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是医疗技术。运用手法诊断治疗关节损伤之技术。《理伤续断》提出:拔伸、用力收入、捺正等手法。《医宗金鉴》(1742年)卷八十七则总结发展为摸、接、端、提、、摩、推、拿等八种手法。正骨手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法来达到正骨的一种手法。正骨手法是中医伤科常用外治法。医疗技术。运用手法诊断治疗关节损伤之技术。《理伤续断》提出:拔伸、用力收入、捺正等手法。《医宗金鉴》(1742年)卷......
目录

简介

医疗技术。运用手法诊断治疗关节损伤之技术。《理伤续断》提出:拔伸、用力收入、捺正等手法。《医宗金鉴》(1742年)卷八十七则总结发展为摸、接、端、提、、摩、推、拿等八种手法。现代则总结出:手摸会、拔伸牵、旋转屈伸、提端挤、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折回旋等中西医结八法。此外,还有拉、卡、捏、抖等手法。详各该条。

简史

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约3 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唐代《理伤续断》中介绍了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原理整复骨折,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薛己的《正骨类要》记述的正骨手法有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治准》也记载了许多正骨手法。特是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验,提出了摸、接、端、提、推、拿、、摩八法,称正骨八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工作者对正骨八法了科研究,加以改进创新和充实提高,提出了新正骨八法

手法

正骨八法为现代临床正骨的基本法。

①手摸会。用手指指触摸骨折局部,并用体会,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是分离还是碎等,医生在头中要建立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象。虽然通过X射线可清楚地看到骼的态,但X线只能给人以平面的指示,而手摸会有助于了解全貌。因此,手摸会是临床运用其他手法对施治的先导手法。

②拔伸牵。整复骨折的起始手法,由一人或是数人持握骨折远近段,先使肢体在原来畸的位置下,沿肢体纵轴向对抗牵,然后正骨步骤改变肢体向,持续牵以矫正肢体的短缩畸,恢复肢体长度,为其他正骨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③旋转屈伸。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远端段因失去连续可以活动,故应用旋转、屈伸、外展、收等法,整复骨折断端的旋转或成角移位。

④提端挤。用于整复骨折移位的法,古称捺正。骨折的侧移位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外侧移位;前者用提法纠正,后者用端挤手法矫正。医者一只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只手握住骨折远段,或上下提,或左右端挤。

⑤摇摆触碰。用于横断、锯齿骨折,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增加复位的稳定。用双手固定骨折部,在助手维持牵下,轻轻左右或上下向摇摆骨折远端至擦音消失称摇摆法。触碰法可使骨折端紧密嵌插,医生一只手固定骨折部,另一只手轻轻叩击骨折远端。

⑥挤捏分。用于矫正两并列部位骨折移位的手法,医者用两手拇指及食、中三指由骨折部的掌侧对面挤捏或夹挤两间隙,使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断端便分,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的双骨折就能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⑦折回旋。折法用于矫正肉丰厚部位的骨折,且较大的重叠移位仅靠拔伸牵法不能矫正者。双拇指并列抵压骨折突出的一端,两手余指环抱骨折下陷的一端,用力挤突出的一端使骨折处原有成角加大至30~50度,当骨折端的皮质接近后,骤然用环抱的四指将远折端的成角伸直,进反折,矫正畸。回旋法用于矫正向移位的骨折螺旋骨折、软组织嵌入骨折。双手分握住远近折端,原来骨折移位向逆向回旋,使断端相对。

推拿按摩。本法是理筋手法在整复骨折时的具体运用,的是骨折复位后调理骨折周围受损的筋,但使用理筋手法时要轻柔,仅作为结束时的助性手法。

要求

正骨手法正骨手法的操作要求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动作连贯,力量要稳重适当,切忌猛力、暴力。正骨复位最好是一次达到满意效果,多次反复地正复,往往会加重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使肿胀更加严重,复位更加困难,而且有造成骨折延迟或关节强硬的可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摇法

下一篇 麝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