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肥胖性心肌病

肥胖肌病肥胖心脏征,是指肥胖病人除由压、冠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原因心脏疾病所起的心脏病理生理的改变。1933年Smith和Willius最早报道在过度肥胖患者中有力衰竭,而这些患者无冠病、压、瓣膜病或其他心脏病,并提出了肥胖心脏功能失常的系。随后许多尸检病理研究实了过度肥胖患者心脏病理状态的存在。当体摄入超过消耗的热量时,多余的热量可以以......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当体摄入超过消耗的热量时,多余的热量可以以脂肪的式储存于体,在达到相当的储量时遂演变为肥胖,过度肥胖可造成功能紊乱,发展为肥胖肌病

病机

1、肥胖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患者的高容量,心脏负荷增大等有,超声动图研究心脏室壁张力(可用以下比率表示:室壁厚度/室舒张其径)与心脏收缩功能高度相,如室缩短分数,纤维缩短速度及射分数等,收缩功能受损时,此比率也低,说明心脏室壁张力高,据此,可将肥胖患者分为2组,一组患者功能正常,其室壁增厚,室腔半径增大,而室壁张力正常;另一部分患者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室壁增厚不如心脏径增大明显,室壁张力高,对于有环充肥胖患者,要鉴其是否有衰,必须进超声动图,核素或心脏造影检查,以测定其心脏收缩功能。

2、病理解剖 过度肥胖患者心脏重量比理想体重者显著增加,个是等身高非肥胖者的2~3倍,有报道一肥胖患者的心脏重达1100g,综报道,患者室肥厚6%~56%,离性肥厚为其特点,左室径扩大8%~40%,左房扩大10%~40%,部分病例(32%)伴有室扩大,8%~33%患者右室肥厚,部分患者(25%~50%)底部,房室沟及室表面有大量脂肪,但这并非心脏增重的原因,有报道活检发现,少数患者(3%)细胞,心脏纤维支架及管周围有脂肪浸润,右心系统易被累及,认为其可导致室功能损伤,传导系统受累而并发律失常,左室很少有脂肪浸润,有研究报道,右膜活检发现多数肥胖患者有细胞肥大。

3.病理生理 流动力面的改变在过度肥胖者明显,尚无充分资料表明在中度肥胖患者也有如下各面的改变,患者整体容量及排出量增加,并与体重的增加呈正相,这要是管床增加所致,据测算,在静息状态下脂肪组织流量每分钟平均为2~3ml/100g,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及脏的流量无明显增加,由于脂肪组织代谢活跃,肥胖者耗氧量增加,患者率及动-静氧分压差较非肥胖者无差异,全身耗氧量的增加要依赖心脏每搏量的增加。

过度肥胖者中5%~10%有严重压,50%伴轻度,中度压,无论伴或不伴有压,过度肥胖者静息或活动时室舒张压和管楔压均增高,又由于患者高容量及高量造成流状态,使左室前,后负荷加重,导致室肥厚以及环淤

约5%过度肥胖患者有呼吸暂停/通气不足综征,患者长期低氧,高碳酸血症,导致管收缩以及动脉管壁的增厚,又由于肥胖流状态,造成动脉高压,肥胖患者右室充盈压升高,与体重指数呈正比,导致室肥厚以及环淤,单独的右肥厚和衰竭很少出现,但亦会出现以室肥厚为心脏损害。

环充状态:过度肥胖者由于量和细胞外液的增加,心脏高排状态往往容易发生严重的环及体环的淤,而这些体征并非功能不全,其排出量较高,射分数正常,这种环充的状态所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症状

轻、中度肥胖患者虽可出现室肥厚,但一般不出现环淤症状肥胖肌病患者可有较长的无症状期,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是运动后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这些症状呈发作性,系由于舒张功能受损所致,患者的排出量增高,心脏收缩功能正常,近期体重增加可导致症状的加重。如果首次发作时心脏收缩功能正常,这些症状可在10~15年反复发作、加重,其心脏收缩功能可一直长期保持相对良好。反之,如出现功能减低,一般来说其预后差,但其病程尚不十分清楚。部分患者有呼吸暂停/换不足综征,这部分患者中,除体环和环充症状外,尚可伴有嗜睡、精神萎靡及定向障碍等,系由于中枢神经水肿起。昏迷罕见,而猝死常见。在有功能不全时,可出现不适、腹胀等。

体征

功能衰竭患者心脏听诊有时可闻及收缩期第四音、第三音以及动脉瓣第二音亢进。颈静虽充盈,但常难以观察到。部常闻及捻发样细湿啰音。几乎每个过度肥胖者均可出现肝大腹水以及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那些有呼吸暂停/换不足综征的患者,可有发绀,常见发作性呼吸困难,也可有结膜充网膜视盘水肿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化验检查低氧血症,常伴有呼吸性酸中毒,但随着环淤的改善,可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助检查

(1)电图有电轴左偏,或右偏伴型P波,低电压。尽管解剖室肥厚,但在电图上并不显示,可能是由于左、室同时增大所致。环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出现房颤动、房扑动及各种传导阻滞,传导系统的脂肪浸润及左房扩大为其病理基础。那些有呼吸暂停/换不足综征的患者,可有窦房结病变,如窦性停搏窦房结传出阻滞,可有临床症状心脏猝死概率较高,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2)X线胸肥胖肌病的胸可以正常,最多的表现是心脏扩大,部淤

(3)超声动图80%~98%肥胖肌病患者,可以用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动图(TTE)观察其结构,70%的患者可进完整的TTE检查。由于心脏在胸腔的位置与正常人有差异,有些“向上翘”,所以TTE检查的声窗较正常有所不同、不理想,剑下超声图像亦不理想。约半数患者,不能观察到理想的膜面或测量射分数。食管超声动图(TEE)应该能弥补TTE的不足,但尚无在过度肥胖患者应用TEE的报道。患者左室充盈压增高。有人用多普勒超声研究,压正常的肥胖患者的过二尖瓣流压力减半时间较非肥胖压患者或正常人均延长,左室充盈峰值速度较对照组高。部分患者右室扩大、肥厚,右室收缩功能的研究较少,曾有报道肥胖患者右室功能降低,射分数8%~22%。

并发症

本病可有力衰竭,律失常,压等并发症。

1.力衰竭体重指数增加与力衰竭危险相,研究发现,在对已知危险因素校正后,体重指数每增加1,男性力衰竭危险增加5%,女性增加7%,与体重正常女性相比,超重女性的衰危险高50%,肥胖女性的衰高1倍。

2.律失常肥胖者全容量增加,心脏代偿性输出量增多,心脏负荷加重,应激性增加,易促发律失常。

3.肥胖压的发生率为非肥胖者的5倍。

诊断

重度肥胖者出现进气急端坐呼吸及下肢水肿,X线胸心脏扩大、部淤时,可考虑肥胖肌病。以下诊断标准可参考。

诊断标准:

①极度肥胖的患者;

心脏显著增大(室更明显),可有力衰竭;

室舒张末压在静息时接近正常值的上限,而运动时常升高;

④随体重明显下降上述表现好转。

鉴别诊断

肥胖的鉴诊断

原发性分泌性改变

下丘-垂体性

可能为遗传性

胰岛血症

下丘或垂体性肿

炎症病灶

性幼稚-色素网膜-多

指()综

类糖激素过多

部肿或手术损伤

Alsteom综

原发性性腺功能降低

假性肿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降低

Emptyssella综

Down综

多囊卵巢

家族性肥胖

治疗

1.降低体重

是治疗肥胖肌病最有效的长期治疗案。有效的减肥,许多心脏结构异常和流动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压可降至较低水平,如果能维持1~3年,所有肥胖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似乎都会降低。随着体重降低,患者容量、量及身体氧耗量降低,运动时量及身体氧耗量也较减肥前降低。然而减肥后静息及运动时率、左室舒张末压、管楔压、体管阻力及动脉压不降低。已报道实,降低体重可以使肥胖肌病的充症状逆转,那些有睡眠呼吸暂停/换不足综征的肥胖患者也如此。

尚无研究明减肥后室肥厚能逆转,也说明左室舒张顺应性的降低伴随着左室肥厚。曾有报道肥胖通气不足者,随着体重的减低,电图的性P波、V1-V3导联的T波倒置及心脏电轴右偏可恢复正常。

应采取低热量、低盐限制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等措施,长期坚持可使体重逐渐降低。饥饿性限食一样有效,但危险性大,一般不采用,因为它可的钾浓度降低,在那些电图QT间期延长、乳酸中毒功能失常患者,易室颤动,致使患者猝死。严重的低热量低钠限制饮食和饥饿性限食可造成排钠利尿容量减少,起交感神经活性的降低,可导致那些压原本正常的患者发生体位性压、头晕、甚至晕厥

2.对症治疗

(1)肥胖肌病患者出现急性充衰,或严重的环和环淤时,应用利尿药和给氧是紧急的处理法。同时应进超声动图检查以判断功能状态。患者出现收缩功能受损时,可用洋地黄。应用管扩张药的验有限。急性处理还应该包括低盐限制饮食。

作为长期治疗案,低盐限制饮食、应用利尿药和控制压、对于预防充衰的复发是必要的。在某些患者,洋地黄类和管扩张药有效。

(2)如出现快速房颤动、房扑动可用洋地黄控制室率。应该强调患者洋地黄水平与患者肉有,而非过度肥胖患者的体重。应注意监测钾水平,以防洋地黄药物中毒据左功能状态,考虑是否加用β受体阻滞药或维拉帕米

(3)控制严重的对改善肥胖患者的左室功能受损有益。

(4)抗凝治疗栓和栓塞有一定的发病率,对于那些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肝素治疗似乎有道理,但尚无研究实其疗效。

护理

肥胖肌病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户外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起的下肢栓塞、部感染和体力、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健康。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