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子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酸、甘,性平。
归经
功效
敛肺止咳,平喘。
主治
相关配伍
1、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干子一、二两煎汤服亦可。(《纲目拾遗》)
2、治下疳久而溃烂,名蜡烛疳:红杷子烧存性一钱,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方》)
用法用量
禁忌
采集加工
生理特性
常绿小灌木。茎常丛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无毛,幼枝常为红色,老后呈灰色。叶互生,集生于茎的上部,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对生;小叶薄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冬季变红色,背面叶脉隆起,两面无毛;近无柄。圆锥花序直立,长20-35厘米;花小,白色,具芳香,直径6-7毫米;萼片多轮,外轮萼片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向内各轮渐大,最内轮萼片卵状长圆形,长2-4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4.2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圆钝;雄蕊6,长约3.5毫米,花丝短,花药纵裂,药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长4-8毫米;浆果球形,直径5-8毫米,熟时鲜红色,稀橙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3-6月,果期5-11月。
生长环境
药材性状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