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
详细释义
③中医切脉,称离手掌一寸的手腕经脉为‘寸口’,简称‘寸’。又指用于针灸取穴中的相对长度单位,如两乳头之间是8寸,脐下3寸是关元。
④姓。
【寸心】①心中;内心:得失~知。②微小的心意;小意思:聊表~。
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等。
字义
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2) [中医]∶寸口的简称 [a person's pulse on the wrist]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说文》。按,十发为程,而当一分,十分为寸。
(3) 又如:寸田(三丹田);寸关尺(中医指寸口、关上、尺中的简称)
(4)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cun,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词性变化
(1) 引申为极短 [very short]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寸幅(短信);寸旬(极短的时间);寸铁(形容短小的兵器)
(3) 形容极小的 [very little]。如:寸土必争;寸愿(微小的心愿);寸田(人胸中方寸之地。用以比喻心);寸进(形容进步极少);寸缕(极少的布制)
◎寸cùn
〈动〉
协助 [assist]
常用词组
◎寸步cùnbù[a tiny step] 极小的步子,比喻极短或极小的距离
◎寸步不离cùnbù-bùlí
[keep close to] 一步都不相离
◎寸步不让cùnbù-bùràng
[refuse to yield on inch;never make any concession] 一般是指谈判问题丝毫不肯让步
他本来想讨讨价钱,谁知主任死死咬住,寸步不让!——古立高《初恋》
[walk with difficulty] 原义是步履艰难或是受到限制而难以行动。常用来比喻缺少某种条件而无法开展工作
◎寸草cùncǎo
(1) [small grass]∶小草
尺草不留
(2) [small]∶比喻微小(多用于儿女自比于父母)
◎寸草不留cùncǎo-bùliú
[not leave anything] 指天灾人祸后破坏殆尽,什么也没留下
◎寸草不生cùncǎo-bùshēng
◎寸草春晖cùncǎo-chūnhuī
[parents love can hardly be reciprocated by their children] 指亲恩之重,有如春晖,子女虽尽全力,亦不足以报效万一
◎寸断cùnduàn
[be broken up into very short pieces] 断成一节节的许多小段,也用于比喻悲伤
◎寸管cùnguǎn
[writing brush] 毛笔的代称
◎寸功cùngōng
[small contribution] 极小的功劳
未立寸功
◎寸进cùnjìn
[a little progress] 微小的进步
略有寸进
◎寸劲儿cùnjìnr
(1) [skilful method] [口]∶巧妙的手法
(2) [happen to;by chance]∶凑巧的机会
这种东西早已不兴了,赶上寸劲儿,还能买到旧的
[cun pulse] 两手寸口脉动的一部分。由桡骨茎突尺侧缘的“关部”至腕关节横纹之间约一寸的脉动处,故名。参见“寸关尺”及“寸口”条
[very small arms] 指极小或极少的兵器
[a little good qualities] 不高的技艺,不大的本领
虽然,今之君子何暇及此!寸善片长,辄欲与圣贤参列,豪杰争长,何暇争百世事业乎!——宋·陈亮《复吴叔异》
◎寸土cùntǔ
[extremely small piece of land] 指很少的一片土地
寸土必争
[little land] 形容极小的空间
我们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轻易地送给敌人的。——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
(1) [feelings]∶微小的心意
◎寸阴cùnyīn
[a very short time]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比喻一个非常短的时间
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阴若岁cùnyīn-ruòsuì
[very short time] 一寸光阴宛若度过了一年。形容思念之极
班师凯入,诚知非远,想思之甚,寸阴若岁。——《北史》
◎寸札cùnzhá
[brief letter] 短小的信函
倘不以垢累,时存寸札,则虽先犬马犹松乔焉。——王僧儒《与何炯书》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下】【寸部】仓困切(cùn)
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凡寸之属皆从寸。
〖注释〗从一: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一者,记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7]
说文解字注
十分也。
注:度别於分,忖於寸。禾部曰: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
注:却犹退也。距手十分动脉之处谓之寸口。故字从又一,会意也。《周礼》注云: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仓困切。十三部。[8]
广韵
仓困切,去慁清 ‖寸声文2部(cùn)
寸《说文》曰:“度量衡。以粟生之,十粟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家语》云:“孔子曰:‘布指知寸。’”仓困切。二。
【校释】《说文》,当作《说苑》,《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引《说苑》与此同。[9]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仓困切。《韵会》《正韵》村困切,并村去声。《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疴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徐曰:一者,记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家语》:布指知寸。《前汉·律历志》: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一尺。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
又叶徒玩切,音叚。庾信《喜晴应诏》诗:伏泉远习坎,阴风已回巽。桐枝长旧围,蒲节抽新寸。叶上建、传、堰、献。杨慎曰:巽音蒜,寸音断,或曰:建、传、堰、献在今霰韵,古音霰、翰、谏三韵通。
字源演变
字形书法
音韵方言
音韵汇集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tsʰ | wən | |
王力系统 | 文 | tsʰ | uən | |
董同龢系统 | 文 | tsʰ | uə̂n | |
周法高系统 | 文 | tsʰ | wən | |
李方桂系统 | 文 | tsh | ənh | |
南北朝 | 元魂痕 | wən | ||
隋唐 | 高本汉系统 | tsʰ | uən | |
王力系统 | tsʰ | uən | ||
董同龢系统 | tsʰ | uən | ||
周法高系统 | tsʰ | uən | ||
李方桂系统 | tsh | uən | ||
陈新雄系统 | tsʰ | uən | ||
以上参考资料: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韵系 | 声母 | 声类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
广韵 | 臻 | 去声 | 二十六慁 | 魂 | 清 | 一 | 次清 | 仓困切 | tsʰuən | |||
集韵 | 忖 | 臻 | 上声 | 二十一混 | 魂 | 清 | 一 | 次清 | 取本切 | tsʰən | ||
臻 | 去声 | 二十六 (圂) | 魂 | 清 | 一 | 次清 | 村困切 | tsʰən | ||||
礼部韵略 | 去声 | 慁 | 村困切 | |||||||||
增韵 | 去声 | 慁 | 村困切 | |||||||||
中原音韵 | 去声 | 真文 | 清 | 次清 | tsʼuən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真文 | 仓逊切 | |||||||||
洪武正韵 | 去声 | 八震 | 真 | 清 | 七 | 次清 | 村困切 | ts‘uən | ||||
分韵撮要 | 阴去 | 第十三鸳婉怨乙 | 鸳 | 清 |
方音用词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有异
方言区 | 方言点 | 发音 | 调值 | 调类 | 备注 |
---|---|---|---|---|---|
官话(北京官话) | tsʰuən | 51 | 去声 | ||
官话(北方官话) | 济南 | tsʰuẽ | 21 | 去声 | |
官话(中原官话) | 西安 | tsʰuẽ | 55 | 去声 | |
官话(西南官话) | 武汉 | tsʰən | 35 | 去声 | |
官话(西南官话) | 成都 | tsʰən | 13 | 去声 | |
官话(江淮官话) | 合肥 | tsʰən | 53 | 去声 | |
官话(江淮官话) | 扬州 | tsʰuən | 55 | 去声 | |
官话(晋语) | 太原 | tsʰuŋ | 45 | 去声 | |
吴语 | 苏州 | tsʰən | 412 | 阴去 | |
吴语 | 温州 | tsʰø | 42 | 阴去 | |
湘语 | 长沙 | tsʰən | 45 | 阴去 | |
湘语 | 双峰 | tsʰuan | 35 | 阴去 | |
赣语 | 南昌 | tsʰun | 213 | 上声 | |
客家话 | 梅县 | tsʰun | 52 | 去声 | |
粤语 | 广州 | tʃʰyn | 33 | 阴去 | |
粤语 | 阳江 | tʃʰyn | 24 | 阴去 | |
闽语 | 厦门 | tsun | 11 | 阴去 | 文读 |
闽语 | 厦门 | tsʰŋ | 11 | 阴去 | 白读 |
闽语 | 潮州 | tsʰuŋ | 213 | 阴去 | |
闽语 | 福州 | tsʰauŋ | 213 | 阴去 | |
闽语 | 建瓯 | tsʰɔŋ | 22 | 阴去 |
篆书形象
长度单位
寸cǔn 1.忖。揣度;思量。
寸,长度单位,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度制时代 单位换算 公制换算(厘米cm)
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尺”、“丈”为十进制(10寸=1尺,10尺=1丈),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但此单位香港已几乎无人使用,而只会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寸”通常代指“英寸”。
商
战国
1丈= 231,1尺= 23.1,1寸=2.31,1分=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10分
1引= 2310,1丈= 231,1尺= 23.1,1寸=2.31, 1分 = 0.231
汉
1引=10丈,1丈=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1分 = 0.245
南北朝
南朝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北朝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唐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清
裁衣尺: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营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
[中医]
手指测量
在寻找穴位时,中医有“同身尺寸”之说。每个人穴位的位置虽然相同,但每个人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因此确定穴位时必须用自己的手指。
英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