量增加,压升高,流加快;气管舒张,以减少改善氧的供应;糖原分解,糖升高,增加养的供给。

胸腺

胸腺发育不良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兼有分泌功能。在新生儿和幼儿时期胸腺发达,体积较大,性成熟以后,逐渐缩、退化。胸腺分为左、右两,不对称,成人胸腺约25~40克,色灰红,质柔软,要位于上纵隔的前部。胸腺胚胎期是造器官,在成年期可造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细胞。胸腺的网状上皮细胞可分泌胸腺素,它可促进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并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的乙酰碱的成与释放。因此,当胸腺时,因胸腺素增多,可导致神经肉传导障碍而出现重症无力

性腺

性腺要指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

睾丸

可分泌雄性激素睾丸酮(酮),其要功能是促进性腺及其附属结构发育以及副性征的出现,还有促进蛋白质成的作用。

卵巢

卵巢可分泌卵素、孕酮、松弛素和女性激素

其功能分是:

(1) 刺激子宫膜增生,促使子宫增厚、乳腺变大和出现女副性征等。

(2) 促进子宫上皮和子宫腺的增生,保持体水、钠、钙的含量,并能降糖,升高体温。

(3) 促进宫颈和耻韧带松弛,有利于分娩

(4) 促使女性出现女性化的副性征等。

弥散神经

内分泌系统除上述分泌腺外,机体许多其他器官还存在大量在的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多种激素样物质在调机体生理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Pearse(1966)据这些分泌细胞都能成和分泌胺(amine),而且细胞是通过摄取胺前体(氨基酸羧后产生胺的,故将这些细胞统称为摄取胺前体羧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APUD细胞)。

随着APUD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许多APUD细胞不仅产生胺,而且还产生肽,有的细胞则只产生肽;并且随着APUD细胞类型和分布的不断扩展,发现神经系统的许多神经元也成和分泌与APUD细胞相同的胺和(或)肽类物质。因此者们提出,将这些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称分泌性神经元,secretory neuron)和APUD细胞统称为弥神经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故而DNES是在APUD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它把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两大调系统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调的和控制机体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

DNES的组成,已知有50多种细胞,分中枢和周围两大部分。中枢部分包括下丘-垂体轴的细胞和松果体细胞,如前述的下丘区和前区的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等分泌性神经元,以及腺垂体远侧部和中间部的分泌细胞等。周围部包括分布在、肠、、呼吸道、排尿管道和生殖管道分泌细胞,以及甲状腺的滤旁细胞、甲状旁腺细胞、上腺质等的嗜铬细胞、交感神经的小强荧光细胞、颈动脉体细胞、皮细胞、胎盘分泌细胞和部分细胞与平滑细胞等。迷些细胞产生的胺类物质如儿茶酚胺、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上腺素、褪黑激素、组胺等;肽类物质种类更多,如:下丘的释放抑制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加压素和催产素,腺垂体的前述各种激素,以及诸多分泌的细胞分泌的泌素、P物质、生长抑素、蛙皮素、促液素、胆囊收缩素、神经降压素、高糖素、胰岛素、啡肽、管活性肠肽、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素、管紧张素、钠素、皮素等。(华西医科大欧可群 吴良芳) 分泌系统是由分泌腺和分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共同调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环境相对稳定。 人体要的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胸腺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分泌细胞比较广泛,如消化道粘膜、、皮肤、胎盘等部位均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分泌细胞;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特是下丘存在兼有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由分泌腺或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组织液或液传递而发挥其调作用,此种化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 随着分泌研究的发展,激素传递式的认识逐步深入。大多数激素液运输至远离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这种式称为远分泌(telecring);某些激素可不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而作用于邻近细胞,这种式称为旁分泌(paracrine);如果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而又返回作用于该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这种式称为自分泌(autocrine)。另外,下丘有许多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成和释放激素,故称神经分泌细胞,它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neurohormone)。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末梢而释放,这种式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分泌腺的功能

分泌腺和组织细胞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直接释放入液或淋巴液,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某些可被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细胞(称为靶细胞),从而调它们的生理活动。分泌腺之间在态上大多数没有直接联系,但在功能面是密切相的。每个分泌腺几乎都和其他分泌腺有直接或间接的功能联系。垂体在分泌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分泌的多种激素影响其他分泌腺的功能;后者又能通过反馈调,制约垂体的活动。例如垂体前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但当液中甲状腺素增多时,则反馈抑制垂体前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使甲状腺分泌减少。这种反馈调是维持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1、结构基础:

(1)下丘结构

下丘中存在2个大细胞核团—视上核和室旁核。构成它们的一些大细胞,既能作为神经元接收大脑或其他部位的中枢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将之转变为激素的分泌信息,又能据此信息分泌活性物质,因此这类细胞也称为神经分泌细胞,这类活性物质则称为神经激素。这些神经分泌细胞可分为2类:神经分泌大细胞和神经分泌小细胞。

其中,神经分泌大细胞分泌的轴突投射到神经垂体,将自身分泌的管升压素和催产素送达那里。而神经分泌小细胞的轴突投射到正中隆起,轴突的终末在正中隆起与垂体门液相接触。于是,它们分泌的多种促垂体激素垂体门到达腺垂体,以调控腺垂体分泌各种促激素神经分泌小细胞分泌的促垂体激素要包括促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T,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抑素(5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nGRH),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等(D)A。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腺垂体可以分泌7种作用于外周腺体,对机体功能、活动具有诸多重要意义的激素,包括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STH),促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促黑激素(MSH)。

(2)垂体的结构

垂体由神经垂体(垂体后)和腺垂体(垂体前)两部分组成。其中,神经垂体为神经组织,实际上是下丘的向下延伸,它含有的激素全部来自于下丘神经分泌大细胞。腺垂体则要由腺细胞构成,分泌多种作用于外周靶腺的促激素。这些激素功能重要而繁多,不仅涉及机体的生长发育为、生殖、养吸收代谢,而且与体重多分泌腺的协调有

2、神经系统与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1)神经系统对分泌系统的调控制作用:

下丘分泌促垂体激素作用于腺垂体,导致腺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靶腺的分泌细胞,使之分泌激素—这个三级水平的系统称为下丘一腺垂体一靶细胞调系统;它集中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分泌系统的调控,并以下丘神经冲动接受者,受到更高级中枢,如海马大脑皮层等部位的调。首先,当来自更高一级中枢的传出神经冲动到达时下丘时,下丘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分泌促垂体激素,此为一级激素;促垂体激素垂体门到达腺垂体,刺激或抑制腺垂体分泌多种促激素,即二级激素;促激素环传至全身,作用于外周靶腺,使这些靶腺的分泌细胞释放外周激素,即为三级激素。通常情况中,较高位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下位分泌细胞的活动有促进作用;而下位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高位分泌细胞活动又表现为反馈调作用,其中多是抑制效应。这就成了一个环路,使得液中各激素水平得以维持相对稳定。

(2)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分泌系统通过自身分泌的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使神经系统更加确、有效地发挥功能。这表现为,许多激素和外周神经中都存在,它们并不参与靶组织和靶细胞的分泌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神经效应,表现出更广泛的生理效应。许多激素有相应的受体,这些受体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更大。例来说,据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在广泛存在;促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T)在大脑及边缘都有受体分布。

3、神经系统与分泌系统共同发挥作用的要领域:

(1)维持环境稳态稳态:

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各种调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神经系统与分泌系统的协调配是调,维持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以机体水平衡中的饮水调为例,机体缺水时的水平衡可通过2种途径来达到,即渴感促使人增加饮水,和抗利尿激素的调。其中,渴感是口腔粘膜的感觉神经以及下丘的一些细胞感受器来传递信息的,属于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脏,促进水重吸收,是分泌系统的功劳。

(2)生物律性:

机体部的神经活动,受源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刻在波动着;由于神经系统的导,体激素在分泌速度和浆浓度上也随之波动。这种波动几乎影响所有生物机能。此两大类生理活动的联波动受时间和外部环境影响的规律,既是生物律性(反映为生物钟,睡眠与觉醒等)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又是生物律性之所以存在的在原因之一。例如,实验表明,腺垂体对生长激素的分泌活动因时相不同而有所不同。人类的睡眠阶段包括睡眠状态—慢波睡眠,以及另一种有着快速眼球转动发生的异相睡眠。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少;而进人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就明显增高;转人异相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又随之减少。

(3)实现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时,体多种激素的水平发生变化,以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反应。当机体遭受缺氧、创伤、手术、饥饿、疼痛、冷或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伤害性刺激时,神经系统便会促使腺垂体增加促上腺激素的分泌,在此促激素作用下,`上腺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另外,此时β-啡肚、生长素、催产素、抗利尿激素糖素及醛固醇等也可能增加,这些激素均能增强机体在不利状态下的抵抗力。

(4)神经免疫调

神经系统与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在机体免疫中非常突出。神经系统可以感受躯体的刺激,免疫系统可以感受肿、病毒、毒素的刺激,两大系统的调功能使机体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保持稳定。激素则作为两系统共同的介导物质将它们感受到的信息转化为机体的免疫反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阴囊

下一篇 脑垂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