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水半夏

水半夏 水半夏(拉丁:Pinellia cordata N. E. Brown),滴水珠天南星半夏多年生植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物种。水半夏块茎、卵球至长,表面密生多数须根,幼株叶片状长叶片心形状三角状长状戟花序佛焰苞绿、淡黄带紫或青紫色,檐部,直立或稍下弯;雌肉穗花序长1-1.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附属器青绿色,线形,略......
目录

形态特征

体态

水半夏多年生草本。块茎,直径1-2cm,上部周围密生长2-4cm的肉质3-4,叶柄长15-30cm,中部以下具宽鞘,基部鞘宽达1.5-2cm;叶片戟状长,基部心形或下延,前裂长5-14cm,宽2-4cm,长或长披针,侧裂向外水平伸展或下倾,长三角,长4-5cm,宽3-5mm;侧脉4-5对,其中1对基出,均上面不明显,集2条,外圈靠近边缘,圈与边缘相3-5mm。

花序柄细,长5-15cm;佛焰苞管部绿色,卵,长1.5-2.5cm,直径1.2-2cm,檐部绿色至绿白色披针,常伸长卷为长鞭状,长7.5-25cm,下部展平宽5-8cm;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或长;雌花卵形,长1.5-1.8cm,下部粗8-10mm;中性花序长1.7cm;雄花序长5-6mm,黄色;附属器淡黄绿色,具柄,下部为长,向上为细长的线形,共长16-17cm;雌花子房倒卵形或近球柱头小,中性中部以下为棒状,长达4mm,上弯,黄色,先端紫色;上部的锥淡黄色,下倾并有时弯;雄花雄蕊2,药室近浆果期4-5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半夏为浅植物,喜肥,原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腐殖土上。喜温和、湿候和荫环境,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环境中生长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生长较为适宜;干旱缺水易倒苗,一般随生长环境的变化,一年可倒苗1~3次,倒苗对于半夏来说,一面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珠数量,亦即进了一次以珠繁殖材料的无性繁殖

分布范围

生于石缝湿润处,如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等。广西大部分县市有分布和栽培广东云南四川等省有栽培

主要价值

价值

药材简介

水半夏植物形态-鞭檐犁头尖水半夏土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等,为天南星植物鞭辗犁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ume 的块茎。秋冬采挖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多、气管炎;外用鲜品治疖肿肿毒、毒虫咬伤

药材性状

水半夏块茎略呈或半,直径0.5~1.5cm,高0.3~3cm。表面类白色淡黄色,不平滑,遍体也可见点状痕;上端类,常用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痕,黄棕色,下端有的略尖。饮水半夏色较正品深,常可见其深褐色的略尖的顶芽,外皮皱缩状,断面无正品样半透明状,质较正品轻。微,味辛辣,麻而刺

性状鉴块茎略呈或半,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痕。上端类,有常呈偏斜而凸起的叶痕痕,呈黄棕色。有的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微,味辛辣,麻而刺。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水半夏黄枯发病图显微鉴块茎横切面:木栓层多已除去,近木栓层处有大粘液细胞,粘液细胞类含草酸钙针晶束,长16-92μm。维管束多为周木型,也有外韧型,导管排列稀疏,直径10-52μm。基本组织细胞含淀粉粒,淀粉粒众多,单粒、半或多角,直径4-18μm,脐点隐约可见,点状、裂缝状或“人”状,复粒以2-4分粒的为多见,偶见5分粒的。

性状:水半夏,呈尖。表面类白色淡黄色,具细皱纹和隐约可见的须根痕。一端类,常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痕,另一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微,味辛辣,麻。清水半夏,为白色,味微辣而酸涩。姜水半夏,为淡黄棕色,角质样,味辛辣。法水半夏同法半夏,粉性,尝微有麻感。贮干容器,置通处,防虫蛀。

功能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治】燥湿化痰;解毒消肿;止咳嗽多;疖肿肿毒;毒虫螫伤;外伤

【用法用量】 服:汤,3-9克;或入。外用:捣;或研末调

【注意】阴虚燥咳及孕妇慎用。

药材炮制

1.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2.清水半夏、姜水半夏、法水半夏 炮制法参见“半夏”条。

药理作用

1.镇吐作用:水半夏生品的50g/kg灌,能显着减少鸽子因硫酸铜刺激诱发的呕吐次数,减少率为50%;但不能减少呕吐只数。其镇吐作用和强度与半夏相似。炮制品则作用较弱,老法和新法(采用饱和矾水直接浸泡)制品呕吐减少率分为28.7%和11.8%。

2.止咳作用:水半夏生品及老法、新法制品的25%混悬液,给小灌服10g/kg,对浓氨水所致咳嗽均有明显止咳作用,新法制品的止咳率为44.8%,生品和老法制品分为25.5%和20.4%。

3.祛作用:小酚红法测定,水半夏生品,新、老法制品的醇提取液,灌服300g/kg,新、老法制品均有一定祛作用,作用强度分为对照组的225%和173%;而生品未见明显祛作用。水半夏的祛作用略强于半夏

4.抗律失常作用:水半夏给大53g/kg,对氯化钡诱发的室性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室性早搏持续时间由馏水组的81.54±15.73min变为24.87±5.73分钟,其作用强度与半夏无明显差异性。

绿油油的水半夏田5.中枢抑制作用:水半夏腔注射60g/kg,对小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而30g/kg量组的作用则无明显性。大量时有轻度增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及对抗电惊厥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其中枢抑制作用比半夏更弱。

6.抑制唾液分泌作用:水半夏60g/kg家兔灌给药可抑制毛果芸香碱所致的唾液分泌,还能减轻流泪现象及缩瞳程度。推测可能有类似阿托品作用,这可能与其“燥湿”作用有,同样可解释服后有口干的临床表现。

7.其他作用:水半夏醇提取物有抗氧化作用,对亚油酸自动氧化的抑制率IR(%)为94.1%,IR与抗氧化性能成正比。催吐及泻下作用,水半夏生品混悬液给家鸽灌有催吐作用,催吐的半数有效量为1.22g/kg。生药100g/kg量时,有60%家鸽发生泻下作用。新、老法炮制品则未见明显催吐作用。

8.毒性:水半夏生品有刺激作用,40%混悬液给家兔滴眼,对眼睑结膜刺激的阳性率达100%,甚至出现水肿,其强度小于半夏。矾制品的刺激作用显着降低,同浓度新、老制品的阳性率分为10%和0%。水半夏生品还有催吐和泻下作用。生品、新、老制品混悬液小1次灌10g/kg,生品120g/kg,观察5天全部存活。腔注射水半夏80g/kg,观察72小时小出现反应低下,肉松弛,呼吸徐缓等中毒症状,但未见死亡。矾制品水能降低其毒性。

栽培技术

栽培要点

喜温暖湿候,喜肥。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水田栽种,不宜在过酸过碱或冷水田种植。用块茎繁殖。在11月收获时,选留小的、无病虫害块茎作种,晾干表皮后与稍湿润的细沙混储藏待播。翌年3~4月,在苗床上均匀撒播,上覆土l~2cm。每亩用种量500kg左右。培育1个月后,苗高10~15cm,10cm×5cm扦栽,入土深度1~3cm。定植后保持水深2~3cm;常拔除杂草,避免草荒;生长期追施肥料5~6次,早期追肥以氮肥为,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

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肥,排灌便的保水田种植,水田整地法与水稻秧田相同。旱地栽培采用畦栽,无论在水田或旱地种植,都必须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厩肥,绿肥和麸肥等

繁殖

(一)育苗

在头年收获时,选2-3分大小的,无病虫害块茎作种用,选出的种待外表稍干后,放干处或与湿润的细砂混贮藏。次年3-4月播种,苗圃地整地同大田,在平整的苗床上均匀播下种,浇上腐熟稀薄人畜粪尿作种肥,最后复土半左右,日平均温在20℃以上时,7-12天幼苗陆续出土,每亩用种量1000-1100斤。育苗期管理:播后畦面保持潮湿裂为宜,持幼苗成2后,畦面保持水深2-3分,此后,每10天施腐熟人粪尿催苗。

(二)定植育苗一个多月后,苗高4-5时定植。起苗时用铲从畦面往下5-6分处平铲,然后逐株取出,或用竹逐株挖起,去掉过多的泥土,注意勿使苗的块茎落,以免影响成活。定植株为2×2或2×3,秧苗入土浇深度与秧田生长时一致,过深不易返青,过浅易浮水田。

田间管理

1、排灌与除草:定植时田水深2-3分,一星期左右定根后,灌水深一,并及时除草。

2、追肥:定植后15-2个月,连续施肥2-3次,以人粪尿等氮肥为,促进幼苗生长。7月以后要追施腐熟的堆肥、磷肥等。

病虫害防治

要有粘虫为害叶片,可用人工捕捉或用敌百虫防治。

采收

药农采摘收获水半夏收获加工当年立冬前后,于叶片大部分枯黄时采收。采收的法:放干田水,待田土晒至发白后,耕松土壤过筛或检取,也可在收获前灌水浸田,用耙来回耙松土壤使块茎浮在水面捞取。收回的鲜半夏,可用去皮机去皮;或放在石灰水中,浸一昼夜,或用清水浸泡15天左右,用木棒在水池中来回搅动,使其互相磨擦去皮,去皮后晾干水分,用硫磺熏一天,晒干或干即可。

注意

不可代替半夏使用

半夏的原植物天南星半夏半夏Pinelliaterna(Thunb.)Breit.;水半夏的原植物天南星犁头尖属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I.。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专家研究表明:半夏水半夏要化成分β—谷甾醇、氨基酸、油酸及无机元素的含量完全不同,水半夏的毒性为半夏的3.2倍,半夏的镇咳、镇吐作用均强于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因此,半夏水半夏为两种不同的中药,不能相互替代。然而,前全国半夏水半夏从药材到饮销使用存在严重的混乱和替代现象。

半夏不仅是中医常用的中药饮,也是众多中成药制的原料之一,自《农本草》记载以来,古代医家使用的半夏都是正品半夏,而不是水半夏。那么水半夏是从什么时候“大摇大摆”的步入中药格斗柜,始用于配或充当中成药配原料的呢?

野生变家种:水半夏混进药材队伍,半夏为杂草性很强的药材,生长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的荒坡、溪边及田间地头的杂草丛中,长期以来,产区群众采挖野生资源提供商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野生资源还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自70年代以后,全国半夏需求量增大,当时,价格的上扬导致滥采滥挖现象愈益严重,野变家种因单产低的技术未能突破,而工作未能及时展,野生资源的保护监管“缺席”,碰巧的是广大农村化肥、除草始大量运用于田间地头,半夏的命运真可谓“雪上加霜”,半夏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产量急剧减少,商品供应紧张市场已初见端倪。如:1957年全国产量4400吨,1960年产1600吨,1965年产2800吨,1978年产2700吨,1983年仅产1100吨。为了解决半夏市场供求矛盾,80年代初期始大力实野生变家种栽培,1992年全国家种产量达5117吨,产区广西产3877吨,甘肃产547吨,河南产243吨,广东产337吨。

前全国野生半夏年产量预计约200千克左右,如遇上干旱年份或严重的涝灾产量会更少。山东菏泽地区因受连年的涝灾呈逐年减少之势,山西新绛县为半夏产区,虽然发展较稳定,但因连作重茬、病虫害严重产量也呈下降之势,甘肃西和县为半夏基地前产量约20万千克,河南禹州今年新种植基地产量约为2万千克,全国零星种植产量约30~40万千克。野生加家种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供需缺之大在常用中药材品种实属罕见。但自1982年半夏被列为全国销紧缺中药品种的那一刻起,广西作为半夏产区,连同地习用品水半夏也一起大规模载培,水半夏的市场价格低,便非常容易地将其推向了药材市场,流向全国。当时在市场货源紧缺的情况下,使用部门也是奈何不得。

水半夏代替半夏:像“龙胆泻肝事件”一样可怕 。

半夏中医常用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药物。从国专家的研究到临床中医的使用,不但明了水半夏毒性是半夏的3.2倍。更令广大中医师费解的是:水半夏的安全性如何保?无止呕作用的水半夏如何让中医使用“柴胡汤”的?中医还拿什么治愈疾病?如何明自己的特色?遏制长期替代为何就这么难?

半夏长期被水半夏替代,令我们不由回想起“龙胆泻肝”事件。数千年来,以木通配伍的龙胆泻肝汤、赤散八正当归四逆汤等,因疗效卓著而在临床广为应用,然而近年来,因木通马兜铃酸致毒性的报道及“龙胆泻肝事件”在国外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如此窘境,我们不得不理性地去思考中医的“辨证论治”与中药品种“辨状论质”问题,含马兜铃酸的木通是如何替代木通木通而占据龙胆位置的呢?“龙胆事件”需要我们对同异物及其他品种混乱的替代现象提高认知程度,因为《农本草》、《吴普本草》、《新修本草》中所称的通草及《食性本草》、《汤液本草》、《本草品汇要》中所称的木通,均为木通。自唐宋元明以来,此种木通一直是木通之正品,后来商家同样将木通推向市场流通使用。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医药专家对木通替代木通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与建议,木通被替代出现的事件是令人尴尬的事。

木通的事件中,笔者认为遏制半夏长期被水半夏替代,亦不容忽列。建议迫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全国半夏商品基地的建设力度,尽快解决人工栽培单产低、生产基地发展缓慢的问题。

2、加大水半夏市场生产、流通、使用环的监督管理,确保中医用药的有效和广大人民用药的安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