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脑疝

正常颅腔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被挤到附近的生理孔道或非生理孔道, 使部分组织神经管受压, 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群,称为脑疝脑疝是由于急剧的压增高造成的,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输注高渗降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当确诊后,据病情迅速完成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
目录

病因

任何部位占位性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均可导致颅各分腔因压力不均诱发脑疝脑疝的常见病变有:

①损伤起的各种颅肿,如急性硬膜外肿、膜下肿、肿等;

②各种是位于一侧大脑半球的肿和颅后窝肿

③颅脓肿

④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肿。

⑤先天因素,如小脑体下疝畸。此外,如对压增高的患者,椎穿刺释放过多的液,导致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可促使脑疝成。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颅腔被大脑镰和小脑幕分割成压力均匀、彼此相通的各分腔。小脑幕以上称幕上腔,又分为左右两分腔,容纳左右大脑半球;小脑幕以下称为幕下腔,容纳小脑桥脑和延。当某种原因起某一分腔的压力增高时,组织即可从高压力区通过解剖间隙或孔道向低压力区移位,从而产生脑疝。疝出的组织压迫临近的神经管等组织结构起相应组织、缺氧,造成组织损伤功能受损。

神经受压或牵拉

脑疝压迫或牵拉临近神经产生损伤,最常见动眼神经损伤。动眼神经紧邻颞钩回,且支配缩瞳的神经纤维位于动眼神经的表层,对外力非常敏感。

脑干病变

移位的组织压迫或牵拉脑干导致脑干、扭,影响上、下神经传导束和神经核团功能,出现神经功能受损,

管变化

供应组织动脉直接受压或者牵拉管痉挛,造成缺、出、继发水肿和坏事软化,静淤滞,可东芝静破裂出神经组织水肿

环障碍

中脑周围池是环必之路,小脑幕切迹疝可使中脑周围池受压,导致液向幕上回流障碍。

疝出组织的变化

疝出组织可因环障碍发生充、出水肿,对临近组织压迫加重。

分类

脑疝部位分:将脑疝分为以下常见的三类:

小脑幕切迹疝

为幕上的颞海马旁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或小脑蚓部及小脑从幕下向幕上疝出;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体疝

小脑体及延髓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

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

一侧半球的扣带回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分期

脑疝的发展规律,可将脑疝分为三期:

脑疝前驱期(脑疝初期)

脑疝成前的阶段,为压增高促使缺氧加重所致。

脑疝代偿期(脑疝中期)

脑疝成,脑干受压迫,但机体尚能通过一系列的调代偿作用,勉强维持生命的阶段。

脑疝衰竭期(脑疝晚期)

脑干持续受压,代偿功能耗尽,出现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1.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加剧,并有烦躁不安。

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此外,患侧还可有眼睑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大,光反应消失,这是脑干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起。

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起四肢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压、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枕骨大孔疝

病人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大脑镰下疝

起病侧大脑半球侧面受压部的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症状

诊断

病史及临床体征 注意询问是否有颅压增高症的病史或由慢性脑疝转为急性脑疝的诱因。颅压增高征患者志突然昏迷或出现瞳孔不等大,应考虑为脑疝颅压增高病人呼吸突然停止或椎穿刺后出现危象,应考虑可能为枕骨大孔疝。

诊断小脑幕切迹疝的瞳孔改变应注意下列各种情况:

(1) 病人是否应用过瞳或缩瞳,是否有内障等疾病。

(2)脑疝病人如两侧瞳孔均已大,不仅检查瞳孔,尚可检查两眼提睑张力是否有差异,张力降低的一侧,往往提示为动眼神经首先受累的一侧,常为病变侧。

(3) 脑疝病人两侧瞳孔大,如脱水治疗和改善缺氧后,瞳孔改变为一侧缩小,一侧仍大,则大侧常为动眼神经受损侧,可提示为病变侧。

(4) 脑疝病人,如瞳孔不等大,假使瞳孔较大侧光反应灵敏,眼外麻痹现象,而瞳孔较小侧提睑张力低,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瞳孔较小侧为病侧。这是由于病侧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而起的改变。

(5) 椎穿刺 脑疝病人一般椎穿刺。即使有时椎穿刺所测椎管压力不高,也并不能代表颅压力,由于小脑体疝可以梗阻颅及椎管环。

(6) CT小脑幕切迹疝时可见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变或消失。下疝时可见中线明显不对称和移位。

(7) MRI:可观察脑疝池的变、消失情况,直接观察到结构如钩回、海马旁回、间脑脑干小脑体。

治疗

处理脑疝是由于急剧的压增高造成的,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输注高渗降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当确诊后,据病情迅速完成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肿或切除等。如难以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法去除时,可选用下列姑息性手术,以降低高压和抢救脑疝

脑室流术

可在短期有效地降低颅压,暂时缓解病情。对有积水的病例效果特显著。

减压术

小脑幕切迹疝时可作颞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作枕下减压术。这种减压术常造成组织的大量膨出,对的功能损害较大,故非迫不得已不宜采用。

液分流术

适用于有积水的病例,据具体情况及条件可选用:

脑室池分流术;

脑室腔分流术;

脑室房分流术等。

减压术

颅术中遇到组织大量膨出,无法腔时,不得不作部分切除以达到减压的。但这只能作为一种最后的法来考虑。

疾病的预防及保健

脑疝管病的最危险信号。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死于脑疝。因此,在急性期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搏、体温、压和瞳孔变化,及早发现脑疝,并积极进脱水治疗,控制高压,减少病死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南天竹根

下一篇 南天竹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