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拼音:jì),汉语汉
字,笔画8画,左右
结构。指配
合而成的药。也指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
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付”。还指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组词有
剂型、药
剂、一
剂药、面
剂儿。相
关古文有“家之所有为
剂”。出自清代
方苞《狱中杂记》。
剂之异体
字: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
剂”。
剂 (会意。从刀,齐声。“齐”亦兼表
字义。本义:剪齐)。同本义
剂,齐也。――《说文》
剂,......
字形源流
剂之异体字: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剂”。
动词释义
剂 <动>
(会意。从刀,齐声。“齐”亦兼表字义。本义:剪齐)。
同本义
剂,齐也。――《说文》
剂,剪齐也。――《后汉书·刘梁传》注
其命剂也。――《太玄·永》。注:“剪绝也。”
永不轨,其命剂也。――《太玄·永》
剂,剪齐也。――《尔雅》。郭璞注:“南方人呼剪刀为剂刀。”
割
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为哑。――《新书》
调节;调和
家之所有为剂。――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调剂;剂和(调药;调和);剂救(调和弥补);剂调(调节)。
名词释义
剂 <名>
古代买卖时用的契券
以两剂禁民狱。――《周礼·大司寇》
剂jì
①齐,齐平。
②剪绝;割截。
③调和;调节。
④指以多味药合成的药剂。
⑤指制墨时用烟胶等掺调的剂型,因亦指墨。
⑥剂子。指从和好的大块面中分出来的小块。
⑦量词。多用于指称药物。
⑧见"剂钢"。
⑨古代买卖所用的契据,长券叫质,短券叫剂。
⑩谓决定买卖。
⑾古代狱讼的要辞。
剂
①(jì)量词。中药一贴或一付称一剂。《素问·腹中论》:“治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②药剂。《灵枢·终始》:“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
③方剂分类的形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制方之体,欲成七方十剂之用者,必本于气味也。”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遵为切《正韵》津私切,音㭰。《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卽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又《唐韵》在诣切《集韵》《韵会》《正韵》才诣切,齐去声。《广韵》分剂。
又药剂。《唐书·儒学传》武为救世砭剂。
又通作齐。《周礼·天官·食医注》食有和齐药之类也。《前汉·艺文志》百药齐和。《注》与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