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骨蒸

”表示深层的意思,“”是熏蒸的意思,阴虚潮热的热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即结核。骨蒸虚热的一种,临床常称作“骨蒸潮热”。骨蒸潮热乃久病阴虚而致,即感觉有热感自向外透发。治疗需要补滋阴,如用六味地黄大补阴知柏地黄等。骨蒸劳热中医词,意思是好像热是从缝里发出来一样.为阴虚热的一个症状症状是:低热、五心烦热(即手足心烦)热似从缝里发出一样痛苦.如结......
目录

简介

骨蒸劳热中医词,意思是好像热是从缝里发出来一样.为阴虚热的一个症状症状是:低热、五心烦热(即手足心烦)热似从缝里发出一样痛苦.如结核,结核等一类表现为肾阴旺的一种病症. 骨蒸虚热的一种,临床常称作“骨蒸潮热”。骨蒸潮热乃久病阴虚而致,即感觉有热感自向外透发。治疗需要补滋阴,如用六味地黄大补阴知柏地黄等。en

  见《治准·幼科》。小儿乳食失宜,积滞不化,迁延失治,蕴积成热;或大病之后,余毒未清,阴液耗伤,虚火灼而致。症见身热消瘦,入夜潮热盗汗心烦;或有癖块,有时微痛。治宜滋阴清热,用青蒿鳖甲汤。若有癖块,用消癖

  ①五之一。发热似自骨髓而出。《外台秘要》卷十三:“骨髓中热,称为骨蒸。”《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病有五。一曰骨蒸,其,且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疼,两足逆冷,手常热,盛过伤,则变为,食人五藏。”并常见有盗汗遗精、梦交,或月经失调等。由阴虚热所致,治宜养阴清热,用秦艽鳖甲柴前。又为二十三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骨蒸齿黑。”参见病、五、二十三等条。 ②指痨瘵。《杂病广要·骨蒸》:“骨蒸即后世所称痨瘵是也。”详痨瘵条。图片

骨蒸病又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和干样坏死,易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咯血呼吸系统表现。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膜、腹膜、肠、皮肤、骼)也可继发感染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欲演欲烈。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结核,也即“痨病”。

肺结核病的研究历史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要病原体。结核就是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脏后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成,更令全球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面,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预防为。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可减少发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结核。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结核流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组织公布的数显示,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动计划,其标是治愈95%的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

结核病的类型

  结核病分原发和继发性,初染时多为原发(Ⅰ型);而原发性感染后遗留的病兆,在人抵抗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感染,通过图片环播或直接蔓延而致继发感染(Ⅱ型~Ⅳ型)。

  (1)原发性结核(Ⅰ型):常见于小儿,多无症状,有时表现为低热、轻咳、出汗、跳快、食欲差等;少数有呼吸音减弱,偶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2)结核(Ⅱ型):急性粟粒型结核起病急剧,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白细胞可减少,沉加速。亚急性与慢性结核病程较缓慢。

  (3)浸润型结核(Ⅲ型):部有渗出、浸润及不同程度的干枯样病变。多数发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渐出现发热咳嗽盗汗胸痛消瘦咳痰咯血常规检查可见沉增快,结核菌培养为阳性。

  (4)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Ⅳ型):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咯血胸痛盗汗食欲减退等,胸廓,病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气管向患侧移位,呼吸减弱。常规检查可见沉值增快,结核菌培养为阳性,X线显示空洞、纤维化、气管三大特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

下一篇 疰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