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南天竹子

南天竹子,中药。为小檗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实。分布于福建浙江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等地。具有敛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果实。味酸、甘,性平。归。敛止咳,平喘。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1、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干子一、二两汤服亦可。......
目录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酸、甘,性平。

归经

功效

止咳,平喘。

主治

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相关配伍

1、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干子一、二两汤服亦可。(《纲拾遗》)

2、治下久而溃烂,蜡烛:红杷子烧存性一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

3、治八角虱:红杷子同水银捣烂擦之。亦可浸酒,去风痹。(《纲拾遗》)

4、治小儿天哮:霜天烛子、各三钱,水蜒蚰一条。俱预收,水服。(《编》三奇

用法用量

服:汤,6-15g;或研末。

禁忌

外感咳嗽初起慎服。本品有毒,过量服用,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产生痉挛。严重时,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力衰竭而死亡。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剪取果,摘取果实,晒干。置干处,防蛀。

生理特性

常绿小灌木常丛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无毛,幼常为红色,老后呈灰色互生,集生于的上部,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对生;小薄革质,或椭披针,长2-10厘米,宽0.5-2厘米,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冬季变红色叶脉隆起,两面无毛;近无柄。花序直立,长20-35厘米;小,白色,具芳香,直径6-7毫米;萼片多轮,外轮萼片卵状三角,长1-2毫米,向各轮渐大,最萼片卵状长,长2-4毫米;花瓣,长约4.2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钝;雄蕊6,长约3.5毫米,丝短,花药纵裂药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长4-8毫米;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鲜红色,稀橙红色种子期3-6月,果期5-11月。

生长环境

产于福建浙江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生于山地林下沟旁、路边或灌丛中。海拔1200米以下。

药材性状

浆果,直径6-9mm,表面黄红色暗红色或红紫色,平滑,微具光泽,有的局部下陷,先端具突起的宿存柱基,基部具果柄或其断痕。果皮质松脆,易破碎。种子两面三刀粒,略呈半球面下凹,类白色至黄棕色无,味微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疝

下一篇 脑棘球蚴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