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火针

火针就是通过烧红的特制针具,点刺患处,通过刺激局部邪气所犯之处,发挥经络的传导和调整作用,直接激发经气,鼓舞,温通阳,起到温,祛化湿,活扶正,以热热,行气毒的作用,使痼疾得以治疗,借门驱,升阳痹,使毒热外泄。通过火针把大自然的阳关节部位,将体的阴祛除出去。使的人体的阳得以恢复,达到阴阳平衡。也指施火针疗法所用针具为火针火针是用烧红的......
目录

基本内容

火针是用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有“处疖,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验,可以参考。

本法具有温,通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肿等症的治疗。

针具

一般用较粗的不锈钢针,如利针或24号2不锈钢针。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及用钨金所制的火针等。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并易于掌握针刺深度,三头火针常用于对体表的治疗。

最早出现“火针”一词源于《备急千金要》。又针、燔针。现代多用不锈钢制成,长3-4,体粗,尖锐利,柄用角质或竹、木、铜丝制作,毫针,略较粗长,受热热较快,不易变。使用时将针烧红,于选定部位速刺速出。应注意掌握深浅、部位,凡管、脏及关节附近等处用。要用于、瘰疬、顽癣和痹症等。或指古代九针中的大针

操作方法

1.选与消毒:火针毫针的基本规律相同,据病症不同而辨证。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的准确性。取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可略多。选定穴位候进严密消毒。消毒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棉球碘,以防感染。

2.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作用。较为便的法是用烧针

3.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即迅速出针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肉厚薄、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

适应范围

火针有温、祛的作用。要用于痹下垂、脘痛、泄泻痢疾阳痿、瘰疬、风疹月经不调、痛经小儿疳积扁平等。

注意事项

1.面部应用火针要慎重。《针灸大成·火针》说:“人身诸处,皆可火针,惟面上忌之。”因火针刺后,有可能遗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疗面部扁平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针

2.对于管和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

3.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以防感染。

4.发热的病症,不宜用火针

5.针后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6.针孔处理:如果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针刺4—5分深,针刺后用消毒纱布贴,用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肺吸虫病

下一篇 副球孢子菌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