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心房扑动

房扑动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为房性动过速与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病因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分钟且呈规则状态,房快而协调的收缩。房扑动患病比例为0.02%-0.05%,患者可出现压、头晕心悸绞痛等症状,甚至会源性休克。器质性心脏病(35%): 房扑动几乎总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很少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湿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房增大伴力衰竭者最为多......
目录

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35%):

房扑动几乎总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很少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湿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房增大伴力衰竭者最为多见,其次是冠硬化型,急性梗死房扑动者占0.8%~5.3%,此外,也可见于肌病炎,压性心脏病,慢性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缺损),栓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等。

其他(2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胸外科手术后,心脏手术,导管检查,糖尿病性酸中毒,低钾,低温,缺氧,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烧伤,全身感染,网膜下腔出,尤其是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精神过度紧张,激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房扑动。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

预激综征(15%):

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患者预激综征时,很易发生房扑动。

药物因素(10%):

药物起者较少见,但可见于洋地黄中毒

发病机制

前认为系折返机制所致房扑动,此外自律性增高局灶性异位起搏点所致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房扑动大折返环路的缓慢传导区是否位于三尖瓣环以下腔静峡部,将房扑动分为典型房扑动,又称峡部依赖性房扑动,即Ⅱ,Ⅲ,aVF导联F波向下的Ⅰ型房扑动;非典型房扑动,又称非峡部依赖性房扑动,即Ⅱ,Ⅲ,aVF导F波向上的二型房扑动,部分房扑动系起源于组织的快速,连续,有序或无序的电激动触发或驱动起频率大于250次/min的规律或相对规律的房激动,此称袖性房扑动。

临床表现

1.房扑动呈1:1下传时(多在婴幼儿发生)可使室率快达250次/分钟左右,可出现压、头晕心悸绞痛,甚至源性休克

2.颈静搏动快于室率。

3.心脏听诊,最常见的是快而规则的率,150次/分钟左右,房室比例为2:1下传。当房室比例呈3:1或4:1下传时,则率减慢,此时仔细听诊可听到快而低的房收缩音。

诊断方法

症状

常见症状心悸 绞痛 头晕 胸闷 呼吸困难 假日心脏力衰竭

1.发作特点

房扑动大多数为阵发性,常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小时,数天,若持续时间超过2周即为持续性发作,又称慢性房扑动,个病例有达数年者,房扑动也可由房颤动转变而来,房扑动如为持续性者,则大多变为慢性(永久性)房颤动,阵发性房扑动也有部分可转为慢性房颤动。

2.症状

有无症状取决于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和室率的变化,室率的快慢与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有,当房室传导为3∶1与4∶1时,房扑动的室率接近正常值,对流动力影响较小,症状可无或轻,仅有轻微的心悸胸闷等;当房室传导为2∶1甚至达1∶1时,室率可超过150~300次/min,流动力可明显受累,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眩晕,精神不安,恐惧,呼吸困难等,并可诱发绞痛或动脉不足,特是老年患者,尤其是在初发时以及原有心脏病较严重者室率增快更明显,并可诱发或加重力衰竭。

3.体格检查

(1)室率常在150次/min左右(2∶1房室传导),律齐。当呈1∶1传导时室率更快,律齐;当呈3∶1或4∶1传导,室率正常,律齐;但当呈3∶1,4∶1又5∶1,6∶1等传导交替出现时,则率虽不快,但律不齐,此时听诊第1音强弱不等,间隔不一,应与房颤动鉴

(2)颈静搏动快而浅,其频率与室率不一致,超过室率。

(3)运动可加速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如由4∶1变为2∶1传导,室率可增快并可成倍增加,当停止运动后,室率又可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率值。

(4)压迫颈动脉窦可抑制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使2∶1变为3∶1或4∶1等,室率变慢,当出现房室传导不同比例时,律可不齐,停止压迫颈动脉窦后即可恢复原来的率。

检查

1.房扑典型电图特点

(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态,振幅相同,间相等,频率为250~350次/min的房扑动波(F波),呈锯齿状或波浪状(典型图在Ⅱ,Ⅲ,aVF导联出现),F波之间无等电线。

(2)QRS波群态与窦性相同,有时因F波的影响,QRS波群态可稍有差异。

(3)常见房室传导比例为2∶1,也可呈3∶1,4∶1,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室律可不规则。

(4)有时F波频率和态不是绝对规则,称不纯性房扑动或房扑动-颤动。

2.房扑动的分型

(1)Ⅰ型房扑动:亦称典型房扑动或普通型房扑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房扑动:

房扑动F波的频率为250~350次/min。

②在Ⅱ,Ⅲ,avF导联上F波倒置,呈锐角较多。

③容易被程序电刺激复律。

(2)Ⅱ型房:扑动亦称非典型房扑动,罕见型房扑动,临床上很少见:

房扑动F波的频率在340~430次/min,往往大于400次/min;

②在Ⅱ,Ⅲ,aVF导联上F波直立,呈现凸向上(直立,凸)的F波较多;

③不容易被程序电刺激复律。

Ⅰ型与Ⅱ型房扑动之间有密切系,同一患者可有Ⅰ型和Ⅱ型房扑动交替出现,Ⅱ型可由Ⅰ型转化而来,也可自转为Ⅰ型。

3.对房扑动典型电图的详细描述

(1)F波在Ⅱ,Ⅲ,aVF导联:F波尖端向下称Ⅰ型房扑动,又称“尾头型”,系房冲动自后结间束传导,再前结间束下传导,成逆钟向环运动;在Ⅱ,Ⅲ,aVF导联F波尖端向上称Ⅱ型房扑动,又称“头尾型”,系房冲动呈顺钟向运动,自后结间束下(前向)传导,再前结间束逆传导,F波在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尖端向可发生变化,在同次,同导联中F波尖端可发生逆转。

(2)F-R间期:F-R间期与P-R间期相似,代表房室传导时间,当房扑动伴2∶1或3∶1传导时,F-R间期是延长的,在同一导联F-R间期是相等的固定的,但也出现F-R间期延长,不相等,不固定,原因:

①隐匿性传导。

②当伴有二度,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

③伴房室交接区性动过速时。

通常用相同的波峰作为F波的起始部分来测定F-R间期,通常为0.26~0.45 s。

(3)房室传导:房扑动的房室传导可有下列几种式:

①1∶1房室传导:很少见,多见于有严重心脏病,栓塞,预激综征伴房扑动者,极少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麻醉诱导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生理不应期缩短时易诱发,小儿比成人多见,如并室差异传导,则易误诊为室性动过速,1∶1传导时由于室率过快,大多在240~300次/min,可有心悸胸闷气短绞痛,眩晕,晕厥症状,可使量急剧下降,诱发压下降或力衰竭或室性动过速,室颤动的发生而死亡,电图示每一个F波后有一个室上性或呈室差异传导的QRS波群,F-R间期延长,时间固定,是干扰性房室传导延缓的结果。

②2∶1房室传导:系房扑动最典型,最常见的传导式,又称2∶1房扑动,有波,振幅,时间,传导比例均相同,F-R间期及R-R间期均相等,F-R间期延长而固定6个特点,表现为两个F波中的一个F波出现在收缩早期或中期,偶也可出现在舒张晚期而致F-R间期太短,故F波因房室交接区处于绝对不应期,受到绝对干扰而未能下传,另一个F波在收缩晚期或舒张期出现,故能下传产生室上性QRS波群,F-R间期固定,F-R间期延长,一般为0.26~0.45s。

③3∶1房室传导:房扑动当第1个F波下传时,在房室交接区发生隐匿性传导,使第2个F波不能下传(房室交接区为不应期),第3个F波才能下传至室(房室交接区反应期),即每3个F波中,仅有1个下传至室,这种奇数的房室传导比率并不常见。

④4∶1房室传导:每4个F波中,仅有1个下传室,也系隐匿性传导所致,多发生在用洋地黄治疗后的患者,此时虽未转成窦性律,但室率已明显下降,改善了流动力心脏功能,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

⑤4∶1,3∶1,2∶1交替或不规则的房室传导:在同一导联或同一电图上,可能出现2种或3种以上房室传导,其可交替地出现,可间歇地出现或不规则地出现,它们的F-R间期可不相等,也可不固定。

3∶1,4∶1传导或交替出现这种较高程度的传导阻滞,常发生于洋地黄治疗后,或压迫颈动脉窦后,或由房室交接区组织的炎症或缺性病变所致病理房室传导阻滞,即3∶1,4∶1房室传导的房扑动,有可能

(4)QRS波:房扑动时的QRS波态大多数与窦性律QRS波相同,但波幅与态可受重叠的扑动波的影响而改变,由于室频率快易导致一侧束支仍处于不应期,而成时相性室差异性传导,多数呈右束支阻滞图,这多见于4∶1的房扑动转为2∶1房扑动时,因为在一个长周期后容易出现室差异性传导,也可同时伴有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征等而呈现宽大,畸的QRS波。

(5)ST-T波:ST段一般无明显变化,T波直立,F波与ST-T波重叠。

4.房扑动电图的特殊类型

(1)隐匿性房扑动:隐匿性房电活动极少见,其包括隐匿性窦性律,隐匿性房扑动及隐匿性律,最常见于湿心脏病患者,由于纤维化严重导致房活动电位明显降低,使电图机上不易记录到房扑动波,或被貌似极纤细的房颤动波掩盖,通常在做食管电图或电图时方能发,此外钾也是其原因之一。

(2)房扑动伴二度传出阻滞很少见,可有下列两种类型:

房扑动伴文氏型(二度Ⅰ型)传出阻滞:电图表现为在一系列规则匀齐的F波中出现F-F间期逐渐缩短,突然加长(渐短突长)的典型文氏周期;或“渐短渐长突长”的变异型文氏周期;或“渐长突长”的非典型文氏周期,其长间期大于1个F-F间期而小于2个F-F间期

房扑动伴二度Ⅱ型传出阻滞:电图表现为在一系列规则匀齐的F波中F波突然消失,其所成长的F-F间期恰为通常F-F间期的整倍数。

房扑动伴二度传出阻滞显然不能用折返说解释,故应考虑房扑动发生机制中的自律性增高触发机制是存在的。

(3)房扑动伴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房扑动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房扑动可并下述一些类型的文氏现象:

A.2∶1房扑动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电图表现为第2个F波中,仅1个F波后有下传的QRS波群,下传的F-R间期逐渐延长,继以漏搏,下传的QRS波之间的R-R间期表现为“渐短突长”或“渐短渐长突长”或“渐长突长”的规律,并周而复始。

B.4∶1房扑动伴文氏型房室传导:电图表现为4个F波中仅1个F波下传室,其后有QRS波,其下传的F-R间期逐渐延长,继以漏搏。

C.房扑动伴交替性下传的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例如电图表现为F波恒定的2∶1和4∶1房室传导的交替现象,这表明房室交接区存在两个阻滞区,一个在房室交接区近端,为2∶1阻滞区。

诊断鉴

诊断

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电图表现可明确诊断。

1.房扑动与阵发性房性动过速的鉴房扑动的房率多为250~350次/min,而阵发性房性动过速的房率为160~250次/min,房扑动有F波在Ⅱ,Ⅲ,aVF导联清楚,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室率较慢,刺激迷走神经室率可成倍减少或变成不规则(传导比例不同),而F波常能更清楚显现;而阵发性房性动过速P′波之间有等电位线,室率较快,刺激迷走神经可使房性动过速终止发作或无效。

2.房扑动与室性动过速的鉴:通常两者鉴不困难,但在下列两种情况时,应注意鉴

(1)房扑动室性动过速:此时QRS波群增宽,室率快,容易将房扑动的F波淹没而漏诊,此时,除非加做食管导联,否则凭借一般导联不能做出鉴,但幸而少见。

(2)房扑动室率快并伴有室差异性传导:QRS波群也增宽,很易被误认为室性动过速,如能通过减慢室率的法(如压迫颈动脉窦)减慢室率,QRS波变窄时,才能加以区

并发症

栓塞

房扑发生后还易起房成,部份落可起体动脉栓塞,临床上以栓塞最为常见,常导致死亡或病残。

栓塞是指其它部位的脂肪、凝块、壁栓、体等栓子流进入颅动脉动脉阻塞及相应供区的功能障碍。栓子的来源以源性多见。突然发病,无先兆,常见症状偏瘫单瘫癫痫发作、感觉障碍和失语,有时可迅速昏迷和出现急性压增高症状。体检可发现患者常有失语、偏瘫单瘫感觉障碍昏迷等局灶性神经体征。依栓塞管的不同,可出现其它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身体其它部位管栓塞以及原发病的体征。

治疗方案

1.同步直流电复律对预激综并房扑者或伴有力衰竭、源性休克需紧急复律者,呈1:1房室传导室率达200次/分钟以上者,应首选电转复,一般用50~100Ws,成功率100%。

2.室率过快可给予毛苷C(西地兰)静注射,可先变为房颤,再转复窦性律。

3.胺碘酮注射或服,亦可取得良好疗效。

4.普罗帕酮律平)、奎尼丁丙吡胺(双异丙吡胺)、索他洛尔、氟卡尼等可转复房扑。

5.个慢性房扑用上述法不能复律者,可洋地黄维拉帕米(异搏定)(除外衰)控制。

6.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多数患者可治。

预后

大部分房扑是一种有害的律失常,其临床意义在于,与其相的难以控制的快速室率,也与房颤动系密切,以及与成有潜在联系。室率过快是重要的,房扑动的临床症状要由室率过快起。如果室率过快持续时间过长,将产生室扩大和力衰竭。过快室率是扩张型肌病病因之一,被称为动过速性肌病。如同房颤动一样,房扑动是也有栓的可能性,起体环栓塞。梗死的发生率与房颤动相同。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应避免一切含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酸辣过冷, 过烫、 葱蒜、 豆类等胀食物,以及粗粮和富含渣滓的食物等。凡是能促使酸分泌较多的肉汤、鸡汤等鲜汤、浓均不宜饮用。 采取少吃多餐式以中和酸,并减少部的过重负担。老年人房扑动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多吃蔬果,理搭配膳食,注意养充足。

1、宜清淡为; 2、多吃蔬果,理搭配膳食,注意养充足。

1、戒食刺激心脏管的物质; 2、不吃高脂肪、高固醇食物。

预防

1.房扑动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或器质性疾病的病人,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房扑的要措施,如改善,治疗压病和甲亢等。

2.多反复发作的房扑应预防性服药,对慢性持续性房扑应积极控制室率,服抗凝药以预防栓栓塞。

3.生活调理 起居有常,切勿过劳,可以适当步,练太极拳,已使经脉流通,但室率过快的房扑以及原发病为急性梗死,急性炎等的患者,必须休息治疗。

4.饮食清淡,戒烟,忌浓咖啡,宜以富含养的,高蛋白饮食为以新鲜疏菜,时令鲜果,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并适当中医食疗

5.避免精神刺激和疲劳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可减少本病的发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捏脊

下一篇 缺血性心肌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