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继发性纵隔感染

颈部筋膜平面直接与上纵隔解剖平面和脏器间隙通连,下纵隔之结构和平面同样通过筋膜腹膜后区上部相通。来源于上术一个区域间隙之感染,能直接通过这一解剖区域进入另一解剖区域。特是起源于颈部的感染,不仅是因为重力作用,耐用由于胸腔的负压向下扩到纵隔。疾病称:继发性纵隔感染(继发性纵隔感染)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胸外科外科症状体征:发热|脓疱|咳嗽|呼吸异常|胸痛诊断据上述病史,食管......
目录

简介

疾病称:继发性纵隔感染(继发性纵隔感染)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胸外科外科

症状体征:发热|脓疱|咳嗽|呼吸异常|胸痛

诊断

诊断据上述病史,食管镜检术后或纵隔穿透伤后,很快出现为高热、寒战虚脱休克胸骨后剧痛,呼吸困难率增快。如为气管食管损伤,早期可以于颈部呈下气肿及皮下捻发音下气始于颈区并迅速向全身弥。白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高达30×109/L(3000/mm3)以上。当急性纵隔感染播至双侧门区域时,有显著之肩区痛。

胸骨发生不稳定,病人常诉胸前切疼痛加剧,尤其在咳嗽咳痰胸廓猛烈振动时,可有胸骨摩擦移动感。如不并感染,一般并无发热反应。当胸骨较明显,往往表皮出现裂缝,从切完全哆,则可见两半侧胸肌随呼吸而有大幅度的移动,可有交错对扰现象,影响呼吸功能,而使病人出现促、率增快等。体格检查,早期扪病人胸骨两侧,在深呼吸时可有胸肌移动感,较明显者,尚可听到胸骨摩擦音。如有表皮小裂,在深吸咳嗽时可见小从纵隔挤出。完全哆者,可从创察看显的纵隔组织心包心脏

总之,采用胸肌正中劈心脏手术术后如出现胸骨摩擦感,在深呼吸胸骨有移动感的体征,即能作出胸骨的诊断。直视手术后,如体温上升至39℃以上,持续4~5d而无下降趋势,或下降后再出现高热;仔细检查切,如胸骨旁有明显触痛和(或)胸骨移动感,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即能肯定纵隔感染的诊断。胸骨X线照如示胸骨后增深阴影或积亦有助于确诊。必要时可纵隔穿 刺吸剑突下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

鉴别诊断

需与原发性纵隔肿相鉴

(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大多数恶性肿侵入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咳嗽常为气管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侵及可起声音嘶哑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感染影响到气管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

(4)压迫症状食管气管受压,可出现气急或下梗阻等症状

(5)特殊症状: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

病因学

纵隔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如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其他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如肠产杆菌、产碱杆菌和变杆菌、荚膜杆菌、绿脓杆菌。近年来由于常规采用广谱抗生素金黄葡萄球菌已少见,脓液细菌培养常为阴性。在慢性感染病例中常找到霉菌,如白色念珠菌。

发病机理

不同原因造成食管气管气管破裂可起化脓性纵隔感染。

急性上纵隔感染,多由于颈部或胸部食管损伤起;例如食管镜检查,造成医源性的器械损伤,食管异物穿通侵蚀食管壁等。以往的硬质金属管镜检查比较容易产生这种穿孔。

食管手术后起之胸食管瘘,亦是急性纵隔感染常见的原因,不过这种炎症多迅速扩至胸腔,覆盖了急性纵隔感染问题。剧烈呕吐诱发之自发性食管破裂,则要产生致死性纵隔感染。

经气管前间隙、周间隙、椎前间隙向下蔓延可造成上纵隔感染。因为颈部表浅,便于流用抗生素也易于控制,所以由颈部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进展为急性上纵隔感染也是一种产生纵隔感染的原因。胸化脓性病变,例如脓胸、邻近纵隔的化脓症,偶尔也可以直接播达纵隔。由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和腹膜后区之感染上起之纵隔感染者极为罕见。在心脏手术,特是正中切病例,术后需作气管的病人中,由于手术中分离了胸骨上窝,使得气管切胸骨后间隙相通,使一些气管分泌物流入纵隔造成纵隔的感染。在临床上常有报道。

临床表现

继发性纵隔感染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和脓性分泌。病人术后体温不退,1星期上升至39℃以上或消退后又上升。于弛张高热前,尚有颤。切疼痛加剧,最后在局部切流处出现的时间最短在术后3D,长者在2星期以上,一般在7d左右。体格检查,压切旁、胸骨边缘有压痛。如纵隔感染已扩骨髓炎,胸骨始不稳定,则有胸骨的一些体征。化验,白细胞计数和多核细胞显著增高。计数可增至(10~20)×109/L(1000~2000/mm3)以上,有高达30×109/L(3000/mm3)以上者;多核细胞常在90%以上。胸骨侧位摄胸骨有密度增深的阴影,如有骨髓炎尚示质疏松和破坏。

检查化验

继发性纵隔感染的检查要依靠X线和CT检查。

X线摄早期不能发现异常。当发现局限的肿型纵隔感染,X线上产生局部纵隔影增宽。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右气管旁肿块突出,并有胸骨后间隙密度增高,病灶由肿块、炎症淋巴、对纤维组织。隆突下区有相似之肿块于侧位及斜信上最易察见。如感染侵蚀后纵隔间隙,侵犯食管缘时,食管造影可见局限性边缘不整。从后前位胸上观察隆突下肿块仅仅是影上部密度增高。大的肿块使双侧气管移位,气管隆突分叉角增宽,肿块轮廓不会十分具体清晰。如肿块中坏死或干酷样变,则容易钙化钙化灶之轮廓多不规则,断层摄影(CT)可以显示。局限性纤维性变型X线诊断,以纵隔某一器官之X线影像为突出,特常见者为上腔静征右上纵隔影增宽为突出。

并发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中毒休克,纵隔感染的并发症较为危险,因为造成感染的细菌多为肠道致病菌,此类致病菌进入组织后产生很强的致病力,导致周围组织广泛坏死,若并发食管穿孔,其中所含的许多口腔高度有害的细菌可以起非常严重的中毒,细菌或毒素通过纵隔丰富的淋巴网吸收,很快产生血症、毒血症血症,甚至并发中毒休克。另外本病还可以心包炎,胸腔积脓,功能衰竭和大管腐蚀性的致死性出等。

治疗措施

纵隔急性感染需要立即采用有力的措施,若有延迟,常造成不可救治的并发症,甚至迅速死亡。例如食管穿孔,其中含有许多口腔高度有害的细菌,导致非常严重的中毒,细菌或毒素通过纵隔丰富的淋巴网吸收,很快产生血症、毒血症血症

心脏手术胸骨的诊断一旦明确,当即再手术。皮肤完整而无感染者,只需打原切,将松弛的钢丝收缩拧紧,使胸骨得到稳定,即可再次缝皮下组织和皮肤。倘若钢丝已断裂或割断胸骨,则需予 以拆除,另用钢丝重新缠绕胸骨,扭紧对。如一侧胸骨松碎或折断,应采用其他缝法,如图1所示,才能使哆胸骨有可靠地稳定地对拢。

流法

这是传统用的法,敞,冲洗创面,去除脓液、坏死的软组织质、松的钢丝和感染的肉组织,然后创和纵隔用湿纱布常换药,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待出现清洁的肉面后,再二期缝或二期愈。这种疗法的优点是没有流不畅所造成的死腔,随时可处理各处的感染灶。其缺点是:①病人的痛苦较大,病程较大;②胸骨移动、胸廓不稳定,影响衰竭或部并发症;③胸骨、纵隔组织心脏长期显,易使心脏缝线和代用品遭受继发性感染的威胁,常可导致心脏、大动脉大出膜炎等。因此流法的治疗失败率较高,前仅适用于纵隔炎出现于手术后2~3年星期胸廓较稳定的病例,以及病情严重并有骨髓炎而不能耐受麻醉再手术的病例。

流法

胸骨纵隔感染一确诊,立即再次手术,彻底清创,移除纵隔感染组织纤维沉积物,并一期。术后用抗生素溶液或povidond-碘溶液连续感的抗生素。此法能迅速控制感染,在感染未扩胸骨骨髓炎前早期施效果甚佳,已被公认为较宜的处理措施。本院17例均采用本法处理,其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法如下:

在静注射氯氨酮和静麻醉下再次手术。气管插管助呼吸。拆除胸骨正中劈的缝线,沿原切,去除所有缝线结头,拔除松、断裂或切割的不锈钢丝,刮除胸骨边缘上所涂的蜡。出点用电灼止,尽量不用丝线结扎。撑胸骨,吸尽纵隔脓液。

心包已封,无感染有宜探入心包,以免扩感染。若心包有脓液积聚,需拆除心包缝线,敞心包腔,用大量生理盐水或用碘氟、甲硝唑抗生素黧冲洗,同时清除纵隔、心脏和大动脉表面上的脓性纤维块。彻底清创后,敞心包不予 缝,然后在颈部胸骨上凹旁做一小切入一有多个侧孔、直径0.3cm的硅管,放置于上纵隔,尾端连接灌注吊瓶管道。另在心包腔询问和房旁各放置一乳流管,尾端从切出,连接负压吸收[-1.18~-1.57kPa(-12~-15cmH2O)]。再用不锈钢丝稳固地对拢缝胸骨;钢丝不宜放置在原肋间部位。最后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

手术结束前即始连续灌注抗生素溶液,一般可先用庆大霉素,每500ml生理盐水加8万U或用甲硝唑,以后可改用其他敏感的抗生素稀释液,如卡那霉素、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或肽霉素等。抗生素溶液滴注量为1500~2000ml/d。灌注过程必须保持流管通畅,防止被纤维堵塞。同时全身再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和支持疗法。一般病例在冲灌3~5d后,流液即由混浊逐渐转为清晰,流时与灌注量趋于平衡,体温逐步下降,全身情况改善,多在7~10d停止灌注。先拔除滴注硅橡管,过1~2d再拔除乳流管,创大多一期拆线愈。此种法的优点是:

①没有胸骨的移动,胸骨稳定性好,有良好的呼吸功能。

②病人痛苦小,没有因撑胸骨对病人有精神刺激。愈时间短。

③减少因多次换药造成的再次感染和造成心脏及大管的出。缺点是可能有流不畅所造成的死腔。

肉充填法

对于纵隔感染侵及胸骨的病人,使胸骨造成了严重的感染,甚至坏死。可部分或全部切除胸骨,同时将胸大做部分离断,将肉填充到因胸骨切除留下的间隙之中,然后一期缝。PairolerRC统计的38例,其中17例胸骨切除,37例胸大重建,一期胸,存活33例,虽有5例死亡,但与胸骨感染无,效果较好。其优点是愈时间短、胸廓稳定性好,良好的呼吸功能,避免换料的并发平,减少精神创伤。本院1例慢性纵隔感染清创后做了部分胸骨切除后,填入胸大,一期缝,愈较好。该法特是用于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病人较好。

所以,胸骨纵隔感染一诊断立即手术。没有胸肌,或感染不严重,可局部换药,累及胸骨、前纵隔时,必需彻底清创,胸骨再固定术。清创后放置流管,用抗生素冲洗;晚期胸骨感染,手术时要清除胸骨病灶,彻底清创,植入胸大

预防

1.锯胸骨必须劈正。我院17例中,3例纵劈胸骨时劈偏,造成胸骨横断。

2.术中止不完善,过多使用蜡、电灼,流管不畅、积聚和再次胸均有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胸骨旁肋间隙穿钢丝固定胸肌可靠,成人不少于5~6钢丝。Culliford认为2钢丝放置胸骨柄,4钢丝放置胸骨旁肋间隙中较好。

4.胸大筋膜覆盖钢丝和胸骨间隙。

5.心包尽量缝,防止感染侵入心包腔造成心脏感染大出

6.对有剧烈咳嗽咳痰的病例,疑有胸骨的可能时,用胸带包扎固定。

7.一般术后5~7d做气管,同时应注意气管后的护理,预防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薄贴

下一篇 泡囊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