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蛾
外观特点
通常呈晦暗的浅褐色,见于淡水环境,常停留于水体边缘的植物体上。特征为具翅上被毛,如屋脊状折叠于腹部之上;触角长。分布于全世界的淡水生境,少数种类见于咸淡水和潮区。早侏罗世(约1.85亿年前)以来的地层中保存著丰富的化石。
身体分为头,胸和腹3部分。头部有口、触角和眼。口器适于舐吸液体食物,通常大颚不发达,有舌。触角长至极长(长度常大于展翅),分节。眼相对较小。胸具步行足,翅两对。但飞行力弱且不稳定。大部分石蛾夜间飞行,又如蛾类一样为光亮所吸引。日间飞行的种类常成群飞行。大部分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但少数种为掠食型。
种类分布
世界已知7000多种,我国有531种。毛翅目分2-3亚目40个科。重要的科有:
(1)长角石蛾科Leptoceridae
触角很长,通常为前翅长的2-3倍,基节球形。下颚须长,雌雄都为5节。无单眼。前足和中足的距最多2个。
(2)沼石蛾科Limnophilidae
有单眼。下颚须雌虫5节,雄虫3节。前足胫节距最多1个,中足胫节距2-3个。
(3)石蛾科Phryganeidae
繁殖规律
雌体将卵产在水中,或产于水面上或水面下达岩石和植物上。数日後幼虫──石蚕──孵出,均生活于淡水中,以藻类、植物或其他昆虫为食,食性依种而异。多数幼虫自行以沙粒、贝壳碎片或植物碎片筑成可拖带移动的巢壳。唇腺分泌丝质物质,用以将这些材料黏结成壳。巢壳通常管状,两端开口;覆盖幼虫的腹部,而其被甲的头部和胸部突出于巢壳之外。许多幼虫经过一个发育阶段後,将巢壳黏附于固体物质上,将其两端封闭,在其内部化蛹;另一些种类则单另建一个茧。蛹发育成熟後将巢壳或茧切穿或咬穿,游到水面完成变态,变为成虫。
筑窝规律
在西弗吉尼亚的冬天,如果人们仔细察看水中的叶子,你会发现建筑师在上面留下的痕迹,不过,这些小孔也意味着我们会很难找到它们。这片叶子现在已经变成了石蛾的家,石蛾幼虫就是我们排名第五的建筑专家,因为它们能用任何东西造房子。这些与众不同的建筑师都是素食者,所以它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躲避可怕的食肉动物。它们会建造一个小房子以便把自己伪装成河床的一部分。如果建筑材料太大,它们就会用有力的双颚把它快速切割成适当的形状,然后,它们会用唾液当胶水,通过分泌一种丝状的液体将各种建筑材料粘合起来。石蛾会把这些东西,粘合成它们的活动房屋。作为一名伪装大师建造的小房子,常常能骗过那些饥饿的捕食者。
稍作加工,石蛾的住所就会变成一种独特的珠子,成为人类制作珍宝的最佳原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伤害到石蛾,我们饲养它们,一旦它们变成成虫,就放了它们。因为无论再怎么漂亮的房子,对石蛾的成虫来说都已经变得毫无价值。要知道,离开水以后,成虫满脑子想的不是建房子、不是找吃的,而是去交配。一些石蛾只能活几天时间,所以它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找配偶。
识别要点
中医名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下一篇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