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上皮样囊肿

上皮样囊肿囊肿中的良性肿,常发生于眼锥外,多附于眶上或中上壁,可为哑铃状,颅、眶各有一部分。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好发于眼脸、眉外侧、、枕部等处。可通过手术切除,手术中使用氢化可的松冲洗,以减少术后交通性积水的发生。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病因不明。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3~5周)在神经沟封时将部分皮肤组织带入的结果。皮样囊肿一般呈球或分状,表......
目录

病因

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病因不明。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3~5周)在神经沟封时将部分皮肤组织带入的结果。皮样囊肿一般呈球或分状,表面光滑,囊壁较厚,边界清楚,偶与组织有牢固的粘连。少数有钙化,囊含有油脂样物质,呈淡黄色或灰黄色,黏稠半固体状态,其中可有毛发,牙齿罕见。囊壁外层为少量的纤维组织,不仅有表皮而且有真皮及其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附件,壁中偶可见到软组织

症状体征

1.好发于眼脸,眉外侧,,枕部等处,囊肿,柔软无痛,与皮肤无粘连,但与深部的筋膜粘连,不易推动。

2.容物呈粥样,浓稠,含有落的上皮细胞,皮脂或毛发等。

并发病症

注意手术并发症:

1.在切除眼角部位的皮样囊肿时应注意有时囊肿与硬膜相连,如误伤硬膜而未及时处理,则可液漏。

2.除上皮样囊肿时需小心以免容物溢出,因为这些物质的刺激性很强,可导致严重的化膜炎(Mollaret’s膜炎)。

相关检查

1.B超表现:眶混杂回声占位,边界清楚,可见强回声光团,透声性强,可压缩。

2.CT表现:肿物密度不均,可有脂肪密度区,相邻壁可凹陷或缺损,眶腔扩大少见。

3.MRI表现:肿物T1与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强度。

诊断鉴别

诊断

通过影像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可诊断鉴本病。

诊断

1、囊肿:是指组织与其附属物成水囊性肿物,并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的病症,囊肿一般指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均属良性病变,一般无症状,也可有头疼等症状

2、:即各种,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可发生于组织膜、颅神经、垂体、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转移或侵入颅成的转移,也称占位性病变。一般头颅CT、MRI可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放疗科 肿神经外科 外科 肿康复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78%

常用药品: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甘油果糖注射液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疗

手术切除。Berger提倡术中使用氢化可的松冲洗(100mg/l),以减少术后交通性积水的发生。围手术期静注射皮质激素及术中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由于囊壁致密与周围粘连严重,常需剩余部分囊壁;不过,如果残留的部分比较小,并不排除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预后

尽管切除了足够的肿,术后影像检查显示脑干持续存在的情况并不少见,术后不考虑放射治疗,因为肿为良性,放射治疗并不能防止复发。

预防护理

预防

1.尽管切除了足够的肿,术后影像检查显示脑干持续存在的情况并不少见。术后不考虑放射治疗,因为肿为良性,放射治疗并不能防止复发。

由于皮样囊肿生长缓慢,即使部分切除,亦可长期缓解。手术死亡率在0%~2.6%。死亡原因要为术后无菌性膜炎,因此,如果能防止这一并发症发生,预后多数良好。

2.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护理

1.上皮样囊肿最好少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2.上皮样囊肿最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保健

上皮样囊肿最好少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上皮样囊肿最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食物多样化。每一顿饭,尽量多吃几种食物,要会计划一个包含五类食物的饮食。蔬菜、瓜果、豆类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黄豆、卷菜、大白菜均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钼,西红胡萝卜、空菜、大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和B民等,其中空养最好,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超过西红数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矢状窦旁脑膜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