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泡囊草

泡囊草:大头狼毒、汤乌普,拉丁文:Physochlaina physaloides (L.) G. Don. .科、泡囊草属草本,可发出一至数幼时有腺质短柔毛,以后渐落到近无毛。卵形急尖,基部宽楔形,并下延到长1-4厘米的叶柄全缘而微波状,两面幼时有毛。花序为伞聚伞花序,有鳞片苞片花梗花萼一样密生腺质短柔毛,果时毛落而变稀疏,密生缘毛,果时增大成卵状或......
目录

植物形态

高30-50厘米;可发出一至数幼时有腺质短柔毛,以后渐落到近无毛。卵形,长3-5厘米,宽2.5-3厘米,急尖,基部宽楔形,并下延到长1-4厘米的叶柄全缘而微波状,两面幼时有毛。花序为伞聚伞花序,有鳞片苞片花梗花萼一样密生腺质短柔毛,果时毛落而变稀疏,长5-10毫米;花萼筒状狭钟,长6-8毫米,直径约4毫米,5浅裂,裂长2毫米,密生缘毛,果时增大成卵状或近球状,长1.5-2.5厘米,直径1-1.5厘米,萼齿倾但花冠漏斗状,长超过花萼的1倍,紫色,筒部色淡,5浅裂,裂钝;雄蕊稍伸出于花冠花柱显著伸出花冠蒴果直径约8毫米。种子状,长约3毫米,宽2.5毫米,黄色期4-5月,果期5-7月。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边 。

泡囊草图册泡囊草图册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阿尔泰山)、蒙古、黑龙江河北省;蒙古、 苏联亦有。

泡囊草图册泡囊草图册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性凉;有毒

【功能治】清热解毒疮毒咽喉肿毒;鼻渊聤耳

【用法用量】服:汤,0.3-0.6g;或研末。

【临床应用】:补虚温中,安定喘。全草:清热解毒,祛湿杀虫。

【摘录】《中华本草》

莨菪碱、莨菪碱和山莨菪碱;药用,有镇痛、镇静、解痉之功效;民间用全草作消毒可作药。

版本一

【来源】为 植物泡囊草或全草。

生长环境】泡囊草生于山坡、山沟、草地。分布西藏蒙古等地。

【采集】夏季采全草,阴干。秋末挖去泥土,切晒干。

【化成分】全草含新异芸香甙,和结果期含量约为干重的2.5%和0.76%。含红古豆碱。在期生物碱含量最高,含0.51%,含0.64%,含0.78%,含0.61%,以后逐渐减少。

性味:甘微苦,热,有毒;全草:苦,平,有毒。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

【功用治】:补虚温中,安定喘。治虚寒泄泻,劳伤,咳嗽喘,心慌不安;全草:清热解毒,祛湿杀虫。治中耳炎,鼻窦炎,咽喉肿痛,疮肿毒,头痛

【用法与用量】服:汤,1~2分;或研末为

版本二

【出处】出自《蒙古草药

【拼音】Pào Nánɡ Cǎo

【英文】Root or herb of Common Physochlaina

】大头狼毒

【来源】药材基源:为植物泡囊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Physochlaina physaloides (L.) G. Don

采收和储藏:初夏植物生长茂盛期采全草,阴干。

成份

中分得新异芸香甙(neoisorutin)[1],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基 -4-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β-D-glucopyranosyl-6β-L-rhamnopyranosyl-4-β-D-glu-cospyranoside)][2]。期的地上部分含芸香甙(rutin),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甙-(6→1)-α-L-吡喃鼠李糖甙-7-α-L-吡喃鼠李糖甙[quercetin-3-β-D-glucopyranosyl-(6→1)-α-L-rhamnopyranosyl-7-α-L-rhamnopyranoside][3]。在期生物碱含量最高,含0.78%,含0.61%,含0.54%,以后逐渐减少[4]。

另含2个托品烷类生物碱:天仙子胺(hyoscyamine),山莨菪碱(anisodamine)[5]。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