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副球孢子菌病

孢子菌病原称巴西或南美生菌病,系由巴西副球孢子起的皮肤黏膜,淋巴结器官的进性真菌病。本病仅在中南美洲在流,以20~50岁男性常见,尤其多见于哥伦比亚、委瑞拉及巴西的咖啡工人。尽管孢子菌病不是一个很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时也发生于包括艾滋病患者在的免疫受损患者,巴西副球孢子菌在自然界的特定场所还不清楚,推测是以真菌式存在于泥土中,人体通过吸入孢子感染,孢子37℃时......
目录

概述

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又南美(巴西)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肿,是由巴西副球孢子起健康搜索的一种好侵犯黏膜、皮肤淋巴系统的慢性化脓性肿性疾病。 流: 本病流于拉丁美洲特是巴西健康搜索其次是阿廷、秘鲁和委瑞拉等。患者多为农民,年龄多在20~30岁,男性多见。我国尚未见报告。

病因

病原体和感染途径:

为双相真菌,真菌分类为有丝孢菌,为自然界腐生菌。可能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黏膜损伤处进入人体起感染。实验室工作者可通过皮肤接种感染,但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易感人群和发展: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人,男多于女。皮肤及黏膜损伤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抵抗力减弱而又有病原菌入侵时,不但局部发生病变,且可很快侵入淋巴和环,器官的病变。口腔黏膜是常见的最先被感染的部位,黏膜损害蔓延而来成皮肤损害,部炎症,淋巴结肿大。

发病机制

原发性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起。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可自愈。少部分出现乏力、发热咳嗽中带丝、胸痛呼吸困难病原菌直接感染或淋巴、。皮损为小肿或溃疡愈后遗留瘢痕,造成畸。原发感染小肠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肉、骼、脏器,肿和化脓性结,全身淋巴结亦可受累肿大以化脓性肿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脓液的巨细胞中有菌体孢子,多呈单孢子

临床表现

病初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不重,不为患者重视,随后症状加重,扩至粘膜、脏、皮肤、淋巴结

1、黏膜损害

病原菌常由口腔黏膜或皮肤进入人体,病损始时多在齿口腔、上颚、咽喉鼻腔部。

初发黏膜的损害是丘疹或水疱,继而溃疡,表面覆盖白色渗出物,基底部有出点。当病变侵入深部时,可破坏会厌垂、软起穿孔,产生疼痛。口咽部受累可致困难。受累可致局部发生硬性水肿牙龈受累可破坏组织牙齿落。

2、皮肤损害

皮肤损害多由黏膜损害蔓延而来,或是来源于,或由表浅淋巴结溃破起皮肤穿破,溃疡。多发生于面部,以周和部常见。表现为溃疡结痂,并不断向外围扩大。

3、脏损害

从粘膜和淋巴结通过环迅速扩、肠、肝脏最常被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骼、肉、心脏上腺等亦可受累。患者可有高热等全身症状

部感染多为原发性的,始有倦怠、乏力、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中带丝。如果是继发于其他病灶和而来,其部临床症状可很轻。肠道感染多由消化道传播,病变多在回盲部,肠道可有广泛的溃疡,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脾大腹水淋巴结可以肿大,由此而易被误认为结核或肿。病变扩时可累及、肛门等处。如果全身淋巴结肿大,常易误诊为霍奇金病。病情发展时,病变可扩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肉、软等处。当上腺皮质被累及时,出现艾迪生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X线检查损害常位于的下野,多为双侧。损害可呈结状、浸润性或条纹状。结可以分,也可融。浸润可以局限,也可弥。一般部病变未见有钙化现象,胸膜也很少受累。

4、淋巴结损害

病变初期附近淋巴结即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可发硬,但不疼痛,继而局部可发生坏死、化脓、穿破皮肤而成瘘管。患者有痛感,但此时全身症状不明显。

并发症

可并发广泛的纤维化和肿,X线检查损害常位于的下野,多为双侧。损害可呈结状、浸润性或条纹状。结可以分,也可融。浸润可以局限,也可弥

上腺皮质被累及时,出现艾迪生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严重时可破坏咽喉及其附近组织而发生穿孔。

并发脏器的肿和化脓性结。病情发展时,病变可扩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肉、软等处。

检查化验

1、直接镜检 取溃疡处渗出液、脓液、穿刺液等标本作氢氧化钾 涂,可见、厚壁10~60μm直径的孢子孢可以单生或多生、典型者为多生,孢小者1~ 2μm直径,大者10μm或更大。标本中发现成特征性多体的大型(常>15μm)酵母菌。

2、真菌培养 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25℃,呈菌丝型生长生长慢,菌落小。镜检可见1~2μm宽的分隔分支菌丝,在菌丝两侧有或卵3~6μm大小的侧生小分生孢子,类似皮炎生菌。在琼脂或葡萄琼脂37℃,呈酵母型生长,镜检与直接涂所见相同。

3、试验 可检测抗体和抗原。有免疫扩法和补体结法。

4、部X线检查 损害常位于的下野,多为双侧。损害可呈结状、浸润性或条纹状。结可以分,也可融。浸润可以局限,也可弥。一般部病变未见有钙化现象。

5、免疫检查 包括副球孢子菌素皮试、补体结试验等。免疫试验有时与其他系统性真菌病如皮炎生菌病等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阳性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6、组织病理化脓性肿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脓液的巨细胞中有菌体孢子,多呈单孢子

鉴别诊断

据临床表现、真菌检查亦可结组织病理发现特征性病原菌可确定诊断健康搜索 鉴诊断: 皮肤黏膜淋巴管炎型应与皮肤结核肿皮肤利什曼病;播型应与结核病、肿等鉴。另外还应与其他深部真菌病如皮炎生菌病、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鉴。 治疗: 本病较顽固难治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局限的皮肤黏膜损害可切除或电灼。磺胺类药可治疗轻、中度和播型感染,在两性霉素B控制病情后维持治疗,与甲氧嘧啶联效果更佳两性霉素B0.25~1.2mg/(kg·d)静滴注,据病情,总量可达1~4g。酮康唑200~400mg/d康唑100~200mg/d,疗程6个月。除细胞免疫恢复外,治愈标准包括停止治疗2年后无症状;胸部X线检查阴性;阴性。

治疗用药

药物治疗:

1、两性性B :0.25~1.2mg/(kg·d)静滴注,据病情,总量可达1~4g。

对副球孢子菌十分有效。可用作严重病例的初始治疗,在临床改善后可改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和磺胺类药物。AMB从静途径每天给药,量为0.25~1.2mg/(kg·d),用至累计量1.5g,以后改用3年磺胺类药物或使用常规量的吡咯类药物。

2、磺胺类药可治疗轻、中度和播型感染。在两性霉素B控制病情后维持治疗,与甲氧嘧啶联效果更佳。

磺胺药:自1940年始,磺胺药便用于治疗孢子菌病。早期报道显示 60%以上的病人治疗成功。磺胺嘧啶的用法为每6小时给药1次,成人每天的总量为3~5g,儿童0.2g/kg。也可选磺胺甲氧嗪(长效磺胺)每12小时1次,成人每天总量为1g。治疗应至少持续3年,过早中止治疗可致治疗失败和对磺胺药耐药。复发率约为15%。治疗失败的病人中耐药率为20%~30%。病人对磺胺药的耐受性较好。少数病人有结晶尿和血尿,可通过增加水的摄入或饮用重碳酸盐水来减少这一副作用。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白细胞减少、皮疹、发热、光敏反应和肠道反应等。

甲氧嘧啶:常与磺胺药用(应用复方)于治疗部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菌痢、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肠炎伤寒疟疾等,与多抗生素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因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很少单独应用。

3、酮康唑200~400mg/d康唑100~200mg/d,疗程6个月。

酮康唑:在体外,副球孢子菌对酮康唑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为0.008μg/ml。自1978年起,酮康唑已用于治疗孢子菌病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其毒性作用较多,前仅作为备选药物。连续用药1年的临床治愈率达90%以上,复发率低于10%。对于复发的病人可再用该药治疗。酮康唑的用法为:每天200~400mg,服,疗程1年。酸降低或同时服用利福平的病人易致治疗失败。

康唑: 康唑自1982年始用于治疗孢子菌病。100mg/d服,连用6个月,对93%以上的病人有效。该药应餐后服用。副作用较少见。

4、氟康唑氟康唑的用法为400mg/d,至少用数月。该药的疗效可能不如康唑,仅用于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人。

外科手术:

口腔头和气管纤维性狭窄或部的肿须采取手术治疗。

除细胞免疫恢复外,治愈标准包括停止治疗2年后无症状;胸部X线检查阴性;阴性。

预防

1、避免进入流区健康搜索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2、在流区劳动工作者要避免吸入孢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火针

下一篇 燔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