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南天竹

南天竹 南天竹(拉丁文:Nandina domestica),南天竺、红杷子、天烛子等,小檗南天竹属,常绿小灌木植物,是中国南常见的木本卉种类。南天竹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其株高1-3米,光滑无毛,幼常为红色,老后呈灰色互生,集生于的上部,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花序直立,小,白色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鲜红色,稀橙红色种子期3-6月......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小灌木常丛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无毛,幼常为红色,老后呈灰色互生,集生于的上部,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对生;小薄革质,或椭披针,长2-10厘米,宽0.5-2厘米,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冬季变红色叶脉隆起,两面无毛;近无柄。

花序直立,长20-35厘米;小,白色,具芳香,直径6-7毫米;萼片多轮,外轮萼片卵状三角,长1-2毫米,向各轮渐大,最萼片卵状长,长2-4毫米;花瓣,长约4.2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钝;雄蕊6,长约3.5毫米,丝短,花药纵裂药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长4-8毫米;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鲜红色,稀橙红色种子期3-6月,果期5-11月。

生长习性

红枸子图片欣赏

南天竹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比较耐阴。也耐。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比较喜肥,可多施磷、钾肥。生长期每月施1~2次液肥。盆栽植株观赏几年后,老化落,可整型修剪,一般留15cm左右便可,4月修剪,秋后可恢复到1m高,并且树冠丰满。

常绿灌木土壤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园。强光下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长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潢川卜塔集镇 ·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国外日本印度也有种植。

繁殖栽培

繁殖

南天竹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也可扦插。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前或秋季进扦插以新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室养护要加强通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33厘米沟,深约10厘米,均匀撒种,每公顷播种量为90~120千克。播后,盖草木灰及细土,压紧。第二年幼苗生长较慢,要常除草,松土,并施清淡人畜粪尿。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后进。株各为100厘米。栽前,带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带士,必须用稀泥浆,栽后才易成活。

分株繁殖

春秋两季将丛状植株掘出,抖去宿土,从基结薄弱处剪断,每丛带干2至3个,需带一部分根系,同时剪去一些较大的羽状复叶,地栽或上盆,培养一两年后即可结果。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可栽植。还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厘米宽的低床或高床。

田间管理

南天竹适宜用微酸性土壤,可沙质土5份、腐土4份,粪土1份的比例调制。栽前,先将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盖好,加层木炭更好,有利于排水和杀菌。一般植株部都带有泥土,如有断、撕碎、发黑

火焰南天竹或多余应剪去,常规法加土栽好植株,浇足水后放在荫凉处,约15天后,可见阳光。每隔1~2年换盆一次,通常将植株从盆中扣出,去掉旧的培养土,剪除大部分根系,去掉细弱过矮的技干定干造型,留3~5株为宜,用培养土栽入盆荫管护,半个月后正常管理。南天竹在半荫、凉爽、湿润处养护最好。强光照射下,粗短变暗红,幼烧伤”,成变红;十分荫的地长,株丛松,有损观赏价值,也不利结实南天竹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适宜结实温度为24~25℃,冬季移入温室,一般不低于0℃。翌年清明后搬出户外。

南天竹浇水应见干见湿。干旱季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每天浇水一次,并向面喷雾2~3次,保持湿润,防止叶尖枯焦,有损美观。时尤应注意浇水,不使盆土发干,并于地面洒水提高空湿度,以利提高受粉率。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不要使盆土过湿。浇水时间,夏季宜在早、晚时行,冬季宜在中午进南天竹生长,细苗半个月左右施一次薄肥(宜施含磷多的有机肥)。成年植株每年施三次干肥,分在5、8、10月份进,第三次应在移进室越冬时施肥,肥料可用充分发酵后的饼肥和麻渣等。施肥量一般第一、二次宜少,第三次可增加用量。在生长,剪除部萌生条、密生条,剪去果穗较长的干,留1、2较低的干,以保株型美观,以利结果。

栽后第一年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时还要补栽缺苗。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老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干和破成薄,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

湿度光照

喜欢湿润或半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相对温度在50~70% ,空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落,上部叶片无光泽。由于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

对光线适应能力较强,放在室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园林盆栽

南天竹为常绿灌木。多生于湿润的沟谷旁、疏林下或灌丛中,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喜温暖多湿及通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能耐微碱性土壤期五月到七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园。喜温暖湿候,不耐也不耐旱。喜光,耐阴,强光下色变红。适宜含腐殖质的壤土生长。早在明清时期,南天竹就被列为古典园的造园植物,后又檀于盆景,深受盆景界的酷爱。但是,这种常绿直立灌木,干高分枝少,春季长势极猛,外难以控制,给盆景造型带来很大的不利。

  1. 。冬末春初,将采掘来的坯桩,设计要求,选取高度适中的潜伏点,进。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仅留最低处的一至二个条,以便新腋处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干逐年增高。这种做法对天竹结果也有益处。
  2. 针刺。春季萌期,待新长至二厘米长时,用针刺穿部,新每长一厘米,针刺一次。随着径的变粗,针刺次数增至二到四次。这样,可阻止新生长,促使干身或部再次萌。连续环使用此法,新不断萌发,便可解决干少分枝的问题,缩短枝条长度,达到造型和控要求。直至六月天竹前停止。这期间对丛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时去除。
  3. 养护。为了确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养护管理必须得法。春季,天竹萌发需足够的光照和湿润的环境,因此不必遮荫;至七月后,需放置在凉爽庇荫之处,立秋后复出;入冬移入室,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面,从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饼肥和粉肥轮换使用,不可太多太浓。五月底可喷磷酸二氢钾一次。上述法的实施,需全盘考虑。此法实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域。

盆栽南天竹修剪

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条剪掉。也可结扦插条进整理。

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 ;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土中的一种。

把要换盆的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土向下,让植物出来。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落。

选一适当大小的盆,盆的底孔用两或薄薄的盖住,既要保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公分,以把根系肥料,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养土,离盆约剩2~3公分即可。

盆栽整姿

  1. :冬末春初,将采掘来的坯桩,设计要求,选取高度适中的潜伏点,进。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仅留最低处的一至二个条,以便新腋处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干逐年增高。这种做法对天竹结果也有益处。
  2. 针刺:春季萌期,待新长至二厘米长时,用针刺穿部,新每长一厘米,针刺一次。随着径的变粗,针刺次数增至二到四次。这样,可阻止新生长,促使干身或部再次萌。连续环使用此法,新不断萌发,便可解决干少分枝的问题,缩短枝条长度,达到造型和控要求。直至六月天竹前停止。这期间对丛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时去除。
  3. 养护:为了确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养护管理必须得法。春季,天竹萌发需足够的光照和湿润的环境,因此不必遮荫;至七月后,需放置在凉爽庇荫之处,立秋后复出;入冬移入室,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面,从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饼肥和粉肥轮换使用,不可太多太浓。五月底可喷磷酸二氢钾一次。 上述法的实施,需全盘考虑。此法实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域。

采收加工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较老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干和砍成薄,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除此,南天竹扶疏,秋冬色变红,果实累累,在古典园林中常栽植在山石两旁,院角落处。小型植株适于盆栽观赏。

注意事项

(1)盆栽宜于每年早春换盆一次。换盆时,去掉部分陈土和老,施入基肥,填进新的培养土(幼苗期宜用沙土5份、腐土4份、腐熟饼肥末1份混调制,成株期腐熟饼肥末可加至2份)。

(2)夏季放在通良好的荫凉处培养,每天浇水时,要向面及附近地面喷水1~2次;以提高空湿度,降低温度。

(3)水肥要因时因生长发育期而异。南天竹湿润但怕积水。生长发育期间浇水次数应随天变化增减,每次都不宜过多。一般春秋季每天浇水一次,夏季每天浇两次,保持盆土湿润即可。时,浇水的时间和水量需保持稳定,防止忽多忽少,忽湿忽干,不然易落花落果,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要控制浇水。若浇水过多易徒长,妨碍休眠,影响来年结,果;南天竹喜肥,5~9月,可每15~20天施一次稀薄饼肥水,约每两个月浇一次0.2%硫酸亚水。幼苗期施液肥宜淡不宜浓(液肥与水1:10),成株期可稍浓些(液肥与水1:8)。雨季改施干肥,每月一次,每盆约20~40克。

(4)盆栽的10月上中旬移入室,入室后放在早晚能受到阳光直射的地,室温以不结即可。每周用温水喷洗一次,以保持叶片清新。

(5)结换盆,进修剪整,从基部疏去枯、细弱枝,促使萌发,一般以保留4~5个条为宜。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

湿热黄疸肠炎、尿路感染、眼结膜炎、咳嗽、喘百日咳、食积、腹泻尿血劳损。

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止喘,兴奋强壮。"

:清热除湿,通。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果:苦,平。有小毒。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15~50克;果3钱。

注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中毒症状为兴奋,搏先快后慢、且不规则、压下降、肉痉挛、呼吸麻痹昏迷等。

临床应用

南天竹含多种生物碱。含有南天竹碱、小檗碱;含原阿碱,异南天竹碱。另外,含木兰碱;果实含异可利定碱、原阿碱。蕾及果实均含有氢氰酸。尚含穗杉双黄酮、南天竹甙A及南天竹甙B。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冷动物(蛙)可吗啡样麻醉作用;对温动物(小、犬)小量时起轻度麻醉,大量时起痉挛(阵挛型及强直性),犬有流涎、呃逆、大便失等;脊髓的反射性增高,最后则陷于麻痹

南丁宁碱之作用较南天竹碱为弱。

  1.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均有抑制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蛙、兔心脏均有直接的麻痹作用,阿托品不能影响之。毒毛旋花子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上腺素次之。南天竹碱对管之作用,报道不一,有云对离体蟾蜍下肢灌流有扩张作用,但也有报道,无论对离体蟾蜍或兔之管灌流,影响不显著,可能系提出之生物碱皆属不纯物所致。南丁宁碱对离体兔或蛙下肢管皆无影响。对兔静注射,皆可压下降,此乃由于心脏受抑制所致,最后死于心脏麻痹
  2. 对平滑的作用南天竹碱能使豚在位肠管紧张度上升,但对离体肠管之作用则相反;对离体兔子宫小量兴奋、大量麻痹。南丁宁碱对离体的兔肠及子宫、犬肠管,皆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在位兔肠及子宫,则仅见兴奋作用,(始时可见有短暂之抑制),强度随量而增加;此作用点在植物神经末梢及肉两面。
  3. 其他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横纹有直接麻痹作用,与箭毒不同。最初曾报告有局部麻醉作用,但被否定,二种生物碱对呼吸中枢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人提出,南天竹碱具有吗啡样的菲类结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强;南丁宁碱具有原小檗碱样结构,属于原浆毒,对作用较强,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弱。

常用药

  1. 治小儿天哮:霜天烛子、各三钱,水蜒蚰一条。俱预收,临用水服。(《三奇》)
  2. 百日咳南天竹干果实三至五钱。水冰糖服。(《福建草药》)
  3. 三阴南天竹隔年陈子,熟。每岁一粒,每早晨白汤下。(《文堂集验》)
  4. 治下久而溃烂,蜡烛红把子烧存性一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
  5. 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于子一、二两汤服亦可。(《纲拾遗》)
  6. 八角虱:红杷子同水银捣烂擦之。亦可浸酒,去风痹。(《纲拾遗》)

观赏价值

干丛生,扶疏,秋冬色变红,有红果,久不落,是赏观果的佳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脊液漏

下一篇 脑震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