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脑震荡

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理至今仍有许多争论。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它是最轻的一种损伤,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损伤如颅并存在,应注意及时作出鉴诊断。疾病称:震荡 所属部位:头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其他......
目录

定义

疾病称:震荡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其他症状

概述

震荡(神经外科)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理至今仍有许多争论。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它是最轻的一种损伤,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损伤如颅并存在,应注意及时作出鉴诊断。

震荡后综征的出现可能是损伤的病理因素与患者的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据表明,理因素可成为震荡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震荡的恢复期,患者应适当地参加娱乐活动或进体育锻炼,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分震荡的注意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病因

过去一直认为震荡仅仅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机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在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上均未发现病变,所表现的一过性功能抑制,可能与暴力所起的细胞分子紊乱、神经传导阻滞环调障碍、中间神经元受损以及中线脑室液冲击波等因素有。近代,据神经系统电生理的研究,认为因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上性活化系统的功能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说还不能满意地解释震荡的所有现象.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2.近事遗忘: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

3.其他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症状

4.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诊断

  1.头伤后立即发生短暂性昏迷,时间在30分钟,清醒后常有近事遗忘、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压,呼吸和搏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椎穿检查液压力和成分正常。

检查化验

  颅骨未见骨折穿测压在正常范围、液没有红细胞;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性δ波和θ波,1~2天恢复,或少数病人有在慢波于1~2周恢复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Ⅳ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消失;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生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此外,有者报告用放射性核素123I-IMP和99mTc-HM-PAO施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检查青少年震荡病人,发现70%有小脑和枕流降低。

鉴别诊断

通过病史、临床特点,以及助检查的排除即可明确诊断,不难鉴

并发症

严重时可并发水肿等。

治疗

  1.震荡病人伤后应短期留院观察2—3天,定时观察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并发的颅肿。

2.适当卧床休息,减少力和体力劳动。

3.对症支持治疗。头痛失眠者可分给予镇痛和安眠处理。伤后早期呕吐明显而影响进食,静补充液体。

4.精神鼓励,消除顾虑。

中医

急性震荡起的头痛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又有程度不一的昏迷或一时性志不清,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清醒后头痛剧烈,性质多为胀痛、钝痛,常伴眩晕、耳鸣、怕光、呕吐症状,而且头痛在伤后数日明显,1~2周逐渐好转。有近事忘记的现象,即对受伤的当时情况及受伤后的事情不能记忆,但对往事回忆却十分清楚。

  中医辨证论治,震荡伤后昏迷不醒者,使用开窍法,及时灌服;兼有头晕恶心呕吐者,使用降浊法,柴胡细辛汤,即柴胡10克,细辛6克,薄荷6克,归尾15克,虫4.5克,丹参30克,制半夏10克,川芎10克,泽兰10克,黄连6克。头痛头晕抽搐者,治以熄风法,天麻决明汤,即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钩藤12克,桑寄生15克,僵蚕12克,焦山栀10克,干生地15克,牛膝6克,牡蛎30克,生甘草6克。如头痛剧烈,加蔓荆子10克,白芷6克,藁本10克;头晕明显,加山羊角12克,生白芍10克;夜寐不安,加酸枣仁10克,夜交藤12克,合欢10克;烦躁不宁,加北秫米15克,磁石20 克;伴有恶心,加姜半夏10克,姜汁黄连15克,淡竹叶10克。

  针灸昏迷者可取人中、十宣、涌泉强刺激,间歇运针,留针30~60分钟。头痛剧烈者,取百会、谷、印堂、足三里、三阴交,强刺激后可留针15~30分钟,待头痛稍减时,再次捻转刺激。

  震荡后遗症患者大都出现以头痛为突出的症状,疼痛性质为胀痛、钝痛、紧缩痛或搏动样痛,头痛可因用、阅读、震动、特殊气味、污浊空、人多嘈杂精神因素而加重,另常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激动、对外界反应迟钝,以及头昏、眩晕、多汗、无力心慌气急恶心等。

  中医认为本病为损伤,临床辨证者先应抓住一个“瘀”。其中瘀阻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边有瘀点,涩不利。治以活祛瘀,用“通瘀汤”化裁。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菖蒲10克,郗莶草15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

  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骼痿弱,偏废失用。治以填大补元加减。其中紫河车10克,龙眼肉15克,桑椹30克,熟地黄18克,太子参 15克,丹参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12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蒲黄12克。

  浊蒙窍者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二陈汤;清化热用贝母、竹茹竹沥白矾;重镇祛瘀用礞石铁落朱砂磁石化痰开窍石菖蒲远志白矾熄风化痰天麻南星、天竺黄、羚羊角等。

  阳亢动者眼歪斜、肢体震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红目赤。治以平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15克,珍珠母30克,僵蚕6克,怀牛膝20克,玄参12克,菊花30克。

  亏虚者头晕肢麻,重者痿废不用,面色无华,失眠多梦,食少倦怠;淡苔白,沉细。治以补,安定志,汤加减,其中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5克,龙眼肉10克,阿胶(烊化)12克,莲子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 6克。

  针灸太阳、外池、四渎,印堂谷配上星、列缺,哑门、后溪配昆仑、池,涌泉、哑门配足三里、谷,呃逆不止,加中脘,失眠严重,加门、三阴交。补泻兼施,每日1次。

  推拿:患者取坐势,医者站在患者后,一手扶住前,另一手用拿法自前发际至枕后往返3~5次。随后拿池、空,前用两手拇指罗纹交替抹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自上而下7~10次。医者站于患者前,两手拇指分印堂晴明,抹迎香、承浆;接着再用拇指偏峰推角孙,交替进,自前向后直推15次左右;再用双手掌进,自前向后直推15次左右;再用双手掌枕后,用掌拍击法,拍击囟门3次,随后可配湿热,结束治疗。

预防

  震荡可据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而诊断,由于损伤较轻,治疗上要是对症处理,例如头痛者给予镇痛呕吐明显而不能进食者给予输液,而且伤后早期宜安静休息,少思考问题和阅读报章,并注意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治疗数日或数周后,本病大多能治愈。由于本病可与颅并存在,伤后最好留院观察和治疗一段时间(5天左右),一旦发现颅肿即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回家的病人,亲人亲友应在1—2天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注意头痛呕吐和躁动不安等症状,如病情恶化应立即到医院进CT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由于头部外伤组织受到损害,最初出现意识丧失,恢复后多有健忘、逆健忘、科尔撒科夫综征、神经衰弱状态、性格变化等症状。对这种非肉眼所能见的组织变化称为震荡。部分组织受破坏者称为挫伤。震荡可能是组织全部功能障碍所致的特有症状。发病机理可以考虑是由于环障碍、蛛网膜下腔环和延髓的障碍。

  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过记忆不清。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震荡是最轻的损伤,一般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多可自愈。但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是否并较严重的挫裂伤和颅骨肿等。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特要注意搏、呼吸及志的变化。必要时应作进一步检查,如穿刺、颅骨X光、超声及CT等,以便即时作出诊断和相应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南天竹

下一篇 阳盛格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