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二尖瓣狭窄

湿热是临床上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病因。是急性湿热心脏炎后所遗留的以瓣膜病为心脏病,为慢性湿心脏病,其中累及二尖瓣的占95%~98%,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占70%~80%,二尖瓣动脉瓣病变占20%~30%;多与二尖瓣或动脉瓣病变并存在。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对湿热的防治,湿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二尖瓣狭窄湿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40%患者为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由......
目录

病因简介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湿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40%患者为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由于反复发生的湿热,早期二尖瓣以瓣膜交界处及其基底部水肿,炎症及赘生物(渗出物)成为,后期在愈过程中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纤维性变,逐渐成前后瓣交界处粘连、融瓣膜增厚、粗糙、硬化钙化,以及索缩短和相互粘连,限制瓣膜活动能力和放,致瓣狭窄。罕见其他病因包括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先天性狭窄及结缔组织病等。

据二尖瓣瓣面积,可将二尖瓣狭窄分为轻、中、重度:

1.正常

二尖瓣瓣面积4~6cm2。

2.轻度狭窄

二尖瓣瓣面积1.5~2.0cm2。

3.中度狭窄

二尖瓣瓣面积1.0~1.5cm2。

4.重度狭窄

二尖瓣瓣面积<1.0cm2。

临床表现

1.症状

(1)呼吸困难高压、起。早期,多在运动、发热妊娠量增加时出现。随病程进展,轻微活动,甚至静息时即可出现呼吸困难。阵发性房颤时室率增快亦可诱发呼吸困难

(2)咯血长期高压所致的气管管破裂有

(3)咳嗽、声嘶房极度增大压迫左气管神经起。

(4)体环栓塞、衰及房颤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2.体征

(1)心脏尖区第一音增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放拍击音(瓣音)为二尖瓣狭窄的典型体征。第二音与瓣音间期表示二尖瓣狭窄程度,间期越短,狭窄越重。第一音亢进及瓣音的存在提示瓣膜弹性尚可。舒张期杂音响度与瓣狭窄程度不一定成比例。在轻、中度狭窄患者,杂音响度与舒张期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成正比,狭窄越重压力阶差越大,杂音越响。但在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杂音反而减轻,甚至消失,呈“哑型”二尖瓣狭。前区可有轻度收缩期性搏动及尖部常触及舒张期震颤

(2)二尖瓣面容及颈静压升高重度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面容及颈静压升高。

检查方式

1.影像检查

(1)X线显示心脏增大,典型表现为左房明显增大,左缘变直,右缘双房影,左气管上抬。动脉干、左室均增大时,后前位影呈状,称为“二尖瓣型心脏”。②动脉球缩小。③二尖瓣环钙化。④间质水肿

(2)超声动图是确诊二尖瓣狭窄首选无创性检查,可直接观察瓣活动、测量瓣面积、房室腔大小及左房栓,或测算流速度、跨瓣压差及瓣面积。是确诊本病和评估病情的法。①M型二尖瓣前EF斜率减缓,A峰消失,呈“城垛样”改变;二尖瓣回声增强变宽;前后瓣同向运动。②二维超声舒张期瓣放受跟,前窿状,后活动差;短轴图可见瓣缩小,放呈嘴状,可直接测量瓣解剖面积。③多普勒测算流速度、跨瓣压差(包括动脉压)及瓣面积。食管超声可更清晰地显示心脏结构及左栓。

2.其他检查

(1)电图左房扩大,呈“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伴切迹,以Ⅱ、ⅢaVF导联最明显),PV1终末负向量增大。电轴右偏和V1导联R波振幅增加提示右室肥大。1/3患者可见房颤。

(2)导管检查特征症状、体征与超声测算的瓣面积不一致时,可确测定动脉压及左室压,评估流动力状态。

诊断方法

患者尖区有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X线或电图示左房增大,一般可诊断为二尖瓣狭窄,确诊有赖于超声动图。

鉴别诊断

各种原因起的二尖瓣流速度增加、动脉不全相对性二尖瓣狭窄(Austin-Flint杂音)、左房黏液均可尖区舒张期杂音,应注意鉴。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及结缔组织病等。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包括预防湿热复发,防止感染以及并症的治疗。

(1)力衰竭衰治疗的一般原则,利尿、强、扩管治疗。急性水肿时避免使用扩张小动脉的扩管药。

(2)房颤动治疗原则为控制室率,争取恢复窦性律,预防栓栓塞。①急性发作伴快室率:流动力稳定者,可静注西地兰将室率控制在100次/分钟以下。无效,可静注胺碘酮律平、β受体阻滞(美多安、艾司洛尔)或钙拮抗维拉帕米、地尔硫䓬;急性发作伴水肿休克绞痛或昏厥时,应立即电复律。②慢性房颤动:病程<1年,左房径<60mm,无病态窦房结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考虑药物(常用转复药物有奎尼丁胺碘酮)或电复律术转复窦性律。复律前应做超声检查以排除附壁栓。转复成功后用胺碘酮奎尼丁维持窦性律。不宜转复者,地高辛或联用地尔硫䓬、倍他乐克、氨酰安将室率控制在静息时70次/分钟左右。

(3)抗凝适应①左房栓。②曾有栓塞史。③人工机械瓣膜。④房颤。如无,首选华法林,控制酶原时间(PT)延长1.5~2倍;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复律前3周和复律后4周需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选择:二尖瓣狭窄手术包括成术及换瓣手术两大类,一般情况下首选成术,病变难以成或成手术失败者,考虑进瓣膜置换。

(1)皮房间隔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适应:①有症状功能Ⅱ、Ⅲ级。②无症状,但动脉压升高(动脉收缩压静息>50mmHg,运动>60mmHg)。③中度狭窄,二尖瓣面积0.8Cm2≤MVA≤1.5cm2。④二尖瓣柔软,前活动度好,无严重增厚,无瓣下病变,超声及影像无严重钙化。⑤左房无附壁栓。⑥无中重度二尖瓣反流;⑦近期无湿活动(抗“O”、沉正常)。

(2)式交界分离术适应皮球囊扩张术,现已被球囊扩张术及直视成术所替代。

(3)直视二尖瓣成适应功能Ⅲ~Ⅳ级;中、重度狭窄;瓣严重钙化,病变累及索和乳头;左房栓或再狭窄等,不适于皮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缓解期为8~12年,常需二次手术换瓣。

(4)瓣膜置换术成难以纠正二尖瓣畸时,选择瓣膜置换手术。适应:①明显衰(NYHA分级Ⅲ或Ⅳ级)或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②瓣膜病变严重,如钙化、变、无弹性的漏斗型二尖瓣狭窄及分离术后再狭窄。③并严重二尖瓣不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