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蛇莓根

蛇莓根,中药。为蔷薇蛇莓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的。分布于辽宁以南各省区。具有清热泻,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热病,小儿惊目赤红肿,痄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热毒疮疡。味苦、微甘,性。归肝经。清热泻,解毒消肿。用于热病,小儿惊目赤红肿,痄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热毒疮疡。治中水毒蛇莓,捣作末服之,亦可投水捣,绞汁饮一二升。(《肘后》......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微甘,性

归经

肝经

功效

热泻,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热病,小儿惊目赤红肿,痄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热毒疮疡

相关配伍

治中水毒蛇莓,捣作末服之,亦可投水捣,绞汁饮一二升。(《肘后》)

用法用量

3-6g。外用:适量,捣

禁忌

误食蛇莓果实中毒中毒症状发热紫癜恶心、脘不适等。可输、输液、吸氧,静滴入氢化可的松、能量合剂注止敏解毒。严重者可用甘草绿豆汤适量服用。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其,除去,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短,粗壮;匍匐多数,长30-100厘米,有柔毛。小叶片卵形状长,长2-3.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柔毛,或上面无毛,具小叶柄叶柄长1-5厘米,有柔毛;托叶卵形至宽披针,长5-8毫米。

单生于腋;直径1.5-2.5厘米;花梗长3-6厘米,有柔毛;萼片卵形,长4-6毫米,先端锐尖,外面有生柔毛;副萼卵形,长5-8毫米,比萼片长,先端常具3-5锯齿花瓣卵形,长5-10毫米,黄色,先端钝;雄蕊20-30;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绵质,鲜红色,有光泽,直径10-20毫米,外面有长柔毛。瘦果卵形,长约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显明突起,鲜时有光泽。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辽宁以南各省区。生于山坡、河岸、草地、潮湿的地,海拔1800米以下。

药材性状

纤细,须状,黄棕色,头部膨大,多数带有柔毛的叶柄的残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