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是由希氏束分支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室激动,中、老年人多见,有的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可导致严重后果不容忽视。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发现室性期前收缩一般应做24小时动态电图检查,并对室性期前收缩定量定性分析,以评价及指导预后。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可导致。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压、冠病、急性梗死......
目录

疾病病因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可导致。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压、冠病、急性梗死、肌病炎、二尖瓣垂、洋地黄奎尼丁中毒、低钾等患者。

临床表现

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起任何不适。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绞痛或呼吸困难症状。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搏,第1音较正常响亮,第2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ⅲ级 恶性="恶性" lown分级="Lown分级">Ⅲ级)。

相关检查

1.电图表现

QRS波提早出现,其态异常,时限大多>0.12秒,T波与QRS波相反,ST随T波移位,其前无P波。发生于速支近端处的室性期前收缩,其QRS波可不增宽。室性期前收缩后大多有完全代谢间歇。基本率较慢时,室性期前收缩可插入于两次窦性搏之间,成插入型室性期前收缩。偶见室性期前收缩逆传房的逆P’波,常出现于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上。

2.24小时动态电图(Holter)

对期前收缩进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ⅲ级 恶性="恶性" lown分级="Lown分级">Ⅲ级)。

并发症状

频发的期前收缩(过早搏动)可并发晕厥绞痛、力衰竭等。

疾病治疗

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①频率平均≥5/分钟者;②多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室的Ⅰ类和Ⅲ类药。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考虑患者长期应用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险和收益,伴有衰和梗死的患者用Ⅰ类律失常药物。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常需紧急静给药。急性梗死初期可选静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梗死后若无忌,则常有β受体阻滞胺碘酮治疗。部分单源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考虑在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射频消融治疗,该法对于没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疗效确切,并可改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起的室增大和射分数下降。长QT间期征患者用Ⅰ类律失常药物,原发性长QT间期征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宜用异丙上腺素或房或室起搏治疗。

疾病药物

美西律(慢律) 是最常用的治疗室性早搏药物。适用于功能良好的室性早搏病人。服每次3(每50毫克),每日3次,有效后改为每次2,每日3次维持。副作用以肠道反应为多见。严重衰、病窦综征、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严重功能损害者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帕金森综征病人应用后,可使震颤加剧。

普罗帕酮律平) 适用于功能良好的冠病、炎后遗症起的率偏快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人。服每次3(每50毫克),每日3次,有效后改为每次2,每日3次维持。对有严重衰、源性休克、显着动过缓、窦房、房室结和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征、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阻塞性肺病、哮喘及明显压者用。

乙吗噻嗪(莫雷西嗪) 对缺心脏起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人有较好治疗效果。服每次3(每50毫克),每日3次,有效后改为每次2,每日3次维持。可致口干、轻度肠道反应。个病人在服药早期可有麻木或欣快感。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征、严重压者用。严重功能障碍者慎用。

胺碘酮(可达龙) 适用于功能较差、跳偏快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人。服每次1(0.2克),每日3次,半周后改为每次1,每日2次,再一周后改为每次1,每日1次,最后可改为每次半,每日1次维持。可致率明显减慢、电图Q-T间期延长,偶可致甲状腺功能紊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