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

完全性异位回流是指全部不进入房,而直接进入房或体环的静系统。它常与房间隔缺损同时存在。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1.5~2%。【诊断】 (一)X线管影增多,动脉总干凸出,室、房增大,畸流入左上腔静的病人,上纵隔阴影增宽,整个影呈“8”。 (二)电图检查 示电轴右偏,室和房肥大,有时有不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 (三)右导管和选择性动......
目录

概述

【诊断】

(一)X线管影增多,动脉总干凸出,室、房增大,畸流入左上腔静的病人,上纵隔阴影增宽,整个影呈“8”

(二)电图检查 示电轴右偏,室和房肥大,有时有不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

(三)右导管和选择性动脉造影 显示汇入体静的部位氧含量升高,周围动脉氧含量降低,右房压力升高或正常。房间通道较小的病例房压力阶差比房高。梗阻病人,右室和动脉压力显著增高,毛细管嵌压高于房平均压。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显示异常干的径和异常回流的部位,梗阻情况以及并的心脏管畸

(四)切面超声动图和多普勒检查 可查到不显示室舒张容量负荷过重,房间隔回声中断,亦能显示异常干和并的心脏管畸。多普勒检查可显示异常连接的流和房至房分流。

病理改变

的始基由前肠发育而来,管丛来源于脏静流入要静,脐静和卵黄静。当房尚未分总静房后壁中部突出分成两支,每支丙一分为二,分通入左、右。酮后扩张的总静被吸收入增大的房,于是4支房,并与体环静的通道隔断。出现总静房的联结不发育,而和要静,脐静或卵黄静保持联接,而造成各种类型的动脉连接。最常见的是流入无或冠状静窦。

病理:Darling连接部位,将完全性异位回流分成四型:①上型占55%,房后垂直静流至左无,有时流入上腔静或奇静。垂直静在左动脉和左总气管进入无,在此处受压迫可造成静回流梗阻。②型占30%,全部直接流入房或总干流至冠状静窦。在总干和冠状静窦之间可能发生梗阻。③下型占12%,全部心脏垂直静通过膈肌食管裂孔进入门静下腔静或静导管等。回流过高阻力肝血管床到达房或垂直静途中受压,均可梗阻。④混型约占3%。全部过多种通道进入房。下型和混型大多数在婴幼儿期死亡。完全性异位回流病人约75%有卵孔未,25%并有房间隔缺损房、室往往扩大肥厚,动脉扩大,压力增高,房较小。梗阻最常见于下型次之为上型,其发生率可高达50%。其它并存的心脏管畸动脉导管动脉缩窄、永存动脉干、动脉错位、室、动脉锁、法乐四联症和室双出等。

病理生理:完全性异位流的病人,全部液均进入房。部份液又需孔或房间隔缺损流入房,否则出生后很死亡。房接受体环全部回心血液,流量极度增多。并卵孔未的病人,两侧房之间的通道小,来自腔静液混后仅少量流入房,再室排送入体环,因此临床上出现轻度紫绀。但右侧腔及流量大,动脉压力升高,大多在出生后数月即死于衰竭。房间隔缺损大,则从房进入房的流量多,紫绀明显,而环高压则延迟出现,多数病人可生存1年以上。回流梗阻者,则紫绀程度重,管郁水肿,大多在出生后数週死亡。

完全性异位回流病例由于环压力显著升高,所有病人不论年龄大小,动脉均显示梗阻性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病人症状取决于有无梗阻,房间通道大小和并存的其它心脏房间通道小者出生后早期即出现动脉高压和衰竭,症状发展快病情严重。腑无梗阻,房间通道大者动脉高压较迟出现,但紫绀明显,病情发展较缓。婴儿生长缓慢,呼吸急促跳加速和轻度紫绀,而被误诊为肺炎和呼吸窘迫综征。体检可无特异性杂音,有时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收缩期吹样喷射型杂音,动脉瓣区有第2音分裂并亢进。胸骨左下缘可能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浊音界增大,前区可有性搏动,杵状指)一般较轻。

治疗措施

完全性治术疗效,决定于年龄,畸连接部位,有无梗阻和房间隔缺损大小等情况。婴幼儿梗阻和房间隔缺损又很小,早期出现力衰竭者裂纹死亡率极高。美国得克萨斯州心脏病研究所报道125例手术病人,小于1岁死亡率达52%,1~2岁为20%,2岁以上为15%。超过10岁的病孩,则无手术死亡。流量为体流量的2倍以上,管阻力低于6Wood单位/m2体表面积者均宜施治性手术。手术时间1岁以下婴幼儿先积极科治疗,以改善症状房间隔缺损较小者可用带囊导管扩大房间隔缺损,改善流动力和临床症状推迟手术时间。

手术法:在体外环下将畸连接的重新导引房,缝补房间隔缺损结扎垂直静。具体法:

上型 房作一纵长切,显房腔。在房间隔缺损的右边缘剪扩大缺损。仔细检查房后壁与总干相对称的部位,横,右端达房间沟,成一个长约2.5~3cm的,在总干也作相应大小切从左始连续缝左房和总静,用涤纶补或自体心包缝补房间隔缺损,扩大房腔。室切结扎垂直静

型 切房,剪扩大未的卵孔或房间隔缺损与扩大冠状窦之间组织成一个大的缺。必要时沿冠状窦处相应的向左剪扩大流。以后用大涤纶缝盖缺损和冠状窦。全部直接回流至房者,剪扩大房间隔缺损,用涤纶将异位回流的连同扩大的缺损,缝隔至房。

下型 有两种法;前者和上型法相同,左房和总干后缝补房缺,再结扎通向腔的异位回流静。后者Clarke法,将尖翘起,从心脏后面施手术。总干切断结扎。在近端作一上下切,可延伸总干末端。左切除后,在房后壁作一斜切,缝房和两切边缘,成一个心脏复位后,切房,缝补房间隔缺损。术中应达到和二尖瓣相应大小,回流通畅。房腔要扩大能容纳部回流液,这样可避免术后水肿。手术操作满意能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功能。

并发症

完全性异位流是一类少见的紫绀先天性心脏病,如不手术治疗,75%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死亡。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键之一,本病容易并发的术后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水肿

水肿可能由衰竭、左发育小、体液体过多、过小、体外环影响以及梗阻等原因起。的大小是影响术后转归的重要因素,一般婴幼儿为1~4cm,年长儿童及成人为4~6cm。临床上术后患儿一旦出现红色,氧指数下降,床边胸示双密度增高等表现时,提示存在水肿

动脉高压

术后并发动脉高压时常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肝大、尿量减少、肢端凉、率增快、动脉压与体环压同步上升等;一旦动脉压超过体环压,随后体环压下降,即为动脉高压危象出现。因此,应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患儿呼吸机支持时,尤其是在术后48小时,吸要在予充分松和镇静下进,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应维持在适当过度通气状态(PCO225~35mmHg),防止缺氧,及时纠正酸中毒。降动脉压药物可选用妥拉苏林、前列地尔等。

律失常

本病患儿术后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律失常,可能原因有手术操作不当、水肿、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手术操作不当可起以率减慢为要表现的律失常,故术中应常规放置心脏起搏导线,一旦发生率减慢的律失常可临时起搏。

量综

术后发生低排的可能原因是术中保护效果差、再灌注损伤、左发育小及心脏负荷过重等。当出现压偏低或不稳定、末梢环差及尿量减少等表现时应警惕低排的出现,应及时加强功能支持,如常规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功能较差的患儿使用小上腺素或米力农;适当控制液量,依据中压和左房压来补液,必要时加强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使用极化液和1,6二磷酸果糖保护和改善代谢等。

部感染

术后部感染的要原因与患儿长时间呼吸机支持、养不良及抵抗力低下等有。因此,术后当功能稳定后应尽早撤离呼吸机,并加强养支持对预防部感染十分重要。

预后

完全性异位回流病例90%在出生后1年死亡。梗阻病例诊断明确后即需立即施手术治疗。无梗阻病变者,科治疗及用带囊导管扩大房间隔通道使力衰竭得到控制,则可短时间暂缓施治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