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是大家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便观察到糖耐量受损(IGT),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和压等常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体,当时有人称其为繁荣综征,但在相当长时间人们并不了解该综征的各种成分为何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因此又称其为X综征,直至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征后,人们才将上述多种表现与胰岛素抵抗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发病的共同病理......
目录

病理病因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它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绝大多数(90%以上)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要的原因,尤其是中肥胖,这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入过多有,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长期高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发病机制

坏死因子α(TNF-α)增多,TNF-α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浆FFA水平增高,抑制组织胰岛素受体的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血症。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resistin),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其他如瘦素抵抗和脂连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也与胰岛素抵抗有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增多也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B细胞TG积聚过多可造成其功能减退。

症状体征

传统的代谢综征组成成分要包括中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压、脂质异常和心血管疾病,但随着对本综征的深入研究,前其组成成分不断扩大,现除上述成分以外,还包括多囊卵巢征、高胰岛血症或高胰岛素原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增高、高尿酸血症皮细胞功能紊乱-微量白蛋白尿和炎症(CRP、IL-6和金属蛋白酶-9等增高)等。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胰岛素敏感性存在生理变异,在同一个体不同组织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时间与程度不同,糖皮质激素和泌乳激素、性激素、性激素球蛋白,雄性激素的生理神经分泌律与每天的胰岛素敏感性变异有胰岛素的作用夜间下降27%,老年人胰岛素外周敏感性下降,在健康人,胰岛素敏感性没有季性的变化,在一定时间变化范围很小,个体之间和个体本身的变化也小,2型糖尿病个体与体重相当的没有2型糖尿病者比较测量胰岛素抵抗偏高。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手段与指标均与糖代谢有

1.采用空糖与胰岛素估计胰岛素抵抗状态 下述法不能用于个体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评估,可用于群体研究。

(1)FINS/FPG,INSlh/PGlh及胰岛线下面积等。

(2)稳态模型法:Homa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PG/22.5。

(3)1/(Fins×FPG),与典钳夹法比较有较好的相性,能反映个体对胰岛素介导糖代谢的敏感性,是群体研究中较为实用有效的指标。

2.通过外加负荷检测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实验

(1)钳夹技术(包括高糖钳夹技术、正常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正常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是前检测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可用于判断个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2)最小模型法:取繁琐、耗时、应用推广受到限制。可用于判断个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3.临床上可使用六种参数——压、比、甘油三酯和HDL固醇水平、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糖控制情况简单估计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的存在。

其他助检查:

前无相资料。

诊断

1.WHO于代谢综征的诊断

(1)基本条件:糖调受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正常人群高胰岛血症正常糖钳夹试验中,葡萄糖摄取率低于四分位数以下)。

(2)附加条件:同时具备下列2个或更多成分:

压增高≥140/90 mmHg。

浆TG≥1.7mmol/L和(或)HDL-C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

③中肥胖[比:男性>0.9,女性>0.85,和(或)BMI>30]。

④微量白蛋白尿(≥20μg/min或尿白蛋白/酐>30mg/g)。

2.NCEP-ATPⅢ于代谢综征的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3个或更多条件,可临床诊断:

(1)空糖≥5.6 mmol/L(100 mg/dl)。

(2)压≥130/85 mmHg。

(3)浆TG≥1.69 mmol/L(150 mg/dl)。

(4)HDL-C男性<1.04 mmol/L(40 mg/dl),女性<1.29 mmol/L(50 mg/dl)。

(5)中肥胖(或脏性肥胖):围男性>102 cm,女性>88cm。

3.美国分泌会(ACE)和美国临床分泌协会(AACE)于代谢综征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对危险因素的评定而作出诊断:超重或肥胖BMI ≥25;TG≥1.70 mmol/L(150 mg/dl);HDL-C:男<1.04 mmol/L(40 mg/dl),女<1.29 mmol/L(50 mg/dl);压≥130/85 mmHg;糖负荷后2 h糖>7.8 mmol/L(140 mg/dl),空糖6.1~7.0 mmol/L(110~126 mg/dl),其他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压或CVD家族史,多囊卵巢征,坐式生活式,老龄,具2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性的种族。

4.中国诊断代谢综征的标准

(1)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

(2)高糖:空糖≥6.1mmol/L(110mg/dl)和(或)糖负荷后浆糖≥7.8mmoL/L(140 mg/d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和(或)已确诊为压并治疗者。

(4)脂紊乱:空TG≥1.70mmol/L(50mg/dl);和(或)空HDL-C:男性<0.9mmol/L(35 mg/dl),女性<1.0mmol/L(39mg/dl)。

具有上述4项中任意3项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征应与糖尿病鉴

用药治疗

TZD要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前改善胰岛素抵抗最显著的一类药物,同时对B细胞也具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不仅可较好地改善糖代谢,且对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如压、脂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和炎症因子等也有有益的作用。

1.TZD与胰岛素抵抗 前,已有充分的实验室和临床实噻唑烷二酮药物是强效的胰岛素增敏。与安慰比较,TZD如罗格列酮可使2型糖尿胰岛素抵抗减轻33%(提高HOMA-IR指数评价),葡萄糖摄取率增加38%(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全身葡萄糖摄取增加44%。在联治疗中,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联罗格列酮后,胰岛素抵抗分减轻21%和32%,而且其持续时间至少达24个月或更长。

2.TZD与糖代谢异常 TED类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保护B细胞,对改善糖代谢有良好的作用。小样本的研究初步显示,TZD如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可显著降低IGT、向糖尿病转化的危险性达56%~88.9%,大范围多中的前瞻性评价罗格列酮糖尿病的预防研究正在进中。前大量的中-短期的临床研究已实TED如罗格列酮等单药治疗或与磺酰脲类药物或双胍类药物或胰岛素联治疗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控制。UKPDS报告前传统的抗糖尿病药物(如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或胰岛素等)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均不能阻止糖尿病病情的恶化和糖的长期稳定控制,多数患者在2~3年后随着病程的延长,HbAlc渐升高。前瞻性的多中的ADOPT(adiabetes outcome progression trial)拟比较评价长期单一药物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本脲(优降糖)对2型糖尿糖控制和终点试验的研究正在进中。

3.TZD与压 2型糖尿病患者压的发生率为55%~60%,伴有蛋白尿者(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可达80%~90%,压不仅加速糖尿病大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促进微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者前瞻性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治疗组和格列本脲(优降糖)治疗组,52周后,罗格列酮组(8 mg/d)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降低(与基线比较),格列本脲(优降糖)治疗组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收缩压升高;在一项对24例非糖尿原发性压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显示,应用罗格列酮(8 mg/d)可明显增加非糖尿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并且可使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向良性面转化。为此,一些者认为今后胰岛素增敏可能在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压患者(约50%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将占据一定位置。

4.TZD与脂代谢紊乱 一些大样本、多中的临床试验显示,罗格列酮(2~8 mg/d)可使HDL-C升高10%~14%,甚至达20%,LDL-水平降低9%~19%(尤其是小而密的LDL降低,LDL中要的致动脉硬化的成分)。多数研究报告罗格列酮对空TG无明显作用。

5.TZD与浆PAI-1水平 在,纤溶酶原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凝块,而PAI-1是体

预后

理想控制糖:胰岛素抵抗导致高糖,长期高糖通过其“糖毒性”进一步加重组织肉、脂肪和肝脏组织胰岛素抵抗状态。因此,临床工作中,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糖如通过理的降糖治疗,使糖获得持续良好的控制均有助于减轻胰岛素抵抗。近年不少临床研究报告对一些新诊断的糖显著升高或服抗糖尿病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稳定糖控制,短期可使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从而有助于其今后糖的控制。

饮食保健

多食清淡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护理

加强运动,控制饮食,降低体重:肥胖者强调理的饮食计划,同时进长期科有规律的运动,使体重降低,保持体重在理想的范围是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治疗代谢综征的基础。另外,运动本身也可增强机体,尤其是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多种代谢紊乱的纠正,对降压,改善脂代谢均有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石蛾

下一篇 阴虚喉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