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喉癣
病因
临床表现
发于咽者,咽干燥如有芒刺,微痛,吞咽时疼痛,溃烂严重时疼痛较剧,可放射至耳部,妨碍饮食,常流口涎,口气腥臭,夜间较甚。检查见咽部肌膜颜色晦暗,有红白色斑点,或满绕红丝,象海棠叶背之脉。或肌膜溃烂,边缘参差不齐,复有灰黄色污秽分泌物,日久逐渐腐烂坏死深陷叠若虾皮。
发于喉者,声嘶,喉干灼热,痒而咳嗽,吞咽疼痛,以至影响饮食,病情严重,吞咽痛剧和困难,可有失音,甚者呼吸困难。检查见喉部肌膜淡红,初起肌膜凹凸不平,周围色红或肿胀,继而形成溃疡凹陷。
全身可有咳嗽,咯痰不爽,痰中带血或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身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舌质红嫩,脉细数等阴虚劳损症状。
证候分析: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肾为元阴,肾阴虚肺阴也虚。肺失化源,故咳嗽、咯痰不爽,虚火伤及脉络,故痰中带血。肺肾之脉皆上循于咽喉,阴虚火亢,津液枯涸不能上荣,故咽喉干痛,满绕红丝。虚火灼伤,故见肉腐,叠若虾皮,有污秽之物附着,口气腥臭,吞咽困难。声出于肺而根于肾,肺肾枯涸,不能上荣于咽喉,故声音嘶哑。虚火内扰,津液外泄,故盗汗。阴虚火旺,则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身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舌质红嫩,脉细数,均为阴虚劳损之证。
诊断说明
治疗说明
(1)内治:宜滋阴降火,养血润燥,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以知柏地黄汤滋养肾阴,润燥除热,四物汤养血润燥;有气津不足者,合生脉散益气养阴生津。若病情较重,身体消瘦,气短,讲话乏力,语音低沉,潮热盗汗,或溃烂洼陷污秽等气血两亏之证,宜选加黄芪、阿胶、首乌、黄精、子贞子、马勃、白及等,以补气益血,除腐生肌。如因肺燥咳嗽者,宜用四阴煎以滋养肺阴,清热化痰。若有咯血,加侧柏叶、茜草根、藕节等,以凉血敛血止血。
《辨证录》卷三说:"仍须补肾中之水,而益其肺气,以滋其化源,兼用杀虫之味以治其癣。"为此,临床上除按上述辨证加减用药外,可配入鼠粘子、白芥子、白薇、百部等以清热凉血,解毒杀虫。亦可常用柿霜、红糖各适量,炖服,以润肺生津,止咳化痰。
草药:
①细金牛草、五指毛桃、入地金牛根、龙盘草、灯龙草根各30g,水煎服。
②十大功劳30g,牛大力30g,石仙桃15g,铁包金30g,穿破石30g,水煎服。
(2)外治:
保健说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下一篇 八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