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温病派

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面,逐步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说。温病说的成,对传染病的防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倡和赞同这一说的医家,自成一大派,后世称之为温病派。刘完素(约1110~1200年),守真,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因长年居于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故人称“河间先生”或......
目录

创派祖师

刘完素(约1110~1200年),守真,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因长年居于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故人称“河间先生”或“刘河间”。又传原籍为河北肃宁杨边村(今师素村)。他自幼聪慧,耽嗜医书,因母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医。后世派中高手颇多诸如吴又可、天士、吴鞠通、薛一瓢、王孟英等。

人物著作

温病条辨》、《临指南医案》、《瘟疫论》等图片

基本特点

自打祖师派以来,强调人的各种疾病,和“”沾边的占多数,比如情绪会转变为,季候不时宜会转变为,饮食辛辣肥腻甜食过多都会转变为,而且认为一般的病的转归转为的居多,且认为人体

历史现状

历史时期,每当瘟疫时期,起到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医家们往往以温病派的为多。总的来说,温病派的专家对于温病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其他疾病的效果就稍显逊色了,现代温病派的高手要以北京广东上海较多。

代表人物

温补派的代表人物(1563-1640),又张介宾,会卿,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家,为温补派的代表人物,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典著作。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父医,有机会习《》。13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医金英习。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当时上层社会盛和道家思想。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音律、兵法之,对医领悟尤多。景岳性格豪放,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足迹及于榆(今山海)、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绿江之南。当时北京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不可为。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解甲归隐,潜于医道,医技大进,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五十七岁时,返回南,专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崇祯十三年去世,终年78岁。

景岳早年推崇溪之。朱溪处于《局》盛的时代,医者每多滥用辛热烈药物而致伤阴劫液,故朱氏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明代医界河间、溪的热论相火论占统治地位,更有时医偏执一说,保守成,不善吸取华,反而滥用凉,多致滋腻伤,成为医界的时弊。景岳在多年丰富临床实践中,逐渐摈弃朱氏说,私淑温补派前辈人物薛己(1486-1558),薛己身为明太医院使,要为皇室王公等贵族诊病,病机多见虚损,故喜用补。景岳出身贵族,交游亦多豪门大贾,故法从薛氏,力温补。特针对朱溪之“阳有余阴不足”创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说,创制了许多著。张氏说的产生出于时代纠偏补弊的需要,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因其用药偏于温补,世称王道,其流弊使庸医借以藏拙,产生滥用温补的偏向。

张氏中年以后著书立说,著作首推《类》,其编“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就其业。”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张景岳对《》研习近三十年,认为《》是医至高典,医者必应习。但《》“文奥衍,研阅诚难”,确有注释的必要。《》自唐以来注述甚丰,王注《黄帝素问注》为最有影响的大家,但王氏未注《灵枢》,而各家注本颇多阐发未尽之处。《素问》《灵枢》两卷文互有阐发之处,为求其便,“不容不类”。故景岳“遍索两”,“尽易旧制”,从类分门,“然后两为一,命曰《类》。类之者,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通其义也。”《类》分文为十二类、若干据相同的容,拟定标题,题下分纳入两原文后详加注释,并指出王以来注释《》的各家不足之处,条理井然,便于查阅,其注颇多阐发。景岳思路阔,对《研深刻,各家著作浏览甚广。《类》集前人注家的要,加以自己的见解,敢于破前人之说,理论上有创见,注释上有新鲜,编次上有特色,是习《》重要的参考书。

同年,景岳再编《类图翼》和《类附翼》,对《类》一书中意义较深言不尽意之处,加图详解,再附翼说。《类图翼》十一卷:对运阴阳经络经穴针灸操作等作图解说,讨论系统。《类附翼》四卷,为探讨易理、古代音律与医理的系,也有阐述其温补的术思想之作,如《附翼。大宝论》《附翼。真阴论》等重要论文,也有部分针灸歌赋。

张景岳晚年集自己的术思想,临床各科、方药针灸之大成,成《景岳全书》64卷。成书于其卒年1640年。“《全书》者,博采前人之义,考验得之玄微。”《全书。传忠禄》有景岳要医理论、医评、问诊和诊断、治疗原则等论文三十余篇,多有温补说的论述。《全书章》录有历代脉,其中诊脉之法和脉象病多有结临症验的评论。次为《全书伤寒典》,补充“《伤寒诸义并诸治法之未备”,论述伤寒病的治。《全书。杂谟》列诸科杂症的病因病机、治理方药和部分医评,并有部分医案,论述系统、彩。《全书妇人规》:论述九类妇科疾患,并指出妇科多有情志病因,尤要注重四诊参。《全书。小儿则》:更述儿科诸病并治,在总论中提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的生理特点,很有见地。《全书。痘疹铨》、《全书。外科钤》各有论病及治。《全书。本草正》介绍药物二百九十二种,每味详解气味性用,很多为自己的临症用药体会,颇有价值。《全书。新八阵》、《全书。古八阵》,景岳善兵法,在此借用药如用兵之义,以方药列八阵为“补、和、攻、、热、固、因”。《全书。新八阵》中所列颇具创新。《全书。古八阵》典。共录新186,古1533,其后的妇人、小儿、痘疹、外科古收妇科186,儿科199,痘疹173,外科374法、灸法12种。

《景岳全书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临床各科疾病,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参考书。景岳才博洽,文采好,善雄辨,文章势宏阔,议论纵横,多,演绎推理,逻性强,故《景岳全书》得以广为流传。后世桂亦多承张氏的理论。清道光八年(1828)章楠《医门棒》初集成,论《全书》云:“或曰:尝见诵景岳者,其门如市”,则自顺治中叶至1828年的近200年间,几为医所必读,可见景岳的温补理论之影响深远,《全书》之流传广泛。

《质疑录》,共45论,为张氏晚年著作,容系针对金元各家说进探讨,并对早期发表的论述有所修正和补充。

张景岳善辨八纲,探病求源,擅长温补,并在其医著述和医疗实践中充分反映。治疗虚损颇为独到。反对苦滋阴,很好地纠正了凉时弊。他的阴阳说、命门说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他的重要著作《类》是习《》的较好参考书,《景岳全书》各科齐全,叙述条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临床参考书。张景岳的术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对祖国医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