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香青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壮,灌木状,多分枝,直立或斜升,上端被枯叶残片,有顶生的莲座状叶丛或花茎。茎直立,高10-40厘米,稍粗壮,不分枝,草质,被白色或灰白色棉毛,下部有较密的叶。莲座状叶披针状或匙状长圆形,长6-13厘米,宽0.5-2厘米,下部渐狭成具翅而基部鞘状的长柄;茎下部叶较莲座状常稍小,边缘平,顶端尖或急尖,有或无小尖头;中部及上部叶直立或依附于茎上,长椭圆形,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2-10厘米,宽0.8-1.3厘米,基部稍狭,沿茎下延成狭翅,顶端渐尖,有枯焦状长尖头;全部叶被白色或灰白色密棉毛,有离基3出脉或1脉。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和枝端密集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2-4毫米。总苞钟状,长6毫米,稀5或7毫米,径5-7毫米;总苞片4-5层,外层卵圆形,长约3毫米,浅或深褐色,被蛛丝状毛;内层卵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宽2-2.5毫米,乳白色,顶端圆形;最内层狭长圆形,长5毫米,有长约全长三分之二的爪部。花托有繸状短毛。雌株头状花序有多层雌花,中央有2-3个雄花;雄株头状花序全部有雄花。花冠长3-4毫米。冠毛较花冠稍长;雄花冠毛上部宽扁,有锯齿。瘦果圆柱形,长约1毫米,近无毛。花果期7-9月。
本种提示
此种的总苞片乳白色,但基部常褐色,根状茎极粗厚,灌木状,不难区别。红花变型 f. rosea Ling, f. nov. 头状花序密集,总苞片红色或浅红色,基部黑褐色。产甘肃(会宁、海源、靖远)及青海东部(海晏)。乳白香青在青海为民间草药,土名“哇日多罗”,可治头痛。据《青海常用中草药》载:全草入药,有活血散瘀,平肝潜阳,祛痰及外用止血之功效。
产地生境
来源
采集
功用主治
【选方】①治血瘀包块:大矛香艾五钱,水红花子三钱,青木香二钱,水煎服。
②治肝阳上亢:大矛香艾五钱,夏枯草四钱,杭菊花三钱,白芍三钱,水煎服。③治肺热咳嗽:大矛香艾五钱,沙参四钱,川贝母二钱,水煎服。
【拼音】 Rǔ Bái Xiānɡ Qīnɡ
【英语】 Herb of Milkywhite Pearleverlasting
基本特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400m的亚高山山坡、草地及灌木丛中。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散瘀止血。主感冒头痛;肺热咳嗽;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每次3-5g。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
采集数据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