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疹
基本内容
名词解释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病因
病机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唇部淡红微肿,上、下唇或口角的皮肤、黏膜上出现疹粒,状如小粟,溃破则见黄水,或痒或痛。
胃火炽盛者,唇部红肿发热,痒痛,干性破损为主;兼见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等。
辩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唇部淡红微肿,上、下唇或口角的皮肤、黏膜上出现疹粒,状如小粟,溃破则见黄水,或痒或痛。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
1.内治法
方药:清胃汤加减:石膏,黄芩,生地,丹皮,黄连,升麻,大青叶,生甘草。
方解:石膏、升麻清胃泻火;黄芩、黄连泻火解毒;生地大青叶凉血解毒;生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脾经郁火者,可用泻黄散以治脾胃伏火的口疮口臭、口干唇燥;小儿肠胃湿热上困者,小儿疳虫兼见唇部疱疹者,可先用连梅安蛔汤。
2.外治法
转归预后
预防调护
文献摘要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