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脑垂体

脑垂体 垂体,位于丘下部的侧,为一卵小体。是身体最复杂的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骼和软组织生长,且可影响分泌腺的活动。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呈,位于颅中窝、蝶体上面的垂体窝,外包坚韧的硬膜。位于前的腺垂体来自胚胎的上皮囊(Rathke囊),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部和中间部;位于后神经垂体较......
目录

结构组成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分泌腺,分前和后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并释放下丘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垂体由原始口腔部向上突起的颅颊囊与第三脑室底部间脑向下发展的漏斗小两者结而成。颅颊囊下端成垂体管(颅管),后由于,使得颅管与口腔部隔。颅颊囊前壁发育成垂体垂体前远侧部及结部,后壁成中间部。而漏斗小发育垂体后、漏斗柄、正中隆起。因此,垂体前垂体后组织来源是不同的,其功能各自分工也不同。被称为人体“分泌腺之首”。

垂体悬垂于的底面,通过漏斗柄与下丘相连。垂体很小,重量不到1g。女性的垂体较男性稍大。垂体大致可以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现将垂体的构成部分列表如下:

腺垂体中的前部占腺垂体的绝大部分,在分泌功能面也起要作用。其中的腺上皮细胞据对染料的反应不同,可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和嫌色性三类腺细胞。用近代的免疫荧光、组织法,结电镜观察明腺垂体由六种腺细胞组成。嗜酸性细胞占腺垂体总数的35%左右,再分为分泌生长素和催乳素的细胞。嗜碱性细胞约占总数的15%,再分为分泌促甲状腺素(TSH)、促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GTH)的细胞。嫌色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前部腺细胞总数的50%,这种细胞不分泌激素,但可逐渐出现颗粒而变为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后即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结部仅占腺垂体的一小部分。这部分管丰富,功能不详。中间部是位于腺垂体前部和神经垂体的神经部之间的薄层组织,它能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分类

垂体是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分泌腺。垂体呈,位于颅中窝,交叉前沟后的垂体窝,借漏斗连于下丘据其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包括垂体前和中间部,是腺组织,具有制造贮存和分泌多种多肽激素的功能,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性的功能等均有调作用,并能影响其他分泌腺的活动。神经垂体包括垂体的后和漏斗部或神经柄,它是下丘某些神经元的轴突部分,下丘神经细胞所产生的下丘-神经垂体激素便贮存于此,后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有升压、刺激子宫收缩和抗利尿作用。

腺垂体结构

远侧部

远侧部(pars distalis)的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管和少量结缔组织。在HE染色切中,依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嗜色细胞(chromophil cell)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技术,可观察到各种腺细胞均具有分泌蛋白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而各类腺细胞胞质颗粒的结构、数量及所含激素的性质存在差异,可以此区分各种分泌不同激素的细胞,并以所分泌的激素来命

嗜酸性细胞

数量较多,呈,直径14~19mμ胞质含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生长激素细胞,(somatotroph,STH cell)数量较多,电镜下见胞质含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直径350~400nm。此细胞成和释放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或somatotropin)能促进体多种代谢过程,尤能刺激骺软生长,使增长。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致垂体侏儒症,分泌过多巨人症,成人则发生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细胞(mammotroph,prolactin cell),男女两性的垂体均有此种细胞,但在女性较多。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胞质分泌颗粒的直径小于200nm;而在妊娠哺乳期,分泌颗粒的直径可增大至600nm以上,颗粒呈或不规则,细胞数量也增多并增大。此细胞分泌的催乳激素(mammotropin或prolactin)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嗜碱性细胞

数量较嗜酸性细胞少,呈或多边,直径15~25μm,胞质含嗜碱性颗粒。颗粒含糖蛋白类激素,PAS反应呈阳性,嗜碱性细胞分三种:

①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hyrotroph,TSH cell),呈多角,颗粒较小,直径100~150nm,分布在胞质边缘。此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或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成和释放。

②促性腺激素细胞(gonadotroph),细胞大,呈,胞质颗粒大小中等,直径250~400nm。该细 胞分泌卵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技术,发现上述两种激素共同存在于同一细胞的分泌颗粒。卵激素在女性促进卵发育,在男性则刺激生小管的支持细胞成雄激素蛋白,以促进精子的发生。黄体生成素在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成,在男性则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故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interstitial cell stimulating hormone ,ICSH)

③ 促上腺皮质激素细胞(corticotroph,ACTH cell),呈多角,胞质的分泌颗粒大,直径400~550nm。此细胞分泌促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和促脂素(lipotropin或lipotrophic hormone,LPH)。前者促进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后者作用于脂肪细胞,使其产生脂肪酸。

嫌色细胞(chromophobe cell):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呈或多角,胞质少,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清楚。电镜下,部分嫌色细胞胞质含少量分泌颗粒,因此认为这些细胞可能是颗粒的嗜色细胞,或是处于成嗜色细胞的初期阶段。其余大多数嫌色细胞具有长的分支突起,突起伸入腺细胞之间起支持作用。

中间部

人的中间部(pars intermedia)只占垂体的2%左右,是一个退化的部位,由嫌色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功能尚不清楚。另外,还有一些由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的大小不等的滤含有质(图11-10)。类和两栖类中间部分能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MSH),系吲哚胺类物质,可使皮肤黑素细胞的黑素颗粒向突起,体色变黑。

部(pars teberalis)包围着神经垂体的漏斗,在漏斗的前较厚,后较薄或缺如。此部含有很丰富的纵毛细管,腺细胞呈索状纵向排列于管之间,细胞较小,要是嫌色细胞,其间有少数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此处的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和LH)。

腺垂体的管分布

下丘脑腺垂体要由大脑基底动脉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供应。垂体上动脉从结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该处成袢样的窦状毛细管网,称第一级毛细管网。这些毛细管网下到结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它们下进入远侧部,再度成窦状毛细管网,称第二级毛细管网。垂体门微静及其两端的毛细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远侧部的毛细管最后汇集成小静注入垂体周围的静窦。这是1930年代确立的典垂体流模式“自上而下”的概念,阐明了下丘控制垂体功能的基本机制。此后又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对垂体的流模式提出了新见解,认为远侧部的液可输入神经垂体的漏斗,然后毛细管回流入下丘;也可流入神经部,再逆向流入漏斗,然后再环到远侧部或下丘,构成整个垂体流在垂体环流动。

下丘

下丘前区和结区(弓状核等)的一些神经元具有分泌功能,称为神经分泌细胞,细胞的轴突伸至垂体漏斗。细胞成的多种激素轴突释放入漏斗处的第一级毛细管网,继而垂体门微静输至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管网。这些激素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图11-12)。其中对腺细胞分泌起促进作用的激素,称释放激素(releasing hormone,RH)。对腺细胞起抑制作用起抑制作用的激素,则称为释放抑制激素(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RIH)已知的释放激素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催乳激素释放激素(P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MSRH)等。释放抑制激素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或称生长抑素,SOM)、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PIH)和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MSIH)等。由此可见,下丘通过所产生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垂体门系统,调腺垂体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因而,将此称为下丘腺垂体系。反之,腺垂体产生的各种激素又可通过垂体液环流,到达下丘,反馈影响其功能活动。

肽能神经纤维

传统认为,垂体前仅有少量自神经纤维,支配前管的舒缩;而腺细胞的分泌活动则要受下丘各种激素的调,并无神经的直接支配。国外者(Friedman 和Payette)分在大、小蝙蝠垂体前发现5-羟色胺神经纤维;中国者(鞠躬等)采用光镜及电镜免疫组织技术,也发现人、猴、狗、大垂体前均有肽能神经纤维分布,纤维含的肽类有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肽(CGRP)、甘丙肽(GAL)、生长抑素(SOM)等,并发现含SP的神经纤维与各类腺细胞直接接触,电镜下发现,含SP和CGRP纤维生长激素细胞和促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成典型的突触。

肽能神经纤维的起源还不清楚,究竟是来自下丘或周围神经系统,还是两者兼有,尚未确定。前肽能神经纤维的发现及其功能的研究,有可能修正之前对垂体前分泌功能调的认识,即前腺细胞除接受体液调外,还可能直接受神经的支配。

神经垂体

下丘脑2神经垂体与下丘直接相连,因此两者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神经垂体要由无神经纤维神经质细胞组成,并含有较丰富的窦状毛细管和少量网状纤维。下丘前区的两个神经核团称视上核和室旁核,核团含有大型神经分泌细胞,其轴突漏斗直抵神经部,是神经部无神经纤维要来源。

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神经分泌细胞除具有一般神经元的结构外,胞体还含有许多直径为100~200nm的分泌颗粒,分泌颗粒沿细胞的轴突运输到神经部,轴突沿途呈珠状膨大,膨大部(称膨体)可见分泌颗粒聚集。光镜下可见神经有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Herring body)即为轴突分泌颗粒大量聚集所成的结构神经质细胞又称垂体细胞(pituicyte),细胞的状和大小不一。电镜下可见垂体细胞具有支持和神经纤维的作用。垂体细胞还可能分泌一些化物质以调神经纤维的活动的激素的释放。

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神经分泌细胞成抗利尿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和催产素(oxytocin)。抗利尿素的要作用是促进小管和集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抗利尿素分泌若超过生理量,可导致小动脉平滑收缩,压升高,故又称加压素成的分泌颗粒有加压素和催产素,分泌颗粒沿轴突运送到神经部储存,进而释放入窦状毛细管。因此,下丘神经垂体是 一个整体,两者之间的神经纤维构成下丘神经垂体束。

神经部的要来自左右动脉发出的垂体下动脉管进入神经部分支成为窦状毛细管网。部分毛细垂体下静汇入海绵窦。部分毛细液逆向流入漏斗,然后从漏斗再环到远侧部或下丘

主要功能

垂体和松果体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要有7种,它们分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激素)、促上腺皮质激素黑色细胞刺激素

神经垂体本身不会制造激素,而是起一个仓库的作用。下丘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制造的抗利尿激素催产素,通过下丘与垂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被送到神经垂体贮存起来,当身体需要时就释放到液中。

垂体激素要功能如下: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成及生长

催乳素: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

性腺激素:控制性腺,促进性腺生长发育,调激素成和分泌等。

上腺皮质激素:控制上腺皮质,促进上腺皮质激素成和释放,促进上腺皮质细胞增生

激素: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生产卵子

黄体生成素: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丸酮,女子卵巢制造激素激素,帮助排卵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

利尿激素:管理脏排尿量多少,升压(由下丘产生,储存于垂体)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分泌腺,是利用激素身体健康平衡的总,控制多种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激素的分泌。人在40岁后,垂体萎缩,人体迅速衰老

常见疾病

垂体虽小,发生的疾病却不少,最多见的是垂体肿。垂体肿绝大部分是良性的,据肿细胞能否产生激素分为功能性垂体和无功能性垂体两大类。功能性垂体又以肿细胞生产的激素种类不同分为生长激素,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泌乳素;促上腺皮质激素,表现为柯兴综征;以及其它少见的肿。功能性垂体生产的激素大大超过正常,就出现激素过多的病征。垂体激素产生不足的疾病也有不少,如垂体性诛儒(生长激素不足)、性腺功能低下(促性腺激素不足),有时整个垂体前功能都受损,多种激素分泌不足,如产后大出起的席汉综征。垂体后功能低下的病有尿崩症(抗利尿激素不足)。

下丘-垂体疾病包括种类:尿崩症、产后垂体前功能减退、溢乳症及闭经-溢乳症、侏儒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少)、巨人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实验

垂体:53号切,小牛垂体,甲基蓝伊红染色

被膜:结缔组织构成,染成天蓝色。

实质部:漏斗,漏斗腔(垂体腔),结部,神经部(染成淡蓝色),中间部(染成红色),垂体裂和远侧部(染成紫色红色)的位置系。

与丘下部相连的部分称为漏斗柄,向下为正中隆起,正中隆起两侧为结部。垂体的前部称为远侧部,远侧部后有垂体裂,垂体裂的后有中间部,牛的垂体在中间部有一小块来自远侧部的组织小岛状。神经部位于垂体的后部,与中间部相邻。

远侧部:可见有三种细胞成细胞索间有窦。细胞索常呈团状。有三种细胞:a.嗜酸性细胞: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颗粒,核,数量较多,多位于远侧部的周围。b.嗜碱性细胞:胞质中含有灰蓝或紫蓝色嗜碱性颗粒,体积较大,在远侧部中间最多。C.嫌色细胞:胞质染色很浅,细胞界限不清,多位于细胞团的中央。

临床表现

垂体为重要的分泌器官含数种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分泌 素,如果某一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叙述如下:

不同垂体腺瘤的表现

分泌表现

垂体前叶素(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仅数毫米大小,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 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头变大, 下颌突出、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 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 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 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肥胖满月脸、水牛质、 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 人并有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激素细胞: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盛,起甲亢症状,在垂体 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 多。

(7)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 的临床表现。

(8)恶性垂体:病史短,病情进展快,不只是肿长大压迫垂体组织,并且向四周侵犯, 致鞍底质破坏或浸入海绵窦,起动眼神经麻痹或外展神经麻痹。有时肿穿破鞍底长至 蝶窦,短时期神经症状暂不明显。

视力视野障碍

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

如果垂体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可致多饮多尿;如 果肿向侧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穿过鞍隔再向上 生长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压增高症状;如果肿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昏迷瘫痪大脑强直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内分泌系统

下一篇 松果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